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第325期】
教孩子學習,不是告訴答案,
而是引領他們自己探究結(jié)論
笑話新品:兩條尾巴的大象
貝貝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去動物園后,媽媽問:“動物園里什么最好看?”
貝貝說:“大象最好看!”
媽媽又問:“為什么呢?”
貝貝說:“它有兩條尾巴,一條在后面,一條在前面?!?/span>
媽媽說:“真是個傻孩子,大象前面那不是尾巴,而是它的鼻子!”
貝貝:“…… ……”
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這個過程就是培養(yǎng)一個人的探索能力或叫探究能力,通過探究認識新事物。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保護和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能力。
但現(xiàn)實卻恰恰相反。家長、老師為了讓孩子“多”學知識,快學知識,躍過這個探究過程,想讓孩子走個捷徑,直接告訴孩子結(jié)果或答案。
譬如這個笑話:家長教師應該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探究,兩條“尾巴”是否一樣?各有什么功能,大像前面有一條“尾巴”,但和其他動物比較起來缺少了什么?大象前面這條“尾巴”和和其他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異同……
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比較、思考,從而讓孩子自己得出結(jié)論,“哦,原來大象前面尾巴就是它的鼻子”。
可惜的是,我們家長或老師認為這么簡單的事,孩子卻不知道。于是,認為孩子太“傻”,就直接告訴他們,“傻孩子,那不是尾巴,而是大象的鼻子!”。
大人的這種做法,省去了孩子的觀察、比較、思考這個復雜的認知過程,而且給孩子一個傻的定義,讓孩子不僅失缺了自尊自信,更失去了探究的能力,長此以往,就不敢再亂下“兩條尾巴”的“斷言”,養(yǎng)成了不再“思”“想”懶習慣,只等大人給他現(xiàn)成的答案了。
好奇、探究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的是保護孩子的這種天性。這個探究過程中,孩子“兩條尾巴”的答案99%都可能是錯的,但是真正能力就是在經(jīng)歷的99%錯誤判斷中形成的。
結(jié)語: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引領孩子自己去探究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o孩子一千個現(xiàn)成答案,頂不過引領孩子自己探出一個結(jié)論。
(敬請關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寶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經(jīng)
成就精彩人生
敬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