柳樹是常見的綠化樹種,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由于它姿態(tài)秀美,可美化環(huán)境,同時又兼具藥用價值,因此深得人們喜愛。中國古代很多文人都偏愛柳樹,留下了大量詠柳、種柳的詩文,給柳樹賦予了送別、相思以及報春使者等美好寓意。而素有“柳癡”之稱的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柳宗元,不但喜植柳樹,更借此成就了一番事業(yè),造福了一方百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xùn)|(今山西境內(nèi)),世稱“柳河?xùn)|”“河?xùn)|先生”,因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于官宦世家,然一生坎坷,政治生涯中充滿著屢遭貶謫的憂憤與失落。柳宗元少有“奇名”,青年時代就立下了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他在《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中稱:“始仆之志學(xué)也,甚自尊大,頗慕古之大有為者?!毕蛲皠畈哪?,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進士及第后,名聲大振。歷任集賢殿書院正字、藍田尉、監(jiān)察御史里行。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柳宗元參與了王叔文等發(fā)動的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擢升為禮部員外郎,一時位高權(quán)重。同年九月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未及上任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奉詔短暫還京,隨即又被貶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病逝于柳州任所??v觀柳宗元的一生,他步入仕途后,在京供職僅兩年而貶謫永州十年、柳州四年,雖有宰相器、輔弼才卻不得施展,好友韓愈也不禁在《柳子厚墓志銘》中慨嘆其多舛的命運:“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柳宗元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圣人之道”是其為政思想的主色調(diào),畢生以行儒家“圣人之道”為己任。在柳宗元看來,儒家“圣人之道”就是要重視民生,以民為本。在官與民的關(guān)系上,柳宗元主張官吏是“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應(yīng)處罰那些“受若直,怠若事”“又從而盜之”的官吏,主張朝廷應(yīng)當選任那些“圣且賢”的人為官。柳宗元點明了為政之要在于“民利”與“民自利”,強調(diào)要順民之性,養(yǎng)民之欲,利民之生,讓百姓安居樂業(yè)。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目的就是為了革除殘民、害民以自利的各種弊政,使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最終實現(xiàn)朝廷中興。正是憑借對儒家“圣人之道”的無限憧憬與執(zhí)著,才使得柳宗元雖歷經(jīng)宦海浮沉仍積極入世,于失意困頓中仍堅持不懈地尋找時機去踐諾“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的理想抱負。
在柳州的四年,柳宗元雖在貶中,但其心未滅,仍然盡心竭力興利除弊,做出一系列有益于黎民百姓的好事,如重修孔廟、興辦學(xué)堂書院、破除巫神迷信、開鑿飲用水井、釋放抵債奴婢、開荒種地等,使得“陰森野葛交蔽日,懸蛇結(jié)虺如蒲萄”的蠻荒之地得到改觀。對此,韓愈、劉昫、歐陽修等在所撰文章中皆有記載。任柳州刺史期間,柳宗元十分重視種植樹木,大力推行“柳州植柳”。他不僅嚴令轄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等處要廣植柳樹,還親率眾人到柳江邊植柳,并寫下一首饒有風(fēng)趣的《種柳戲題》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p>
關(guān)于柳宗元種柳之事,后世詩人多有夸贊,如北宋蘇東坡在《南鄉(xiāng)子》一詞中寫道:“春入腰肢金縷細,輕柔。種柳應(yīng)須柳柳州。”宋元詩人徐瑞的《送從弟蘭玉視牘柳州》:“柳侯種柳柳江邊,歲歲春風(fēng)歲歲妍。”明人林愛民的《送鄭萬松經(jīng)柳州府》:“閑追柳侯興,種柳柳江邊?!背藦V種柳樹之外,柳宗元還喜種植花果、藥材,他在《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詩中有“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的句子,在《種木槲花》中又寫“只因長作龍城守,剩種庭前木槲花”。木槲既可作建材,又可入藥。無論是種柳、種花果、種藥材,柳宗元都是取其惠民價值,以利民、利國為目的。由是觀之,柳子厚之為郡,真乃民之役,而非役民者也。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甘為民役,遺惠一方,得到了當?shù)匕傩盏膼鄞鳎莅傩战⒘铎魜砑o念他的功績,至今香火不衰,印證了“愛人者,人恒愛之”的千古至理。其德其行傳載于青史,垂范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