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是人們敞開心扉的溫暖港灣
是溫情與正能量傳遞的起點
每個家庭
都有歡樂的、感人的、溫馨的瞬間
在這些溫暖背后
都有著猶如獨立人格一樣存在著的
家庭家族精神—家風、家訓
在默默的守候著家庭的興旺
家風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古人一生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作為僅次于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歷史上一個家族因家風文明后人的例子也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就以范家為例,看看家風是怎么影響一個家族的。
▼
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等職,后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dǎo)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逝后,范公的四個兒子不但貴為官卿、道德極高,且能遵父舍財濟世之風;其后代子孫在朝為官者亦屢出不絕,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蔭。
范仲淹家規(guī)
范仲淹治家甚嚴,親定《六十一字族規(guī)》和《義莊規(guī)矩》,并且專門寫《誡諸子書》教育自家子弟。后代依其訓導(dǎo)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教導(dǎo)兒孫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教導(dǎo)族人要和睦共處、相扶相助。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
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
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轂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
這首《家訓百字銘》以樸實無華、言簡意賅的文字,總結(jié)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要點,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不愧是家訓中的精華之作。哪怕距今幾百年,但一字一句,仍然深刻,值得每一個家庭學習。
扶危濟困 購置義田
范公在家訓里對后世子孫提出了為人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而家訓只是范公對其一生為人處世的簡要總結(jié),對于子孫后代的影響,主要還是源于他真實的處世生活。
范公讀書時,心心念念想著救濟他人。后來他做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yǎng)一個家族幾百戶的貧寒之家。
據(jù)資料和志書記載,范仲淹共置了兩處義田,一處在他故鄉(xiāng)蘇州吳縣,另一處在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淄州長山縣。第一處置義田千畝,以表達對故鄉(xiāng)吳縣鄉(xiāng)親的一片深情;另一處置義田4頃36畝,則是為了報答朱氏族眾的養(yǎng)育之恩。從他的義田之舉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但是一位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偉大政治家,而且是一個天性至孝、胸懷博愛、一生無私奉獻的人。
范公教子戒奢維家風
范仲淹不但自己節(jié)儉奉公,居官清廉,對子女要求也甚為嚴格。他任參政知事后,可謂位高權(quán)顯,薪高祿厚,他召子孫兒女及家人于庭堂,當范仲淹看到滿堂兒孫一個個衣著樸素,袖藏經(jīng)卷時,心里很高興。告誡子孫說:貧賤時,無以為生,還得供養(yǎng)父母。吾之夫人親自添薪做飯。當今吾已為官,享受厚祿,但吾常憂恨者,汝輩不知節(jié)儉,貪享富貴。
范仲淹的次子范純?nèi)式Y(jié)婚,范仲淹主張一切從簡。有的說其媳婦將飾以錦羅帷幔,范仲淹大不高興,立即傳訓其子說:羅綺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為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于庭。最后,范仲淹媳婦不得不樸素、清簡地結(jié)婚成親。范仲淹嚴教子女樸素儉約,對其子孫影響頗深。其子純?nèi)试钣畜w會地說:惟儉能夠養(yǎng)廉,唯恕能夠養(yǎng)德。其品德頗受后人推崇!
穿越千年時空,我們仿佛聽見了“先憂后樂”的吶喊;掀開歲月的霧幔,我們仿佛看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而優(yōu)美的身影??v觀歷史,為官也好,經(jīng)商也罷,“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似乎是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而范仲淹家族八百年興旺不衰,堪稱道德傳家的典范。
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