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補充:
看到很多前輩們都在事務所矜矜業(yè)業(yè)呆了很多年,有些還一直留著,問他們未何不往企業(yè)發(fā)展,答:企業(yè)的財務經理跳過去不夠格,沒有做賬實務經驗,轉型也只能轉型內審經理等崗位,那么為何還有這么多人在事務所呆這么多年,有人愿意解答嗎?順便告訴我呆了這么多年以后出去都能做些啥?
答:
我是2000年初進所的,干了五年左右,同一批的同事大部分都出來了,但也有少數(shù)還在,留下的原因各有不同,我就說幾個有代表性的。
A君,我和A大學時就是好友,他在校成績一直很好,能力也很強,剛畢業(yè)去了深圳,起步就是財務負責人,我一直以為他會財務經理、財務總監(jiān)、大集團財總,就這么一路走下去呢。
沒想到幾年后我們在同一個城市見了面,都是注會,都在事務所,但不是一個所。A君很喜歡審計行業(yè),入行他比我早一些,一干就是十幾年,身邊的同事走了一茬接一茬,他到是自得其樂,一直在干著。他給我數(shù)過事務所的幾個優(yōu)點:上班自由(因為是老員工,又是按項目算錢,基本沒人管他上下班),收入性價比高(后期A的狀態(tài)是干半年休半年,但收入也有幾十萬),壓力小(去公司做財務,融資壓力、稅務風險都不?。???傊?,A習慣了事務所的生活方式,因為資格老,他會挑項目做,很少出差,有空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活的很是自在。
B君,B也是我的一位好友,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在事務所工作,我認為B就是這種人,他工作態(tài)度嚴謹,不爭不強,好項目壞項目,給他都沒怨言,會認真負責的把手上每一個項目按時按質的完成。A的性格有點內向,他只會和熟人多聊天,平時話很少,這種宅男做企業(yè)管理工作可能會有障礙。在事務所工作了七八年后,他一度也跳到一家民企當財務總監(jiān),后來又和人合伙成立了一家事務所。但因為種種原因,都不怎么順利?,F(xiàn)在他又回頭重新成了一名事務所的項目經理,不用煩心日常的瑣事,不用操心業(yè)績能否完成,只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就成。雖然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我看他還是很快樂。
C君,C是位女性,我認識她時她還剛入行不久,負責我們集團下面一家公司的年報審計工作。可以說我是看著她成長起來的,從一個見人說幾句就臉紅的小女生,變成了干練灑脫的職業(yè)女強人(現(xiàn)在她已經是某國內大所的合伙人了,年薪百萬不在話下)。女性做這行總會有所犧牲,三十多歲的C到現(xiàn)在也沒有男朋友,一來是起點太高不好找,二來她似乎也沒這份心思了,也許以工作為家說的就是她這種人吧。
D君,D代表了另一種注冊會計師群體——考試能力強,動手能力不足。他入行前在企業(yè)做過一段時間的財務工作,混得很不如意,考過注師進了事務所,入行后進入角色很慢,做的項目質量也不理想,到年終結算他的收入是最低的。但他也不著急,因為事務所的人員流動性很快,一批又一批的老員工離職,最后他成了資格最老的那一位,經驗總會慢慢積累出來,現(xiàn)在他也算是一名資深的注冊會計師了。
為什么有人在事務所工作了那么多年?一部分原因是事務所行業(yè)有它獨特的優(yōu)點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其實題主已經解答了——“企業(yè)的財務經理跳過去不夠格,沒有做賬實務經驗,轉型也只能轉型內審經理等崗位”。
事務所的項目經理是一個嚴重偏科的技術崗位,嚴格來說它甚至不是一個管理崗位(雖然這個崗位要經常與管理者打交道),在事務所干久了,會發(fā)現(xiàn)自己做表調表能力過強,管理經驗缺乏,有的人一畢業(yè)就在事務所工作,從沒有實際接觸過企業(yè)管理工作(看別人干和自己動手干完全是兩回事),讓他們一上來就干財務經理、財務總監(jiān)心里總是沒底,做普通會計吧,收入就那么一點,自己怎么講也是注師,又不平衡。這么思來想去年紀就一點點變大了,也就斷了出來的心思。
所以對那些想在事務所鍛煉一下,最終的目標還是企業(yè)的朋友,我建議出來還是趁早,那時還年輕,去大公司級別低一點也不丟人,小公司當財務經理、財務總監(jiān)也當?shù)闷稹?/span>
總得來說,事務所出來的同志,學習能力、動手能力都在水平線之上,在人才市場的歡迎度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