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當代教育家》2015年第10期——夏昆訪談:為了常識,一意孤行


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以為學生的成績就是學生的一切。

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以為教材就是真理的代表,更不允許學生對課本提出疑問。

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當要被迫傳達來自上層的不合理要求的時候,違心地替這些不公平作解釋。我會如實地告訴學生,我抗爭過,但是我的力量有限……

2007年起,一篇氣勢如虹的《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在網(wǎng)上盛傳不衰,其作者是四川成都新都一中的一名語文教師——夏昆。

在領導、同事,甚至自己學生的眼中,夏昆一度被視為另類:

頂著高考壓力,他卻從不在自己的晚自習課上給學生搞測驗、做習題,不是放給學生完成作業(yè),就是開“鑒賞課”;

而且,這些鑒賞課似乎大多與語文無關,除了課前五分鐘由學生自主演講的“詩詞鑒賞課”,還正兒八經(jīng)地開設了“音樂鑒賞課”和“電影鑒賞課”;

其中,唯一看似比較靠譜的“詩詞鑒賞課”,也常常淪為學生的分享課:分享動漫,分享美術,分享歌曲……有的學生嚴重超時,占用了整節(jié)課的時間,他還鼓掌、興奮;

就連語文課他也不按“規(guī)矩”來,上課長年不帶書,許多經(jīng)典名篇都慘遭他的“歪解”……

從教二十多年,夏昆沒有為自己掙下一個在體制內(nèi)有分量的榮譽,卻發(fā)表了上百篇教育論文、隨筆、散文,出版了五本書,被媒體爭相報道。北大教授錢理群稱夏昆有著“不可多得的清醒與獨立”,學生說“他給我們帶來了心靈上的洗滌”。

這是一個教師,光憑另類就能做到的嗎?這些另類舉動的背后,是一名教師對于教育常識義無反顧的回歸。


引子:我們的教育正背離常識

在結(jié)束不久的“新經(jīng)典大講壇”上,夏昆作為演講嘉賓給大家介紹他的電影鑒賞課。當時,夏昆留著標志性的蜷曲大胡子,身著花襯衫和牛仔褲,在一眾西裝革履間“醒目”異常。主持人趁機把他譽為“全場最生猛”老師。

看來,為了采訪的順利,記者得先探探口風:“夏老師,很多媒體都采訪過您啊,認為您敢于叛逆當今教育體制,是一名有個性的老師。”

結(jié)果,“生猛”的人果然是不懂得“客氣”的:“‘個性’這個詞我只能贊同一半。因為每個人都有個性,把一個老師突出的特點定位為‘個性’是有點可悲的,這意味著其他老師都沒有個性。至于‘叛逆’,我完全不贊同。個人覺得,我所堅持的實際上是教育的常識,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情況,我們的教育都背離了常識。應該說,搞叛逆的不是我是他們,我只是沒有叛逆而已?!?/span>

瞧,厲害吧,三言兩語就把這評價徹底顛覆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的常識是——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命的美好而非相反。在這個被商業(yè)綁架的社會里,教育就是讓學生以更高的高考分數(shù),獲取今后更多的金錢。為了生存,這無可厚非。問題是,在這過程中,要怎樣做才能保證學生的生命不會受到無畏的壓抑乃至傷害。”

最后一句的語氣很重,不僅是出于表達的需要,還因其中掩埋了一段深刻的記憶。

十多年前,尚在鎮(zhèn)上子弟小學教書的夏昆開始摸到應試的門道,和同事們創(chuàng)造了學校的升學奇跡,他幾乎已經(jīng)看到“名師”的曙光。但一件事的發(fā)生,徹底改變了他。

2003年,夏昆曾教過的一個復讀的女孩可可因高考失利而自殺??煽山^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讓老師上進懂事的好學生,就是對分數(shù)重視到了嚴苛的地步。在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有什么不妥。大家甚至常拿可可的“上進”教育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看看人家!120分的卷子,只是因為沒有考上110分就哭了,你們呢?考六七十分還得意洋洋!”可可死后,目睹學校因怕被牽扯而避之唯恐不及,夏昆驚覺:我們的教育,對生命的漠視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地步嗎?夏昆問自己:我們難道沒有責任嗎?于她而言,那目標太高了,但當她為此哭泣時,沒有人把她拉回來,反而把她作為正面典型,推波助瀾。因為我們也想要那不切實際的高分。

許許多多細節(jié),此時也在他的腦海清晰起來:曾有老教師告訴他,至少在接班頭一個月內(nèi)不要對學生笑,這樣才鎮(zhèn)得住學生;學生犯錯,一定要狠狠懲罰,讓學生民主決定怎樣懲罰是不管用的,學生很“賤”……“這些教育怪相,平時我也意識到了,我本能地抵觸,卻沒有意識到問題已經(jīng)這樣嚴重了——我們的教育,有冰冷的分數(shù),有殘酷的競爭,有畸形的師生關系,就是沒有看到生命?!笨煽芍?,點醒了夏昆。

從此,不唯分數(shù)是從,教育的信仰只有一個——回歸常識,成全生命的美好。

我們的話題便自然轉(zhuǎn)向了,為此,夏昆做了什么?或者說,教師能做什么?


詩詞鑒賞,讓每個孩子閃光

“我的目的是,把你們從男孩教成男人,女孩教成女人?!边@是夏昆的開場白,在新接到班的第一課上,也在第一次家長會上。

這句話,每每都能成功地把聽者雷得瞪大眼睛,膽子大的學生甚至開始壞笑。

“我的意思是,男人應該是博學、寬容、幽默、有品位、有責任感的,我希望我們班的男孩們?nèi)旰竽軌虺蔀檫@樣的人;女人應該是美麗、溫柔、善良、知性的,我也希望我們班的女孩三年后能夠成為這樣的人?!甭犕晗睦サ慕忉專浾呋腥淮笪?。

但光憑語文學習,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嗎?

開啟一段驚艷時光

“我的看法是,語文與歷史、哲學、美學密不可分,所以語文學習應該有三個方面:語文之美、藝術之美、文化之美?!痹谙睦パ劾?,語文是這樣地廣博,所以,他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做了:高一高二的每節(jié)語文課前安排學生主講詩詞鑒賞,高一和高二的晚自習分別開設音樂鑒賞課和電影鑒賞課。

這些安排同樣在開學伊始就早早告訴學生,因為課程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xiàn),從這一刻開始,都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去努力。

學生最先接觸到的是詩詞鑒賞課,形式上類似于大多數(shù)老師都在做的課前五分鐘演講。每個學生每年能輪到三次,經(jīng)歷了上臺最初的緊張與稚嫩,學生們逐漸變得游刃有余:

沒有帶任何資料,沒有做PPT,連提示用的小紙條都沒有,僅將詩抄在黑板上,從李白的叔父李陽冰講起,談李白的身世、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仕途、李白的歸隱……一直談到李白生命的終點,如數(shù)家珍,全憑記憶——肖龍的鑒賞,讓夏昆和臺下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以至于他在例行點評的時候還不忘打趣:“要是你被開除了,可以到央視做‘百家講壇’?!?/span>

成績總吊車尾的學生單琦,課前居然向老師要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來做鑒賞。在課上,夏昆的狐疑迅速被感動與贊賞取代:單琦鑒賞的是倉央嘉措,他結(jié)合多首倉央嘉措的代表作,將其坎坷傳奇的一生呈現(xiàn)得如此唯美、生動;按照夏昆的要求,臺下學生要把每天的鑒賞詩詞抄下來,這次的鑒賞量很大,單琦就貼心地提前印好了資料,分發(fā)給同學;PPT里一幅幅與詩歌相得益彰的青藏美景:雪山、高原、喇嘛廟、轉(zhuǎn)經(jīng)筒、瑪尼堆……所有照片,都是單琦親自拍攝的;最后,他還與全班同學熱烈互動,這一節(jié)鑒賞課在大家“你見,或者不見”的歌聲里唯美落幕……

當然,這樣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布置下詩詞鑒賞任務的第一周,夏昆親自上陣做鑒賞示范,亦為學生留下準備的時間。學生的每次鑒賞他必作點評,包括了演講的內(nèi)容、方式、語言組織、學習程度、儀態(tài)、PPT制作等,無一掛漏。他絕不苛求學生的表現(xiàn),但有循序漸進的要求:第一遍,允許學生照著稿子念;第二遍起,盡量只帶演講提綱,并能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遍要求脫稿,但此時的課程往往會“失控”——學生會主動找到夏昆,要求跳出詩歌的框子,分享自己喜愛的題材。


成為“百家講壇”

“對于這些要求,我唯一的回答就是‘好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投入得更多。結(jié)果,這個講臺就成了‘百家講壇’,我也一次次看到生命的多樣,看到每個人都是唯一。”說著,夏昆提到了下面這個男孩,要不是他在一次詩詞鑒賞課上的“跑題”,夏昆可能永遠也不會感覺到他的存在。

這個孩子不算“壞學生”,當然也并不優(yōu)秀,個子又矮又瘦,家境也不顯赫,做詩詞鑒賞也不出彩,總之各方面沒有哪里突出的,屬于那種隨時被忽視,扔到人堆里就看不見的學生。

一天,這個孩子告訴夏昆,他想鑒賞披頭士樂隊的歌曲《Hey Jude》,夏昆同意了。歌聲響起,從溫柔的吟唱,到最后綿延不盡的“Better better better……”的和聲,熟悉這首歌的同學不自覺地跟著哼唱起來。一曲完畢,背景音樂切換到《Hey Jude》的吉他獨奏版,叮咚的音樂中,男孩開始介紹這首歌的由來:

這首歌由披頭士樂隊的鍵盤手保羅·麥卡特尼為一個五歲的孩子所寫。當時,樂隊的另一位成員約翰·列儂和妻子離婚,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小野洋子,并與之同居。作為朋友,保羅感到非常尷尬:約翰是他們的主唱,他無法去指責約翰對家庭造成的傷害;但是,他是那么喜歡約翰與前妻五歲的兒子朱利安,所以也不能夠去支持約翰。

想到朱利安因為這段婚變而可能遭受的傷害,保羅為約翰的前妻帶去一支紅玫瑰,并對她說:“你說咱倆結(jié)婚怎么樣?”原來,保羅也剛剛和女友分手,處在生命的低谷,這句同命相憐的話讓兩人同時大笑起來?;厝ズ?,保羅無時不想著如何安慰這對母子,便在汽車里寫下了《Hey Jude》,也就是“Hey Julian(朱利安)”。這時,屏幕上打出歌詞:

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嘿,朱德,不要這樣消沉)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唱首傷感的歌曲會使你振作一些)

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記住要永遠愛她)

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開始新的生活)

……

這首歌自1968年發(fā)行后,至今狂銷八百萬張,引來無數(shù)人改編翻唱。捷克女歌手瑪爾塔·庫碧索娃在蘇軍入侵祖國的背景下重新演繹的捷克版,被捷克人民視作歌唱獨立和反抗的第二國歌。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保羅與現(xiàn)場8萬觀眾齊唱《Hey Jude》,宣布倫敦奧運會開幕。這首歌逐漸成為關懷弱者,呵護生命美好的象征。

那個男孩最后說:“我之所以喜歡這首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Jude,我們每個人都弱小,我們每個人都脆弱,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美好,希望被關心,被呵護。所以我希望這首歌能夠讓大家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亮?!?/span>

“我站在教室最后面,真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一是激動,一是驕傲,為這首歌和他的介紹成功感染了全場每個同學而激動;為他終于有一個機會,可以向同學和老師證明他的精彩和美好而驕傲。我知道如果他沒有這個講臺,那他的高中三年一定是灰色的?!边@首歌再次提醒了夏昆,做教育就是呵護生命,教室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有父母,有七情六欲,會恐懼,會害怕,會高興……自詩詞鑒賞課1998年開設以來的18年里,有無數(shù)學生走上講臺,那么耀眼而獨特:

高大帥氣但總考不及格的逸東給大家鑒賞日本動漫《死神》,悄悄地將收集的櫻花花瓣藏到教室的電風扇頁上,當教室里音樂響起,一片片櫻花花瓣便從緩慢轉(zhuǎn)動的扇頁上片片飄落,像一陣美麗的櫻花雨;熱愛騎行的張穎,在講臺上干脆利落地肢解了同學的自行車,熟練地講解每一個零件的名稱、作用和價格,又用了不到兩分鐘便將那堆零件復原;語文課代表,完全有能力憑文化課成績上一個好大學的文苑,在講臺上當眾表達了自己對繪畫的向往與熱愛,“成功”爭取到夏昆的支持,說服她的媽媽讓她報考藝術院?!?/span>

當然,“跑題”的鑒賞并不都讓夏昆興奮,比如動漫,比如韓國組合。盡管有時得像個文盲一樣懵然不知地傻站著,但只要學生確實有所體會并能給大家以享受,他不會干涉。在這個講臺上,唯有一件事他不能容忍,那就是——怠慢。

“某某今天的講解,只有兩個字是他自己的,就是最后他說的‘謝謝’?!薄澳衬辰裉斓蔫b賞無疑是失敗的!”“這首詩很難講,即使講不好我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你的毫無準備,我卻是沒有心理準備?!睂τ诿黠@照書讀,而且還讀得不知所云、錯誤百出的學生,夏昆的批評不留情面。因為站在這個講臺上,既是學生自己的機會,也是對其他幾十名同學的責任。

追問

隨著對話的深入,記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浮出水面:是怎樣的改變,讓大多數(shù)老師普遍在做的課前五分鐘演講煥發(fā)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第一,是老師確實把它當作一門課程來上。夏昆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彌補傳統(tǒng)語文學習偏重讀寫,輕于聽說的缺憾,并由此分設了前文提到的三個階段目標。在實施中,有嚴格具體的要求,有老師的示范、點評,甚至還有期末頒獎:最佳博學獎、最佳個性獎、最佳救場獎……有獎項,有頒獎詞,有獎品,比“感動中國”還正式。

第二,是老師本身具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和上進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鑒賞的詩歌不論古今中外,夏昆總能有滋有味地評上兩句。這等于在無聲地告訴學生:老師讀了很多書!而當他把自己的著作當作獎品送給學生的時候,學生又怎會不心悅誠服,乖乖向?qū)W呢?

第三,是老師始終能包容、尊重和欣賞學生。記者發(fā)現(xiàn),原來夏昆的生猛不是常態(tài),至少在談到與學生相處的點滴時,其真實與幽默會讓你覺得,與他交談是件很輕松的事兒。想必學生也有同感:在這個不矯飾、不做作,愿意尊重和理解他們的老師面前,他們愿意大膽展示自己,把簡單的詩詞鑒賞辦得如此多彩。

影音鑒賞,窗外有景美如斯

月色如鉤,大多數(shù)人或許已吃過晚飯,正躺在沙發(fā)上打著飽嗝看電視。唯有高中生是不能懈怠的,成都市新都一中燈火通明,學生在試卷上奮筆疾書。從走廊望去,只有高一(10)班的窗戶黑洞洞的,有吉他聲從緊閉的門內(nèi)悶聲傳來,是《愛的羅曼史》。而這個膽大包天敢在自習課上彈吉他的家伙正是語文老師夏昆。

分享“第二生命”

高一晚自習,夏昆多會用作音樂鑒賞,平時都用多媒體播放,偏巧那天電腦壞了,為了不讓學生失望,他便用自己的吉他上了這節(jié)不插電的音樂鑒賞課。和詩詞鑒賞課一樣,從1998年起,已經(jīng)堅持了18年。

“一天,我經(jīng)過一個學校的音樂教室,聽到里面在教《最炫民族風》。我很驚訝,高一學生的音樂課應該是教《最炫民族風》嗎?”夏昆認為,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其實至關重要,因為這關系到一個人審美品位的塑造,但事實卻是藝術課一再被壓縮、糊弄?!氨热邕@節(jié)《最炫民族風》,根本起不到引導作用。而一個以丑為美,以惡為善的人將會多么可怕,那些給室友投毒、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名校學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span>

夏昆給我看他的音樂鑒賞目錄,搖滾開篇,古典音樂主打,倒是很具有“夏昆特色”:受父親影響,從小就聽貝多芬、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長大后卻做夢也想成為搖滾歌手,最后進了學校,仍不忘彈著吉他,“鼓吹”他對音樂的感激——“音樂是我的第二生命。古典音樂是我的魂,讓我知道什么才是真善美;搖滾樂是我的血,失真效果器尖利的鳴叫和雷霆般的鼓聲,讓我知道我還活著,我應該更堅強地活,更激情地活?!?/span>

看著這份單子,記者有些擔心:曲目很經(jīng)典,但離現(xiàn)在的學生太遠了。

“所以,我們是從搖滾開始的,希望70后狂熱喜歡過的‘流行樂’,也能得到90后的共鳴吧!”夏昆開玩笑說。搖滾之后,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因為這個故事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接下來的幾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有可視化的劇情,也比較容易理解;再接著,才開始大量鑒賞較為復雜的交響樂。

當然,授課形式上也要玩些技巧,比如前文提到的老師耍個帥彈個吉他,又或者借一下語文課的東風:

高一語文要學習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序》。熟悉課文后,夏昆問學生:“貝多芬為什么偉大?”

“因為他的音樂好聽吧?!庇袑W生回答。

“大家聽過他的音樂嗎?”臺下,除了有學生哼出《命運交響曲》開頭“咪咪咪哆”的旋律,再沒有其他回應。而這一小段,還是他們從電影里聽來的。

夏昆換了個角度:“文中,作者將貝多芬稱作什么?”

“英雄?!?/span>

“那么作者對英雄的定義是什么?”

“并非靠強力或者思想稱雄的人,而是因心靈而偉大的人?!?/span>

“要怎樣才算是心靈的偉大呢?”

“仁慈。因為原文說:‘除了仁慈之外,我不承認還有什么優(yōu)越的標記。”

“那么貝多芬是仁慈的嗎?”

“不知道?!薄?/span>

將近下課,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正面解答。這是夏昆意料之中的事:一個被盛譽為“樂圣”的音樂家,如果你都沒有聽過他的作品,何談理解?幸好,還有晚上的音樂鑒賞課。

“上午講課的時候,大家無法真正回答貝多芬偉大在何處。的確,不親耳聆聽他的作品,我們是無法理解的。貝多芬的朋友興特勒說:‘他愛共和的原則,主張無限制的自由與民族的獨立……’我想,這句話可以作為貝多芬之偉大的腳注,而下面這首反映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的《艾格蒙特序曲》,正表現(xiàn)了他這種對自由與獨立的執(zhí)著追求與信念。”

接下來,夏昆一邊播放音樂一邊講解。帶著心里的問號,學生們聽得格外專注:黯啞而凄涼的單簧管,仿佛是荷蘭人民無奈悲愴的呻吟;管樂由遠及近,匯成一股澎湃的力量,那是在民族英雄艾格蒙特的領導下掀起的反抗戰(zhàn)爭;經(jīng)過哀悼艾格蒙特慷慨就義的下行旋律,弦樂又由遠及近,預示著人群再一次聚集,比之前更浩大、更雄壯,終于趕跑了侵略者!

音樂在講解結(jié)束后又重新完整地播放了一遍。最后一個音符落定,黑暗中,夏昆正想開燈,突然掌聲響起,一個、兩個、三個……一個接一個,全班同學都站了起來,熱烈鼓掌。音樂家們聽不見,但這并不影響孩子們對藝術的美好心懷感激。

慢慢地,開始有學生的手機里出現(xiàn)古典音樂,開始有人在詩詞鑒賞課上鑒賞《致愛麗絲》,開始有學生開出單子,讓家長給他購買音樂大師們的CD……這一切都讓夏昆十分欣慰。

不過,也依然會有學生在周記里寫道:“我雖抱著敬仰之情,卻總提不起半點精神,隨著燈光變暗音樂響起,上下眼皮開始打架……”對此,夏昆沒有強求,“我告訴學生:‘我只是為你們打開一扇窗,告訴你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美麗的風景。至于你是否喜歡,我無法強求。你可以睡覺——你們的確太缺乏睡眠,但不要做作業(yè)、玩手機,這是對藝術起碼的尊重?!?/span>


好電影不亞于一本好書

同樣是藝術,不妨多給一點。夏昆為學生開的另一扇窗,是電影鑒賞課。

高二畢業(yè)升高三的暑假,很多高中開始假期補課。雖然反感,但夏昆也不得不一次次地走進教室,給學生做測驗、講習題。

一個很熱、很悶的下午,夏昆拿著厚厚的幾摞東西走進教室,不是練習本、試卷或是成績冊,而是一本本書!“我簽好了所有同學的名字,一人一本。整個下午,我們沒做其他事情,就看這個書。當我看到同學們拿到書后非常開心地笑,非常得意的眼神,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边@本瞬間讓師生都“得意忘形”的書就是《教室里的電影院》,作者是夏昆——和他的學生們: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畢加索個性的寫照:天馬行空,恣肆汪洋,小提琴拉著拉著可以飛向太空,輪船橫著開……我想,這些都是影片想告訴我們的吧,要有創(chuàng)造力,要敢于想象。我們的教育,為什么從沒告訴我們想象力可以無限放飛,人生可以這樣盡興,盡情?

——王乙伊評《畢加索的奇異旅程》

當韓三明被船上一個頭纏白布的赤膊精瘦的漢子用腳猛踢了幾下之后,他面無表情,用手拍了拍灰,走了兩步,說:“我只想見我女兒?!北宦槔洗蠖铝艘痪浜?,便是長久的沉默。我不明白這沉默到底包含了韓三明的什么感情,我只讀懂了面對命運、生活和現(xiàn)實的無可奈何和無所適從,就這一個沉默,讓我不忍再看。

——溫沉月評《三峽好人》

我開始意識到溫情關愛的力量,哪怕只是給予一個與你無關的陌路人。影片中,無血緣、無關聯(lián)的兩個人的友情的發(fā)展,從黛茜小姐的執(zhí)拗、孤傲,到衰老時顫抖地握著霍克的手,淚光閃閃地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span>

——張慶評《為黛茜小姐開車》

……

讀著這些書里摘錄的學生影評,你能說他們不懂嗎?在光影的世界里,有藝術,有悲憫,有愛……如夏昆所說,“好電影不亞于一本好書”。

因此,從高二起,電影鑒賞課“接班”音樂鑒賞課。和音樂鑒賞課類似,夏昆先提前告訴學生要上的“課目”,然后在課間播放相關資料預習,正式播放前再提示鑒賞要點。唯一不同的是,看電影必須寫影評。為了不加重學生負擔,影評都通過周記來完成。十六部電影看完,學生的鑒賞水平飛速提升,都成了小小影評家。

夏昆說,現(xiàn)在自己自己最幸福的不是有學生考進清華、北大,而是每一屆學生上大學后回來看他,總會這樣聊起同樣的事情:“在他們談論他們當年的筆記多厚、分數(shù)多高的時候,我只是告訴他們,那時我們聽了多少美妙的音樂,領略了幾部經(jīng)典的電影。那同學很嫉妒地說,你們玩成這個樣子,居然還能考進這所大學……”

回歸,語文應該既“美”又“好”

夏昆曾說:“保持清醒和獨立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驕傲?!彼裕灰撬J為不對的,他敢反對任何人,哪怕對方是區(qū)里的教研員。

這是一次數(shù)百名教師參與的語文教研活動。幾百雙眼睛盯著臺上的“大胡子”,都不知此人何方神圣,居然如此語出驚人:

“剛才那位教研員的觀點,我不同意。第二位老師通過引入‘文革’資料,引發(fā)學生關注“文革”對人性的摧殘,怎么就是失了‘語文味’呢?……李白的豪放是語文味,杜甫的沉郁是語文味,蘇軾的豁達是語文味,那么,巴金先生對‘文革’的反思當然也是語文味!字詞句篇當然重要,但是如果認為語文味就只是這些,那無疑是狹隘的。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的深入探究,本身就是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就不明白這怎么叫‘種別人的地,荒自己的田’?”

臺下掌聲一片。

這番發(fā)言,體現(xiàn)出夏昆獨立的思考和語文主張:“學習的范圍太廣了,但我們的教育卻在拼命窄化、縮小學生和老師的空間。我一向認為,語文的美好包含兩個概念:美和好。語文之美,美在藝術,美在思辨,美在獨立……而最后都指向使接觸它的每個生命變得更好。”

語文本是如此豐富

夏昆的語文課從來不缺少豐富性。同時開設詩詞鑒賞、音樂鑒賞和電影鑒賞,其一個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同時從多個角度,跟學生探討相同的問題。例如前文提到的語文課《名人傳〉序》,就成了音樂鑒賞課《艾格蒙特序曲》的引子,而下面這節(jié)《再別康橋》,或許能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語文與音樂的融通。

夏昆沒有帶書,只帶著一個U盤走進教室:“今天講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是一首很美的詩,我們的講授也該和它相配才對,所以,我想讓大家先來個配樂詩朗誦?!?/span>

高中第一篇課文就進行詩朗誦,大家都感到很新鮮,一些學生馬上像小學生一樣把書擺在桌上,躍躍欲試。

夏昆點開音樂文件,暴風驟雨般的鼓聲和強勁的電吉他聲馬上占據(jù)了整個教室——是一首重金屬搖滾。學生的臉色都變了,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讀啊!”夏昆站在講臺上微笑,“這可是排行榜上最有名的曲子之一呢!”

“沒法讀,這首曲子太快了!”學生苦笑。

“哦!”夏昆作恍然大悟狀,“那么你們認為這首詩是慢的?”

“是的。你瞧,詩的開頭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詰撦p一點,樂曲太吵了?!睂W生看著書說。

“第二節(ji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意境很美,也該配舒緩些的音樂。”學生的“舉證”越來越多。

……

“行,換掉?!毕睦ァ爸t虛”地接受意見。

于是:

換上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不行,太歡快了,而詩人要離開母校了,是有些哀傷的、眷戀的,學生們找出了“夏蟲也為我沉默”“河畔的金柳”等意象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夏昆把學生發(fā)言的關鍵詞一一寫在黑板上。

換上瓦格納的《女武神》呢——不行,太激昂有力了,而這首詩是柔美的,“青荇”“柔波”“浮藻”“油油的”這些意象給人的感覺是偏陰柔的。

直到輕柔舒緩的吉他聲響起,第四首《卡伐蒂娜》終于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大家一起輕輕地讀起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span>

至此,老師除了放音樂,似乎什么都沒講,但是這首詩的節(jié)奏、情緒、風格等,學生已經(jīng)自己理解得很準確了。夏昆的課就是這樣,很少按照套路走:

教文言文《晏子辭千金》,他不是先疏通字句,而是讓學生根據(jù)翻譯好的白話文倒寫文言;教高二的古詩文單元,仗著學生已有一年詩詞鑒賞功底,他把備課、講課、布置作業(yè)等全權(quán)教給學生負責,自己在臺下當學生,結(jié)果總被“老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不過,他最拿手的還不是“惡搞課堂”,而是“歪解課文”,因為他相信:“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


生命是最重要的

而且,越是經(jīng)典的越是“歪解”得厲害。

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竇娥冤》解放后五十年代就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從來都是這么教的:最能表現(xiàn)竇娥反抗精神的是三樁誓愿。

但夏昆說:“這個觀點得重新思考一下。”他問學生,“當有人傷害你時,你會向誰反抗?”

“傷害你的人?!?/span>

確實。我舉個純屬虛構(gòu)的例子我昨天把老婆孩子痛打了一頓。為什么呢?因為校長欺負我,他不給我漲工資,于是激發(fā)了我強烈的反抗精神……”

還沒說完,學生大笑:“你那不是反抗,是發(fā)泄!”

“那么竇娥第三樁‘大旱三年’的誓愿,它的對象是施暴者嗎?”

“不,是普通百姓,會死很多人。”

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很難理解大旱三年是個什么概念了,夏昆播放了電影《1942》的片段:1942年,河南大旱,加上日軍入侵,一百萬人餓死,一千萬人無家可歸……當看到野狗啃食饑民尸體的一段,教室里氣氛沉重。

“有教參說,三樁誓愿其實是浪漫主義的夸張,你怎么看?”

夸張也不應該這樣夸張,太可怕了?!睂W生還心有余悸。

“你覺得浪漫主義應該是美好的嗎?”

“是的,比如梁?;热纭犊兹笘|南飛》的男女主人公死后化作鴛鴦?!?/span>

討論中,夏昆也拋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反映的實際上是我們民族內(nèi)心深藏的一種黑暗和戾氣。它往往隱藏在弱者心中,平時掩蓋在深深的奴性下面,當這樣的弱者被壓迫到了極限,他們的反抗往往是最殘忍最血腥的。而最可怕的是,在我們的傳統(tǒng)意識中,這樣的報復或者詛咒是合法的……”

他把《項鏈》和《灰姑娘》作比較,認為馬蒂爾德和灰姑娘一樣只是個愛美的姑娘,難道她們愛美不對嗎?

他寧可相信,《四子侍坐》中孔子之所以說“吾與點也”,不是因為希望天下大同,而是孔子覺得“在春天和幾個朋友帶幾個孩子去洗澡吹風”的志向也沒什么不好,教育應該塑造能夠創(chuàng)造、體會、享受生活的自然的人。

他說,整個盛唐邊塞詩成就最高的就是李頎的這兩句——“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因為他第一個提出,戰(zhàn)爭不僅給我們,也給我們所謂的敵人帶去了滅頂之災,敵人也是人,也會哭,也會笑,也會死亡……

記者此時想起了夏昆一開始說的:“教育應該是為了生命的美好,而非相反?!睆母鏖T鑒賞課到既“美”又“好”的語文課,他確實是這么做的,而且,他也在教他的學生,成為懂得呵護生命的人。


我想要做這樣的老師

曾有很多人問夏昆,你哪來那么多時間給學生做這些?夏昆的回答很簡單:我花的都是本應該屬于學生的時間。

詩詞鑒賞是課前幾分鐘做的,占用一節(jié)課的學生畢竟在少數(shù)。晚自習就算不做鑒賞,夏昆也絕不講課或測驗,全部拿給學生做作業(yè)?;ㄟ@么少的時間,還能教出不錯的成績,在國家級示范高中站穩(wěn)腳根,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夏昆用心研究過應試。同事都知道他上課飛快,不到期中課就講完了,因為很多課文都被他砍掉了。但這絕非偷工減料,憑借業(yè)余海量的文史閱讀積累,夏昆對課文大多倒背如流,對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如數(shù)家珍,更不用提對文本的理解、取舍和對要點的把握了。

“我并不反對應試,我甚至覺得你首先得是一個應試高手,這樣才能在不影響學生成績和前途的前提下有更多發(fā)揮。我反對的是,為了應試而不顧一切地壓榨甚至摧殘學生?!毕睦ゼ又亓苏Z氣,“而且,你怎么確定我做這些事情,分數(shù)一定會下降?其實恰恰相反,當學生重新激活了對知識的渴望、對美的好奇之后,他會自覺地去學習,成績只能更好?!}?!瘧?zhàn)術,只是一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安慰罷了。”

我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深入,夏昆也越來越有底氣。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條便是要求教師能開設一至兩門選修課。同事們這時候才不無羨慕地對夏昆說:“你當然是沒問題的,你的選修課都開了十多年了?!?/span>

如果說若干年前,夏昆喊出“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是出于反抗,那么在新書《中國最美的語文》上,“我想做這樣的老師”的吶喊則是他對中國教育弊端的更主動的挑戰(zhàn):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追求教育的本性,用最真實的心來從事教育;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高居于應試和分數(shù)之上,并且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后果,用溫和的堅持來表明我對教育的認識,以現(xiàn)實功利的損失來換取教育的良知;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堅定自己的立場,即使這是一條只有我一個人走的路,我也要在這條路上一意孤行;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因為我堅信智慧和美是教育的最高原則,其他一切,不過是過眼云煙。


對話:作為“士”的我們

本刊記者 束晨晨

談得失

問:做了這么多事情,期間有沒有遇到過阻礙?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答:肯定會有一些不理解,比較多的是被認為“不務正業(yè)”。但是我也有一個原則,既然我教出的成績不影響學生前程,那么我的課堂我支配,任何人都無權(quán)干涉,一個老師必須有從教的自由。所以,基本上達到了平衡。

這十年做下來,其實我挺欣慰的。如果你做的事情確實是好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你。我所在的新都一中2011屆高三最大的新聞就是“三傻旋風”。當時,我破例給高三的學生放了探討為何而學的電影《三個傻瓜》,結(jié)果一傳十,十傳百,很多老師都來找我要片子放。那是在緊張的高三啊,我有種找到“同盟”的感覺。

所以,大家都是懂道理的。同事也好,領導也好,可能的情況下,都會給予我一定的幫助,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是在使壞。路會越走越寬,而不是很苦逼,很悲情。

談課程

問:你的鑒賞課很好,有老師想學卻又不懂音樂或電影,你覺得可以如何著手?

答:當然可以!選擇你最拿手,受益最多的就行。我常常說,如果我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老師,說不定我就給學生開一門十字繡課程了;如果我喜歡體育,也許我就會開一個NBA的選修課。只有你自己拿手的、感興趣的東西,你才能發(fā)掘出自己最大的資源和潛力,把這個課開好。

所以,開課內(nèi)容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老師要有這種“開窗”的“自覺”,讓學生知道,在分數(shù)以外,還有這么美麗的風景!這道風景,可以是一切你認為能讓學生尊重美、愛護美的東西。


談教學

問:哪怕是在語文課上,你也有很多新鮮的做法和解讀。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老師只能唯教參是從,不是不想改變,而是他們也沒有思路。你覺得是什么造成的?

答:這也是教育造成的。因為我們的教育基本上是不鼓勵學習的。所謂的認真學習實際上就是認真做題,但其實學習的范圍太廣了。包括電影、音樂、詩詞,甚至做家務,學習發(fā)生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但我們的教育,卻在拼命縮小學生和老師的空間,試圖讓你相信,這幾本教參、試題就是學習的全部。而實際上,考完后你會把它們棄如敝履,還變得很厭倦學習。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長大了不愿意讀書,也就很難產(chǎn)生新的思考了。

就我個人而言,從1998年起,每天閱讀“二十四史”,后來又閱讀了西方教育學、哲學著作。語文是課大樹,積累到一定程度,各個知識間都會發(fā)生關聯(lián),理解和領悟能力也步上新臺階。所以,只有讀書才是教師的“絕活”,才會從根本上對學生、對教學有益。哪怕裝作愛讀書,也要有這種姿態(tài)。

談外延

問:你還擔任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中國而教”項目(TFC)特聘培訓師,怎樣想到要去做公益的?

答:我覺得,這是我應該承擔的社會意義。我們現(xiàn)在認為,基礎教育的教師好像都是教員,算不上知識分子,我覺得這是對教師的一種矮化。哪怕我們是中小學教師,也可以以知識分子自居,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士”?!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睂W生,這個社會,都應該有一份責任意識。

有一次,我去陜西一個叫啞柏鎮(zhèn)的地方做培訓,到那里天都黑了,聽講座的老師還沒到齊。他們告訴我,支教老師都是從各村小趕來的,他們教書的地方不能洗澡,這次難得來一次鎮(zhèn)上,所以很抱歉要先趕去洗個澡。我聽了非常感動,能為這些8090后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高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孩子可以不出色!詩詞大會擂主夏昆談20年執(zhí)教,他眼里沒有差生 | 教師故事
夏昆:怎樣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孩子們愛上古詩詞?| 寒假學習營
《中國詩詞大會》擂主夏昆:平常心看待,才是閱讀的開始
原來語文課,可以上得很美
送課啦!給孩子的20節(jié)詩詞課,聽語文名師講統(tǒng)編教材古詩詞!
做一個有方法、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