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與平衡
對稱式構圖的特征,是畫面左右兩側物體的形狀、數(shù)量、大小乃至影調(diào)都基本對應,而且中間有一條中心軸。這種構圖十分穩(wěn)定,顯得莊重、嚴肅,但過于呆板、拘謹。一些嚴肅而莊重的主題,可以選用這種構圖形式,但多數(shù)主題可采用重心偏離畫面正中點的非對稱式構圖,以打破呆板與靜止,在變化中求平衡。如運用形體、影調(diào)、數(shù)量等因素的變化,利用人們的心理和視覺習慣,在畫面上形成一種力量和價值上的平衡。畫面的上下部,常采用上部輕、下部重的方法,輕者用淡色調(diào),重者用濃色調(diào)。若下部色調(diào)太亮,可以換成投影或色調(diào)較暗的物體,使畫面穩(wěn)定,獲得視覺上的平衡。
前景和背景 單一物體作為拍攝對象時,可以將它充滿畫面,但這樣的畫面不宜太多,時間也不宜過長,更多的畫面應既有主體,也有其他陪體。尤其是全景畫面,更應安排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物體。一般情況下,前景應放在畫框線的附近,垂掛的物,放在上方,花草樹叢,安排在下沿,這些前景不僅可以美化畫面,豐富層次,而且可以點明季節(jié)、地理位置和點明被攝者的身份(見彩圖10)。如選桃花作前景,拍攝奔跑玩耍的兒童,既點明了春天和季節(jié)特點,又使畫面充滿活潑歡愉的氣氛和蓬勃的生機。
畫面的背景,一般宜簡潔。有時,背景起著點明環(huán)境特點的作用。不同的景別,對背景的要求也不相同。背景一般不宜太亮,室外拍攝時,應避免選取過多的天空。室內(nèi)拍攝,也應避開窗戶,必要時可拉上窗簾。夜間拍攝時,應避開直射鏡頭的燈光,以防止光圈自動收縮而使主體發(fā)暗。
主體與陪體 如果畫面中既有主體,又有其他物體,就應該處理好主、陪體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主體應處在視覺中心位置,而陪體則處于次要的位置上。在拍攝人物時,主體人物應朝向鏡頭,形象要完整;陪體人物可以側面表現(xiàn)為主,形象也不必完整,有的陪體還可適當虛化。
選擇陪體要恰當,它能起到闡發(fā)主題思想、表明主體身份、引導觀眾思維、理解畫面內(nèi)涵的作用。如圖,前景人物中的醫(yī)生與血壓計都是陪體,他們對農(nóng)村老大娘起著陪襯的作用,整個畫觀眾交待了進城旅游的大娘在街頭享受醫(yī)療健康咨詢服務的情景。在這里,陪體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的位置處理比較得體,沒有喧賓奪主。
線條的處理 線條是畫面構成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物體外形輪廓的主要標志。拍攝時,應根據(jù)所取畫面的主要線條,加以提煉安排,為表達主題服務。一般來說,以水平橫線為主的畫面,顯得寧靜而寬廣;垂直的豎線條則表示挺拔與矗立;斜線條使畫面活潑生動;鋸齒形線條則充滿著沖突和危機感;曲線顯示出一種柔和蜿蜒之美;螺旋形線條引導人的視線旋轉向內(nèi);圓形線條則具有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往復之感;多而重復的線條,又產(chǎn)生出節(jié)奏感。在實際拍攝時,如果畫面中有引導觀眾視線的線條,應將線條引向畫面中心,而不是引向畫面之外。
結構圖形 自然界的景物姿態(tài)各異,線條與塊面變化無窮,將它們按一定的規(guī)律和視覺習慣排列起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這就是圖型結構的任務。在電視攝像畫框固定的畫幅內(nèi),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可供拍攝時參考。
三角形構圖 畫面中排列的三個點或被攝主體的外形輪廓形成一個三角形,也稱為金字塔式構圖,它給人以穩(wěn)定感。倒三角形產(chǎn)生一種不穩(wěn)定的危機感。在兩排房、兩行樹之間,常出現(xiàn)V形缺口,這個缺口又帶有某種神秘感,選取這樣的環(huán)境安排人物活動,可引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
L形構圖 這種構圖需找出成為豎線結構的物體和呈水平線的物體,把畫面劃分成不同的空間,只要在這個空間里加入一些景物,就能使畫面產(chǎn)生無限情趣。作遠景時,這個橫的線條可以是水平線或地平線;作為近景時,它也可以是某一個書桌或臺面。
S形構圖 這種構圖具有流動感,顯得柔和、舒展,給人以快意。在取景時,如果畫面上的景物很多,只要能找到一條S形曲線,便能使雜亂的畫面得到統(tǒng)一,整個畫面就會顯得十分活躍。一條河流或者道路,它們的蜿蜒曲折部分都可以成為畫面上的S形主線。
C形構圖 截取S形的一部分,畫面就成了C形構圖,這種構圖形式能使人感到輕松舒適。在畫面上,如果主體人物沿著線條運動,就會十分引人注目。
圓形構圖 直線給人以力量,曲線飄逸流暢,網(wǎng)形是封閉的曲線,它給人以周而復始的感覺。圓形在生活中有時以物體的結構線條出現(xiàn),有時也以被攝對象的組合形式出現(xiàn),比如圍坐成一圈的人群。
圓形上出現(xiàn)的缺口或點,是視覺上的注意重點,在這里安排被攝對象會顯得特別突出。
框架式構圖 透過門窗、洞El,甚至一些裝飾架或隔柵進行拍攝,使這些物體的外框成為畫面的又一邊線,就好像給一幅畫鑲上了鏡框一樣,使畫面平添了一種裝飾意味,同時也增加了畫面的空間深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