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有兩個大政治家,一個是管仲,一個是鮑叔牙。鮑叔牙主動把相位讓給管仲。管仲輔佐齊桓公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孔子曾就此稱贊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當(dāng)時,齊國的商業(yè)比較發(fā)達(dá),鮑叔牙和管仲這一對好朋友就合伙經(jīng)商。鮑叔牙有錢,就多拿出一些做本錢;管仲家中貧窮,本錢就出得少。他們的買賣經(jīng)常賺錢,每次分紅利的時候,管仲都要多分一些,而鮑叔牙卻要少拿一些。鮑叔牙手下的人對這種做法都很不滿意,當(dāng)著鮑叔牙的面說管仲貪得無厭。
鮑叔牙卻解釋說:“你們誤解他了,他不是貪圖這幾個錢。他家里生活困難,靠這些錢養(yǎng)家度日,我自愿讓他多分點。再說,管仲這個人,經(jīng)營有道,又善于理財,我們合伙做買賣,他也出了不少好主意。朋友之間就應(yīng)該多互相幫助。我很樂意這樣做,你們不要大驚小怪的?!笔窒碌娜寺狌U叔牙這么說,都很佩服他的豁達(dá)大度。這話傳到管仲耳中,管仲深受感動。
后來,兩人又一起從軍作戰(zhàn),不過每次出征,進(jìn)攻的時候,管仲都落在后面;而退兵的時候,他又跑到了前頭,同營的士兵們都說他貪生怕死,不愿意和他一起打仗。鮑叔牙聽了這些議論,就替管仲辯解說:“管仲家里有年邁多病的母親。他常常想著保護(hù)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并不是膽小怕死。像他這些勇敢頑強(qiáng)的人,現(xiàn)在還真不多呢?!?/p>
鮑叔牙總是替管仲辯護(hù),甚至連他的缺點都加以掩蓋。這是因為他了解管仲,對管仲的才能十分愛惜。管仲為此十分感概地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呀!”
齊僖公在位的時候,讓管仲擔(dān)任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擔(dān)任公子小白的師傅。鮑叔牙認(rèn)為小白年幼,又無突出的才能,不愿意接受任命,但又不好推辭,就稱病不出。管仲和朋友同去看望鮑叔牙。
鮑叔牙說:“前人常說: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F(xiàn)在國君知道我沒有才能,才讓我輔佐小白,我確實想不干了?!?/p>
管仲說:“現(xiàn)在國人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致厭惡公子糾本人,而同情沒有母親的小白。諸兒雖然是長子,但品性卑劣,前途未卜。將來統(tǒng)治齊國的非糾和小白莫屬。我了解小白的品性,將來他必能成大事。”在管仲的耐心勸導(dǎo)下,鮑叔牙終于答應(yīng)接受任命輔助小白。
齊僖公死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異母哥哥齊襄公繼位,齊襄公又昏庸有殘暴,辱罵大臣,壓迫百姓。管仲,鮑叔牙知道他是不會有好下場,兩人一商量,決定出走。管仲帶著公子糾到魯國避難去了,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去了莒(ju)國。
不久,齊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齊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急著回國奪取君位。魯國國君魯莊公決定親率三百輛兵車,護(hù)送公子糾回國。管仲帶三十輛兵車到半路上去攔截小白。管仲看小白端坐在車上,趁其不備,拈弓搭箭,向他射去。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中。
管仲以為小白死了,就和魯莊公陪著公子糾慢悠悠地向齊國進(jìn)發(fā)。其實管仲只射到了小白的帶鉤,小白乘勢咬破舌尖倒下裝死。鮑叔牙立即陪侍小白抄小道搶先回到齊都臨淄。小白被立為國君,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后,立即任命鮑叔牙為相。鮑叔牙推辭說:“治理國家,結(jié)交諸侯,率兵作戰(zhàn)我都不如管仲?!饼R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曾經(jīng)用箭射我,想要我的命,我怎能用他!”鮑叔牙開導(dǎo)齊桓公說:“管仲用箭射你,正是他忠于公子糾。你如果任用他,他不僅會射別人,還能為你射天下?!?/p>
齊桓公采納了鮑叔牙的意見,發(fā)兵擊敗魯國,強(qiáng)令魯莊公殺死了公子糾,派使者接回了管仲。齊桓公向管仲請教富國強(qiáng)兵的辦法,管仲講得頭頭是道,二人相見恨晚。于是,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鮑叔牙甘愿做他的副手。在管、鮑二人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鮑叔牙虛己待人,不謀高位;齊桓公不記私仇,善于用人,留下了千古佳話。
【歷史百科】
尊王攘夷:齊桓公借助周天子的權(quán)威來震懾和威服諸侯,并幫助天子樹立威望打擊不臣服的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