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國家文物局關于頒布1911年后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 ,2001年、2013年頒布的作品限制出的鑒定標準作廢,重新定義作品限制出境名家,「藝周刊」聯合藝周刊美術館逐一推介,以饗讀者——
他是代表作不準出境者,是中國20世紀的美術大師,是青綠山水畫寫生的實踐者,他是湖社成員中著述最豐的學者型畫家,是京津畫派代表之一,以善繪、善寫、善編、善教著稱北京畫壇,他在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價值與地位,嚴重被低估,他是不可多見的大才,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就是被遺忘的大家胡佩衡——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早期畫風以精細為主,后上溯吳鎮(zhèn)、黃公望、王蒙,畫風轉向蒼厚。20世紀初,摹仿四王的畫風已逐步失去其正統(tǒng)地位,并且遭到來自畫界和后來的揚州八怪等個性派畫家成為時尚,胡佩雖也置身于時代潮流之中,并著有《王石谷畫法抉微》。
他認為,學中國畫,第一步為臨摹畫譜,但又主張以古法進行寫生,這在他50年代赴南方的旅行寫生作品中才真正得以實現。胡佩衡晚年作品大膽施色、山重水復,寓縹緲于沉著之中, 形成濃艷雄奇的獨特畫風。
胡佩衡(1892年6月-1962年3月),原名衡,又名錫銓,號冷庵。蒙古族,河北深州人。祖上因做糧食生意遷居北京。7歲入私塾,后接受過系統(tǒng)的現代學校教育。早歲在畫師李靜齋指導下臨摹過四王,聰慧早熟,15歲就能獨立成幅。北大畫法研究會成立不久的1919年,二十幾歲的胡佩衡就以其扎實的傳統(tǒng)繪畫功力受聘為導師,并主持《繪學雜志》和《造型美術》的編輯、出版工作。
曾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學于金城。40年代曾任北平藝專教授、北師大講師,舉辦國畫函授班。1949年后,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任理事、研究部主任,北京畫院院委、畫師。胡佩衡一生勤于著述,先后編寫過《我怎樣學山水畫》《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冷庵畫詣》《畫扇叢談》等。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
胡佩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