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有一塊“免死金牌”,是劉邦對他的諾言:“見天不殺,見地不殺,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
后來呂后想要除掉韓信,但又不好違背這道諾言,于是就在一個叫做“鐘室”的密室里,讓人把韓信吊了起來,讓他頭見不著天、腳沾不著地,然后讓宮女用竹桿把他活活捅死。
這個情節(jié)出自一部野史小說《西漢演義》,在《史記》里對韓信遇害的說法是: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
說起韓信這位“有故事”的男同學(xué),兩個成語怎么夠?!
韓信作為漢初三杰,除了軍事才能之外,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人生經(jīng)歷,衍生了許多發(fā)人深省、振聾發(fā)聵的成語故事。小編數(shù)了數(shù),大概有30多個?;蠲撁摰摹俺烧Z專業(yè)戶”。(文末有驚喜。)
不僅如此,人家還是個偉大的發(fā)明家,他在呂后誘捕入獄后,在監(jiān)獄里發(fā)明了象棋。在垓下之戰(zhàn)中發(fā)明了風(fēng)箏,制造出“四面楚歌”終結(jié)了楚霸王項羽。
誰也想不到,這位征戰(zhàn)多年的兵仙,這樣一位技能滿滿的奇才,人生結(jié)局卻相當(dāng)悲慘,竟然被一幫宮女用竹簽子活活捅死了。
韓信的死也成就了兩個成語,撥開歷史的云煙,來看看韓信的事跡留給后世的文化瑰寶。
1、成也蕭何
韓信的人生起點非常低,出生于貧窮的百姓之家,母親去世后甚至連安葬費都拿不出來。
除了食不果腹,韓信還備受嘲弄。他走在街上,被當(dāng)?shù)氐哪贻p人嘲笑:“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p>
韓信不與其計較,沒想到那人又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xì)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從此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rèn)為他膽小。
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的韓信,后來仗劍投奔了項梁,默默無聞地混了幾年,毫無建樹。軍后本想大展鴻圖,但混跡數(shù)年,依然渾渾噩噩,毫無建樹。
項梁死后,韓信又歸屬了項羽,但項羽一向自負(fù)且傲嬌,壓根沒正眼瞧韓信,韓信多次向項羽獻(xiàn)計獻(xiàn)策,也始終得不到施展拳腳的機(jī)會。
屢次碰壁之后,韓信開始改變思路,決定“良禽擇木而棲”。縱觀當(dāng)下時局,將來能成大器者也就是敢同項羽明爭暗斗的劉邦。于是,當(dāng)項羽于咸陽分封諸侯東歸后,韓信選擇了同劉邦進(jìn)入巴蜀之地。
跟隨劉邦后,韓信依舊沒有得到重用,他從劉邦那里只得到了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
管理糧餉雖說有點大材小用,但韓信卻花最少的時間將工作完成得井然有序,他這個工作效率,成功引起了劉邦大總管蕭何的注意。
蕭何與韓信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這小伙子能力不錯,是個不可多得之才,就決定向劉邦舉薦韓信。
韓信左等右等,沒等到升職,他以為劉邦不買蕭何的賬,自己注定無出頭之日,便開溜了。
這一頭,蕭何還沒來得及向劉邦舉薦,聽聞韓信跑了,他趕緊去追韓信,被劉邦的大軍誤報蕭何逃跑,劉邦十分崩潰,因為這時候他手下跑的多,蕭何就像劉邦的左膀右臂,如今蕭何跑了,劉邦可就尷尬了。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雖然生氣,但心里早已樂開了花,他佯裝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
蕭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疑惑:“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答:“韓信啊?!?/p>
見劉邦毫無反應(yīng),蕭何力薦道:“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dāng)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p>
劉邦還對韓信將信將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蕭何愿以身家性命作擔(dān)保。最終,在蕭何的一番“洗腦”操作之下,劉邦決定給韓信封壇拜將。
韓信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成功晉級為劉邦手下的大將,這便是“成也蕭何”的典故。
2、敗也蕭何。
成為大將軍的韓信,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無不勝,給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成為了和蕭何、張良齊名的漢初三杰。
而且他還是三杰里地位最高的。蕭何、張良是侯爺,而韓信是王爺!劉邦忌憚韓信,不斷削弱韓信,韓信從齊王變楚王,后來又從楚王變淮陰侯,最終也成為了侯爺。
韓信一路被貶,心里非常難受,對劉邦也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也不怎么愿意搭理劉邦。他甚至和陳豨商量好了,打算一起謀反。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出擊,韓信一邊裝病不去,另一邊私下派人密報陳豨:“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xié)助您?!?/p>
按照韓信的計劃,只要等到陳豨的消息,他便讓家臣在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fā)動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
沒想到韓信的家臣中有一位得罪了韓信,被韓信囚禁起來了。這位家臣的弟弟懷恨在心,便跑去呂后面前告密,揭發(fā)了韓信謀反的內(nèi)幕。
呂后得知消息后,決定先發(fā)制人,鏟除韓信。
呂后是個頗有心術(shù)的人,她知道直接喊韓信過來肯定不行,于是便繞了個圈子,讓蕭何出面去請韓信。
呂后就和蕭何謀劃,蕭何給韓信來了個大招。他說劉邦打敗陳豨回來,請韓信去慶功。
這其實就是一場心理戰(zhàn),韓信聽蕭何這么一說,內(nèi)心已經(jīng)絕望,同時還伴隨著心虛和害怕,他絲毫沒有懷疑蕭何所說的真實性,便直接去了。結(jié)果這一去,無異于“請君入甕”,韓信被呂后殺害,再也回不來了。
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
韓信死后,呂后又誅殺了韓信三族。
話說韓信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jìn)了宮,他沒有見到凱旋而歸的劉邦,而是看到笑得很得意的呂后。
勝券在握的呂后早已等候多時,見到韓信后,她命令武士將韓信綁了起來。
鑒于劉邦之前對韓信的承諾“見天不殺,見地不殺,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p>
呂后也不好直接動手。更何況韓信對漢朝立下了顯赫功勞,直接誅殺也不太妥當(dāng)。
但心狠手辣的呂后怎舍得輕易放過韓信呢?她要用更殘忍的方式羞辱韓信。
呂后讓自己后宮的宮女,拿來了一堆竹簽子,將韓信弄到懸鐘之下,用竹簽子給活活戳死了。
韓信臨死前說道:“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
這句話不說啥事沒有,一說反而給蒯通招來了殺身之禍。
劉邦知曉后,把蒯通給抓捕了,甚至揚(yáng)言要要煮了他。幸好蒯通是個奇人,口才特別好。一番辯護(hù)之下,劉邦居然還真的把他給放了。
韓信死后,呂后又誅殺了韓信三族。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句話是韓信墓前的祠堂中的對聯(lián)。寥寥十字,卻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
“一知己”指的是蕭何。韓信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生死一知己”的意思是一樣的。由于蕭何的巨眼識才,強(qiáng)力推薦,韓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負(fù),而韓信也就蕭何視為知己。
“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后,這兩個決定了韓信存亡的兩個女人。
早年無依無靠的韓信經(jīng)常餓肚子,有一次,一個在河邊漂洗衣物的大娘見他可憐,便給他端來飯食,這一送飯就連續(xù)送了幾十天。韓信十分感動,他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p>
沒想到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后來韓信混得好了,真的回報了當(dāng)年“漂母”的一飯之恩。如果沒有這位“漂母”送飯,韓信估計年紀(jì)輕輕就餓死了。
“漂母”賜飯,保存了韓信的生命。呂后設(shè)計,斷送了韓信的生命,這便是“存亡兩婦人”。
與韓信有關(guān)的成語集錦:
1. 戰(zhàn)無不勝,劉邦建立漢朝后對韓信的評價,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強(qiáng)大,百戰(zhàn)百勝。
2. 國士無雙,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是說他是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3. 一飯千金,韓信落魄時曾對施舍給他的老婦說以后定當(dāng)后報,韓信衣錦還鄉(xiāng)時并賞賜她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4. 多多益善,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形容一樣?xùn)|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
5. 十面埋伏,韓信設(shè)伏兵于十面以圍殲項羽。指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
6. 背水一戰(zhàn),在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他采取背水一戰(zhàn)的計謀,贏得了戰(zhàn)爭勝利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zhàn)。
7. 拔旗易幟,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8. 置之死地而后生,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士兵就會奮勇前進(jìn),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9.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為了東進(jìn)中原,采取麻痹敵人的辦法,讓士兵去修理棧道,而卻領(lǐng)大軍從陳倉出來,占領(lǐng)了關(guān)中。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cè)翼進(jìn)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10. 兵仙神帥,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shù)。
11. 胯下之辱,韓信落魄時,一個同鄉(xiāng)人欺負(fù)他,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果真從那個人褲襠下鉆過去。指極大的侮辱。
12. 解衣推食,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形容對人熱情關(guān)懷。
13. 居常鞅鞅,劉邦建立漢朝后,奪去了韓信的兵權(quán),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悶悶不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郁郁不樂。
14. 功高震主,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15. 金石之交,武涉曾經(jīng)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的關(guān)系這么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堅不可摧的交誼。
16. 獨當(dāng)一面,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張良對韓信的評價。指的是單獨負(fù)責(zé)一個方面的工作。
17. 略不世出,指的韓信的功勞很大,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比的,后用于夸獎人等。
18. 不賞之功,說的是韓信在戰(zhàn)爭中功勞,后形容功勞極大。
19.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勇氣行事的行為。
20. 婦人之仁,韓信在和劉邦的一次說話中,評價項羽,說項羽是婦人之仁,指的是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yōu)柔,不識大體。
21. 推陳出新,當(dāng)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shè)前后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jìn)去,把舊糧從后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下腐敗變質(zhì)。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zhì)浪費的現(xiàn)象。指的是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并使它向新的方向發(fā)展
22. 勛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意思是說,三杰之中,韓信的功勞最大。
23. 伐功矜能,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4. 偽游云夢,指劉邦偽游云夢,詐捕韓信事。
25.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韓信當(dāng)年說的一句話,指的是坐人家車子的,要與人家共患難;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lián)鷳n;靠人家養(yǎng)活的,要為人家的事拼命。
26.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李左車在和韓信談話中,李左車提出的這個觀點。指的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27. 人心難測,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說張耳與陳余兩人為刎頸之交,后兩人翻臉。人的內(nèi)心難以探測,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于貶義。亦做“人心莫測”。
28. 鐘室之禍,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后,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于長樂宮懸鐘之室。
29.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30.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參見: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31. 問路斬樵,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協(xié)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zhàn)。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馬問樵夫路向,韓信聽后,把樵夫斬殺,部將問為什么,韓信稱恐樵夫泄露他們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