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說:
“人這一輩子,就是個過程。沒有永恒的生命,也沒有不老的青春,時間一到,該老的老,該走的走,我們最終也不過是世間的過客?!?br>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生命必然,我們均會經(jīng)歷,也必定要坦然接受。
年輕的時候,為生活奔忙,為理想奮斗,仿佛只有瘋狂追逐,才不枉年少輕狂。
年老的時候,享樂生活,取悅自己,不執(zhí)著于過去,不暢想于未來,才是最舒適恬靜的晚年。
人老了,就該懂得斷舍離,對一切利益看淡,對一切情感看輕,才能更自在的生活。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到老都會操心不斷的人。
或是受不了獨守空房的寂寞,或是想維系親人間的情感,平日里總喜歡請一大群親戚吃飯。
殊不知,這種行為不但不會令彼此間情感升溫,反而會招惹麻煩,災禍,令人身心疲憊。
給自己增添勞累
5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過了這個階段,再怎么不服輸,也不得不承認,身體越來越拉垮,再不如從前了。
而請一大家子人吃飯,必然要費心準備,做好一桌子飯菜,至少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吃完了還得收拾,整個流程下來,更是腰酸背痛,需要長時間去休息調(diào)養(yǎng)。
如果有人幫襯,還會少費點心,若是自己全攬,身體注定會有所損傷,最終造成病災,更得不償失。
從利益角度看,請一大群親戚吃飯,在菜品采購上,金錢消耗巨大,經(jīng)常如此,會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負擔,甚至影響自身的正常生活。
從情感角度上看,有的親戚,本就不喜熱鬧,但礙于你的盛情邀請,不得不前來赴約。
你的請求,對他們來說就是壓力,也算是一種親情綁架。
身在飯桌上的人,其實并不是真的開心,反而會局促不安。
不管何種情況,都會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后果,最后損耗的只是自己而已。
給自己招惹是非
馬爾克斯曾說過:
“世界上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談?wù)摰脑掝}無外乎三個:拐彎抹角地炫耀自己、添油加醋地貶低別人、相互窺探地搬弄是非。”
人性的本質(zhì),不過如此。
親戚聚集在一起,看似其樂融融,實則暗流涌動。
只要有一人發(fā)起話題,眾人便會積極回應(yīng),從自身近況聊到家庭瑣碎,從相互攀比聊到他人八卦。
自認為彼此是情誼深厚,可以互相信任的親人,故而會口無遮攔,肆意分享。
殊不知,親戚其實是最見不得你好的人,對于你的碎嘴,他們可能會添油加醋講與他人,進而引發(fā)矛盾是非。
與他人間的情感就此破裂,與親人間的信任也難以重塑,甚至會心生隔閡,老死不相往來。
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能交心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其他親戚,說不好聽一點,都是外人,實在無需付諸真心。
你的肆意分享,貼心交流,或許會給自己招惹是非,實在得不償失。
給自己帶來不適
“家和萬事興”是所有人對家庭的期望。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尊重友善,親人和睦的家庭,少之又少。
俗語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
年少時嬉戲玩鬧,陪伴成長的手足,尚有純粹真情可言,后期成家立業(yè),兒孫滿堂的彼此,卻有了各自的牽掛與心思,相處亦逐漸趨于復雜。
難免會因家庭矛盾,而心有成見,矛盾得不到解決,情感亦難以維護。
很多親戚間的相處便是如此,表面或許一派和氣,實際早已彼此厭煩。
這樣的親戚,若是請來一起吃飯,難免會心生不適,但若是不請,注定會落人口實。
無論如何選擇,都會給自己造成困擾。
這樣的親戚,根本沒必要往來,彼此心中的隔閡,是很難改善消除的。
偽裝起來的和善,是自我欺騙,更是心中郁結(jié),與其受其侵擾,不如果斷割舍,及時止損。
人到晚年,自身的喜樂才是首要目標,任何阻礙影響安逸生活的人和事,都應(yīng)該釋然放手。
“家人圍坐,燈火可親?!?br>
這是對家庭的渴求,對人生樂事的理解。
特別是上了年紀,會更加珍惜人間煙火氣的美好。
但在對美好期望的同時,也要同現(xiàn)實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