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驚動他,先從一些側面查起,比如......”
這是涉及到舞弊審計時,最常見的場景,相信大多數(shù)做過內審的同學,都有被領導鄭重囑咐的經(jīng)歷。
那怎樣才能做到不驚動被審計對象呢?
在這里重點分享下“全面撒網(wǎng),重點撈魚”之法。
本文不講教科書里面的審計方案、審計程序、文件和證據(jù)之類的,那知識到處可以查到,這里只講實務,只講操作性干貨。
舞弊嫌疑人(本文主要指被審計對象,這樣說好理解),對審計人員的行動,較之旁人要敏感得多,審計人員一動,他可能就會感知到,并做好預案。
這也是為什么?舞弊審計對保密性要求那么高!
那些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形象”和“面子”之類的保密理由,都是扯淡的,遮羞布而已。
怎么全面撒網(wǎng)呢?
這跟審計事項本身的業(yè)務性質相關,不同事項需要不同的審計證據(jù),不同證據(jù)又需要不同的獲取方式。
一、敏感度分類
1.先對審計證據(jù)分類:直接的、間接的、相關的。
2.再將審計程序分類,按敏感程度分:易感知,難感知,和無感知。
3.舞弊嫌疑人分類。按性格和敏感性分類:感知能力高、中、低來區(qū)分。
4.根據(jù)人和審計程序的敏感性,來確定怎么開展工作。
目的,就是一個:盡最大可能獲取證據(jù),在證據(jù)充足前做好保密。
還有,整個審計過程中,不要過分“接近”和“回避”舞弊嫌疑人。
二、暗示的力量
電視、電影中的那些催眠大師,看起來十分神奇,但究其根本,催眠也就只是一種“暗示”而已!
但我們不能小窺暗示的力量,很多信息傳遞,并不只是面兒上的東西來決定的,更多是通過暗示,讓其自身產(chǎn)生想法或決定,這才是最有效之法。
我們審計人員,也要學會暗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感知力,并充分利用這種力量。
暗示的力量是強大的,就看我們會不會用。
1.暗示被審計人員。事前,讓其認為我們審計內容跟他無關,一方面向其明確說明我們有其他審計方向,另一方面要有暗示性提問“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讓其自己認為我們不是在查他”。
2.暗示被審計人的“親信”。這個是最重要的,作用比直接對其本人更有效。這個親信并不一定是他的“死忠”,而是可以傳遞信息的人。
通過親信們釋放的一些誤導性信息,以安其心!
3.索要資料的暗示。不能只搜集審計事項相關的資料,要擴大范圍,向其明里暗里展示我們的審計范圍,不關他舞弊之事。
4.引誘性暗示。多提與舞弊事項相關,但沒直接關系的問題。嫌疑人為了尋求解釋,可能會主動說出或拿出可證明舞弊的證據(jù)。
這些暗示需要我們提前策劃,注意其邏輯性。
三、證據(jù)的多樣性
舞弊審計,最難的是證據(jù),最容易的是主觀判斷!但是主觀判斷會產(chǎn)生錯誤的結論。
所以不要以舞弊為目的去查,也不要提前認定舞弊,職業(yè)道德也要求我們不要“假定有罪”,這個很重要!
怎么獲取證據(jù),獲取什么證據(jù)呢?不同的事項需要的東西不一樣。
舉個例子吧,比如采購人員收取了賄賂,要取得的證據(jù)有:
1. 采購資料。這時需要單獨立項一個專項審計,針對某類型或某時間段的采購業(yè)務進行全面審計,經(jīng)辦人要涉及到多人,包括舞弊嫌疑人。資料要全面:投標文件、評標文件、中標結果、合同內容與投標文件對比等,最重要的是經(jīng)濟指標。
2. 合同執(zhí)行。抽出多個合同查看。重點查看“行賄人”的合同執(zhí)行情況,是否掛靠?是否有實力?產(chǎn)品或服務質量?管理能力?有時需要第三方部門的評價。
3. 決策權。了解舞弊嫌疑人對“中標”的影響力。比如,他可以一言難盡?還是可以提供重要決策意見?或有重大影響,亦或毫無影響?
4. 關系。中標單位與被審計人員的關系。從供應商入圍階段查起,重點是供應商來源,是誰推薦的?也要查背景,供應商單位股東、高管信息。
5. 個人消費和生活。借助人力部門面談(一般有人力資源部門會有員工面談計劃),了解嫌疑人家庭背景及個人消費水平,是否有重大異常。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舉報人提供舞弊證據(jù),雖然這是最重要的證據(jù)來源,但不屬于審計人員的能力范圍,就不多說了。
四、曲線救國,側面出擊
每個企業(yè)都有內控制度和流程,但內控手段對“串謀舞弊”的控制大多是失效的。
但是,串謀本身有個弱點:保密性差,人多口雜!
根據(jù)內部控制流程,查詢可能知情的人員:業(yè)務流程的上、下游,業(yè)務辦理的協(xié)助人員等。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人了解業(yè)務辦理過程,判斷舞弊風險。
要謹記:提前準備好問題,不要到跟前了,想到哪兒問到哪兒,要有層次和遞進!
關鍵性問題的提問:審計人員要表現(xiàn)出此類問題是臨時想到的,或話趕話趕到那兒啦,不要讓人覺得是有預謀的。
問題嘛,委婉點兒就好。
五、線人
這一塊兒,好多企業(yè)是做不到的!
雖然有很多企業(yè)領導,會要求審計人員在關鍵部門安插些眼線,但是執(zhí)行不起來,難度很高,正常情況下,有一兩個人愿意和你拉家常,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真的能做到嗎?
關鍵得看老板的“意愿”強度!
比如:老板可以讓某員工直接與審計師對話兒,私下提供消息,只要老板一句話,他就被劃入審計圈兒了。
正常情況下,老板是不愿意出面幫忙的。
如果真出現(xiàn)這樣的人,他們也會與老板單線聯(lián)系,不會有審計人員什么事兒了。
所以,線人很難。
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做老板的工作了,做好了,線人隨時會有。
關于舞弊審計,線人的重要性真的非常大!
六、直搗黃龍
等上述程序做完,過程保密能力的成果就體現(xiàn)出來了!
這個時候,須觀察舞弊嫌疑人是否警覺?
如果審計人員對之前的程序沒做好保密,這一步效果就不會太好!
這時,我們需要把所有的線索和證據(jù)全部梳理一起,準備好問題來“逼問”當事人。
三二個審計人員,與被舞弊人(一定要1個人),單獨在一個辦公室內,面談。
目的就是摧毀其心理防線,或讓其情緒失控!但也要注意“度”,不要違法!
直接拋出證據(jù),拋出“預設”結論,讓被審計人解釋。
只能現(xiàn)場解釋,不要讓其離開找證據(jù)。
時間最好超出1個小時,可以反復問同一個問題,可以全體沉默,但不需要安慰(事后可做),可以嚇唬,可以釣魚,也可以有適當?shù)闹e話,直至嫌疑人承認。
如果嫌疑人是清白的,就不會有那么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會有被冤枉的憤怒。
不要認為一些老油條,就能夠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憤怒?,F(xiàn)實中,真正的“演員”并不多,事到身上,想裝傻充愣是很難的。
真正舞弊之人,表現(xiàn)出手的憤怒是沒有底氣的,仔細觀察就能看出來。
如果你研讀過《人性的弱點》、《微表情心理學》這類的書籍,經(jīng)易就能看出所以然來。
七、多思考
整個審計過程,都需要做好提前準備:怎么撒網(wǎng)?怎么遞進程序?選擇哪些問題?如何提問?怎么抽絲剝繭?等等!
全靠兩個字:“思考”!
只有把所有問題都提前想到了,每一步才會穩(wěn),效果才會好!
內容多少有點玄乎,大家心領神會吧!
請多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