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孩子發(fā)生意外的高峰期,孩子放假在家沒人陪,外出玩耍時因為家長玩手機而出事的孩子每年都特別多。
這一期長文,不是為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以圣母的姿態(tài)去指責愛看手機的家長,而是希望通過對手機造成孩子意外傷害的一些案例分析,幫助家長們面對自己陪伴孩子時看手機的真實動機,并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大家積極留言討論,發(fā)表您對這一話題的見解。
事件一:1月30日,徐州市新城公安分局王品法警官向記者介紹,轄區(qū)一女子因為太專注于玩手機,結果把孩子弄丟,卻報警稱懷疑孩子“被拐”。警方多方查找,才發(fā)現是一場“烏龍”。
事件二:3月14日,一位媽媽帶兩個男孩過馬路,母親低頭玩起手機,任由倆男孩在斑馬線上來回穿梭。不料,其中一個男孩被一越野車撞倒,所幸只是擦傷,沒有大礙。事后民警對這位母親做了嚴厲的批評和嚴肅的教育。
事件三:5月27日,東莞南城中信新天地的游泳池,很多小孩在游泳,突然,聽到救生員在大聲喊,一個小女孩在水里豎著撲騰,正在沉下去。另外一個救生員連衣服都沒脫,直接跳進深水池里,將女童撈起,女童大概兩三歲,嗆了好幾口水,幸虧撈的及時,沒有大礙。旁邊的家長隨后趕過來,訓斥女童,記者專門到中信新天地的泳池去查證,泳池管理人員和救生員都證實了當天出事女童的家長,一直在岸邊低頭看抖音。
事件四:一個無人看管的孩子因為父母在玩手機,掉到了鍋爐里。出事當天,孩子的父母都在家中,二人各自忙著低頭看手機,沒有觀察到2歲的孩子已悄悄跑到廚房玩耍。突然,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二人急忙跑過去,被眼前一幕驚呆了:孩子掉入正冒著蒸氣的大鍋爐中!見狀,孩子父親一把將孩子撈出來,但孩子下半身已被燙得皮開肉綻,衣褲都脫不下來了。
事件五:山東一名6歲的女孩,陪父母去商場購物,在手扶電梯口失足墜下,頭部受傷,不幸身亡。事發(fā)時媽媽就在扶梯口玩手機,直到孩子出事了才緩過神來。
(圖片來源網絡)
帶娃看手機——太閑or太忙?
為什么大多數家長明知陪孩子時盡量不要看手機,還是沒有辦法抬起頭放下手機好好陪伴孩子呢?說句老實話,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只是生理上成熟,內心還是個“貪玩的孩子”,由于體能限制和懶惰,“貪玩”的家長已經沒有辦法通過肢體游戲來打發(fā)無聊時光,家長們“玩耍想象力”的匱乏導致看手機和陪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對天然矛盾。有的家長工作繁忙,在陪孩子時也想處理一下工作、雜務、做個微商發(fā)展一個下線,但是用陪孩子的時間干這些事,萬一孩子受到傷害,看病買藥的錢,大概是賣幾千盒面膜都賺不回來的.......所以不論是因為“貪玩”還是出于工作要求,陪孩子時玩手機,都不是正當理由,畢竟你陪都陪了,為什么不能把視線停留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從你的陪伴中體會到關愛和快樂?
通過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發(fā)現,家長帶孩子出門因為玩手機出事的場合一般有:公共交通、游樂場、游泳池、家、商場的電梯等地,可以說意外處處都有!如果家長實在管不住自己,拜托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區(qū)分場合、有選擇地在陪伴孩子時看手機。
在這些地方,一定不!要!看!手!機!
在電梯扶梯、公共交通、無人看護的游樂場、各種門前等場合中一定不可以玩手機。因為這些場合最容易發(fā)生跌落和夾傷,孩子受傷甚至喪命就是幾秒鐘的事情,“家長頭一低一抬,孩子就出事了!”絕不是聳人聽聞!
帶孩子外出時,為了打發(fā)孩子以及家長無聊的時光,可以準備一些和孩子一起玩的小游戲,像手指操,摸耳朵眼睛等親子游戲;也可以隨手給孩子帶一個小玩具,但是上下車,上下電梯時一定不能玩!在公共場合一定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前方,出事的孩子都是在家長視線的后方看不到的地方。家長平時對孩子進行現場的安全教育,比如說在進門和上電梯時家長一定要貼身看護,所有的門都很危險,孩子容易被夾到、撞到。
(圖片來源網絡)
03
在這些地方,可以看一會兒手機,但一定要事先做好安全防護!
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可以看手機但是一定要有防護措施的地方是:家、有工作人員看護的游樂場等。這些安全措施包括:
安裝護欄——有孩子的房子尤其是二樓以上都要在窗戶上安裝護欄;如果沒有安裝護欄,窗戶要有鎖定裝置,孩子在家時要將窗戶鎖上。
危險區(qū)域限制兒童進入——廚房等有火有電有刀具的地方要隨手鎖門;平時要對孩子進行不間斷的安全教育,告訴孩子不能單獨進入廚房。
反復確認游玩區(qū)沒有走失和安全隱患——游樂場要確認環(huán)境足夠封閉,只有一個出口、且有無死角的監(jiān)控錄像、有工作人員監(jiān)管。這里需要提示家長,有的游樂場圍欄較低,即便只有一個正式出入的門口,孩子會從圍欄翻出去。我曾經接觸過一個三歲女孩的家長,第一次去淘氣堡玩的時候,家長認為守住出口就很安全,于是坐在門口看手機,半小時后發(fā)現孩子不見了,調監(jiān)控才發(fā)現,孩子從家長等候區(qū)側面翻了出去,所幸孩子沒有跑遠,只是在附近的釣魚區(qū)看魚。但這個家長,從此以后走到哪都貼身跟著孩子,因為他知道游樂場設定的門是攔不住孩子的。
如果家長實在忍不住要看手機,至少要做到這幾點:
Tips
一、不要玩游戲。玩游戲需要高度專注,一旦開始玩就會順理成章的忘記孩子;
二、能語音就不要打字。盡量不要讓你的視線被手機占領,確保孩子始終在你的視線范圍內;
三、如果一定要打字建議使用手機鍵盤(巴掌大的折疊鍵盤100多塊錢)。使用鍵盤打字因為眼睛要在鍵盤和手機屏幕之間游移,比手機打字的視線范圍要寬,更容易兼顧到在一旁玩耍的孩子;
四、幫孩子拍點照片和視頻,既能幫你打發(fā)無聊時光又能記錄孩子的成長。
最后,跟大家分享幾張圖片,看完心里真的五味雜陳.......
(圖片來源網絡)
每一個盡力“討好”大人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內心冷漠的大人。珍惜你和孩子的緣分,不論是八卦還是工作,手機里的世界遠不如眼前這個孩子能夠影響你一生的幸福安寧。大量的真實案例證明:孩子的一切學習問題、心理問題都來源于糟糕的親子關系;真正健康的親子關系,不是家長自以為是的單方面付出和管教,而是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愛與被重視。真正有效的愛與溝通,并不需要你和孩子天天秉燭夜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多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知道你心里有他。孩子在給你捶背時,是不是可以放下手機兩分鐘去夸夸孩子;孩子給你洗腳時,是不是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今天要洗腳;或者在你看視頻、刷朋友圈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看幾分鐘、討論幾分鐘;或者你還可以請孩子做你的“小小監(jiān)督員”,告訴孩子:“爸媽媽也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需要寶貝的提醒……”
04
透過手機看親子關系!
孩子的成長、親子關系中很少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在類似看手機、說話方式這樣的點滴小事中積累起來的。對于手機這樣的當代生活“剛需品”,完全要求家長放棄并不現實,即便“家長”這一角色多么崇高、多么責任重大,也不能擺脫家長是“普通人”這一鐵的事實。正視自己作為普通人的弱點和欲望,在陪伴孩子時看幾眼手機,并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只是,請家長們一定一定要守住孩子的安全這一底線!
本期親媽學堂就和您聊到這里,期待與您下次相遇。
“親媽學堂”致力于做好育兒的“最后一米”——將海量的育兒知識轉化為每天的“日常行動”。幫您既懂得育兒道理,又能過好帶孩子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更好的現在。
如果覺得有用,請果斷收藏和轉發(fā)給你身邊有需求的人哦!
更多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