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七絕在盛唐堪稱一絕,所以才有了七絕圣手的外號,另外一個稱呼更是了不得,被呼作詩家夫子,在詩壇的地位相當于學界的孔夫子。
在大多數(shù)人印象里,王昌齡是個邊塞詩人,流傳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千古名句。
其實,王昌齡還是一個出色的宮詞高手,特別擅長描寫女人。在他筆下,形形色色的女人活靈活現(xiàn),仿佛鉆進了她們的心里。先來看一首《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描寫的是采蓮女,她笑靨如花,歌聲甜美,開朗活潑,撐著一葉蓮舟,穿梭于荷葉之中,即使見不到她的身影,只聽她的歌聲就已經(jīng)醉倒在荷塘里。
《采蓮曲》描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少女,有著強烈的民歌氣息,清新質(zhì)樸。而在《閨怨》里,王昌齡描寫的是一位已婚少婦,又是另一番景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一名閨中少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樓遠眺,看到陌頭的楊柳色后,驀然想起和丈夫分別的場景,不禁生出悔恨之心,當初為什么要勸他征戰(zhàn)沙場呢?
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對于宮女呢?王昌齡的興趣似乎更大,成為盛唐時最著名的宮詞詩人,直接開創(chuàng)了一個重要的詩歌題材。先看《春宮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前兩句中,“昨夜風開露井桃”點明時令,第四句選取了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已是春暖花開,但寵意正濃的皇帝猶恐簾外春寒,所以特賜錦袍,見出其對寵妃過分的關心。
通過這一細節(jié)描寫,新人受寵之深,顯而易見。王昌齡沒有描寫舊人任何的怨言怨語,但她的怨恨已達到了極點,即使是一件衣服都能讓她妒火中燒。
這種弦外有音的藝術手法,所謂“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正體現(xiàn)了王昌齡七絕的特點。另外一組《長信怨》也非常有名,比如其中的第三首: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前兩句寫天色方曉,金殿已開,就拿起掃帚,從事打掃,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掃之余,別無他事,就手執(zhí)團扇,且共徘徊,這是一時的偷閑和沉思。
后兩句則用比喻來發(fā)揮這位宮女的怨情。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鴉能從昭陽殿上飛過,身上還帶有昭陽日影,而自己深居長信,君王從不一顧,雖有潔白如玉的容顏,反而不及渾身烏黑的老鴉,心酸至極。
從以上幾首詩可以看出,王昌齡的七絕之美在于它豐富的意象,起承轉(zhuǎn)合之間流轉(zhuǎn)自如,又富于畫面感,短短二十八字就講了一個飽滿的故事,如此功力當真是舉世無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