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懶得看文字可以聽語音版喲~↓↓
(在 [喜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錘說史”關注收聽過往節(jié)目)友情提示
我們 “BT歷史零售” 公眾號正式更名 “大錘說史”
大錘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國演義細節(jié)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錘都會為你揭秘三國,希望各位讀者老爺多多支持!本期第二十七回!
咱們之前連續(xù)幾期的三國演義細節(jié)解密,大錘為列位讀者聽友講述的,是漢末三國之際第一位大軍閥董卓的覆滅前后細節(jié)。那么在董卓之死這一幕鬧劇中,司徒王允是真正的導演。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他指使貂蟬施展連環(huán)計,籠絡呂布、離間董卓,最終成功觸發(fā)鳳儀亭事件,引發(fā)呂布殺死董卓。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這位從董卓進京開始隱忍的漢末名臣,用了三年的時間侍奉虎狼之徒董卓,同時用這三年時間不斷聚集反董人士,最終等到了公元192年發(fā)動呂布成功刺殺董卓的良機。
王允,就是這樣一個人,用了三年時間潛伏在強橫無道的軍閥董卓身側,最終一朝計謀發(fā)動,把漢末第一個大魔王董卓的下場給安排得明明白白,隨后,潛伏成功的王允,又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功讓自己身死族滅,自己所全力保衛(wèi)的東漢王朝也從此一蹶不振。
本期三國演義細節(jié)解密,大錘就為您講述,潛伏者王允的三年隱忍、一朝成功、三月覆滅這樣一條奇葩的人生軌跡,以及其背后隱藏的歷史邏輯。
在董卓帶兵進京的時候,王允是東漢的河南尹。咱們前文書曾經(jīng)說過,董卓在進京之后,起初為了打造自己的政治團隊,老董曾經(jīng)飛速提拔了一大批士大夫。王允也在此列,他被控制朝政的董卓提拔為高級別的九卿之一的太仆,隨后轉任尚書令,董卓進京還不到半年,王允已經(jīng)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司徒了。
后來,老董的這個火線打造政治團隊計劃被士大夫集體針對,徹底失敗,老董因為政治外行被這群士大夫高手玩得心灰意冷,開始跟士大夫集團徹底撕破臉,把自己火線提拔的那批士大夫比如周珌[bì]、伍瓊等人殺的殺、關的關。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董卓對王允信任依舊。
這倒不是因為老董對王允特別信任,而是因為,王允在董卓當政期間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政治治理才能,董卓進京,導致各方勢力格局急劇變化,他幫著平衡各方;董卓遷都,倉促之間幾十萬人的長途遷徙行動,損失巨大,王允幫著盡可能減少損失;初到長安,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王允又幫著穩(wěn)定朝政。
總之,在董卓手下這三年時間里,王允充分表現(xiàn)出了為董卓補鍋的優(yōu)秀才能。王允的這個才能,對于董卓這種在政治領域常??焖偻瘪R蜂窩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這一點,董卓對王允才會很看重,這也才是王允得以在越來越不信任士大夫的董卓面前能夠贏得信任的關鍵因素。
當然,王允在董卓手下的這補鍋三年,同時也是王允的潛伏時期,隨著董卓的專權越來越明顯,執(zhí)政水平越來越狂暴,王允也沒少給董卓下蛆,他秘密與魯旭、黃琬、鄭泰、張溫、荀爽等人謀劃,準備干掉董卓。但是遲遲沒有結果。
在這里大錘要多說幾句,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司徒王允是一個上了年紀的文官形象,其實這個是不準確的,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文官武將之間是沒有后世我們看到的那么大的差別的,王允本人其實也是很能打的,如果單挑的話,王允跟董卓是可以搏斗一番的(雖然因為王允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不如老董,可能最后仍舊要被老董干掉)因為根據(jù)正史記載,王允在少年時跟董卓的愛好是一樣的,那就是騎馬射箭,而且王允也作為豫州刺史指揮過地方軍與黃巾軍的作戰(zhàn),雖然不如董卓在西涼大小百余戰(zhàn)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王允畢竟也是上過戰(zhàn)場的。
之所以王允等人籌劃的滅董行動遲遲不成,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王允等人是文官,而是王允等人久居東漢朝堂,不像董卓久居前線,因此沒有能發(fā)展出自己的軍事集團,也就是王允等人雖然也能作戰(zhàn),但是他們嚴重缺乏馬仔,關鍵時刻手里沒有兵,對付董卓是可以的,但是對付不了董卓的手下。
這種情況直到王允成功拉攏出董卓的頭號打手呂布,才算徹底扭轉。呂布出頭殺了董卓,并且?guī)ьI并州軍成功維持住了長安的局面,尤其是殺掉董卓之后的政治空白局面,有效震懾住了董卓的手下。
但是,到了慶祝勝利的時候,王允的老毛病再度發(fā)作了。這一發(fā)作不要緊,王允隱忍三年苦心孤詣搞成的殺董計劃,在殺掉董卓之后的善后階段,竟然爛尾了,王允也因此身死族滅。
導致這么大的潛伏計劃最終爛尾的,是一個王允從年輕的時候就有的老毛病。這個老毛病,往好的方面來說,大錘可以稱之為“嫉惡如仇”,往壞的方面來說,那就是王允這個人直線思維、缺乏隱忍和長遠思路。
王允這個人,出身并州名門,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又加上年少成名,因此造成他做事比較簡單直接,這一點跟西涼前線成長起來的軍閥董卓倒是有些相似。王允19歲就當上了太原郡郡吏,當時轄下的晉陽有個為非作歹的太監(jiān)趙津,別人都不敢管,王允上去就把趙津給辦了。后來本郡太守王球要徇私提拔一個人,王允又大鬧一場,硬是把這事給攪黃了。
子曰強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王允就是這樣簡單直接一路走來。雖然遭到幾次挫折,甚至性命被威脅,但是因為他總能得到上面的大佬級官員的庇護,因此總是轉危為安。這樣一路剛猛直接走到黃巾起義期間,王允遇到了宦海職業(yè)生涯中第一個重大危機,那就是他在對抗黃巾軍的過程中,繳獲了一封書信,是當時漢靈帝寵幸的十常侍私自勾結黃巾軍的書信。
別人如果收到這樣的書信,考慮到十常侍與皇帝之間的親密關系,和長久以來的強大勢力,一般情況下會審時度勢,根據(jù)情況從長計議。但是,王允卻正義感爆棚,當場就把這個政治手雷給引爆了,他把這封書信直接捅到皇帝那里去了。
大錘在前文說過,十常侍是皇帝的爪牙,是與外戚和士大夫集團爭斗的工具,在外戚和士大夫徹底被搞定之前,這個工具是不可能被皇帝丟棄的,而且十常侍經(jīng)營日久,勢力盤根錯節(jié),不可能僅僅因為一封信就會被徹底擊垮。但是王允仍舊毫無畏懼,去皇帝那里點炮了。
結果就是十常侍最終沒被告倒,王允卻連續(xù)遭到十常侍迫害,又一次瀕臨完蛋。最終還是要靠朝廷里面的大佬——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等人出面才把用于點炮的王允給搶救回來。
王允就是這樣一個嫉惡如仇信奉簡單直接的人。在董卓手下當補鍋將的三年,是他這一輩子唯一隱忍過的一段時間,就連這三年期間,王允也差點潛伏暴露,有一次董卓要加封王允為溫侯(就是后來呂布承襲的那個位子),王允考慮到此時董卓已經(jīng)名聲很臭了,就想拒絕董卓的封賞。
這時候有人勸他,你一旦拒絕,就等于暴露了你不想跟董卓同流合污,董卓必然要跟你翻臉,那我們的潛伏大業(yè)不就白費了嗎?王允這才忍住政治潔癖,接受了董卓的封賞,讓外界以為他確實跟董卓是一伙的。
對于王允來說,這樣的隱忍,是違背其個人性格的,所以一旦事后不需再忍的時候,他的性格勢必會比之前更直接更簡單。尤其是當王允成功干掉董卓之后,以前那些庇護他的大佬們都不在了,現(xiàn)在他自己就是大佬的時候,王允的老毛病再度發(fā)作,已經(jīng)無人能夠再挽回了。
董卓死后,在關中各處還保留著十萬以上的部下,王允對董卓的這批余部采取了不寬恕的態(tài)度,本來董卓的手下因為群龍無首都打算四散跑路了,王允卻下令要秋后算賬,李傕郭汜等人為了自保,到處拉攏人馬反攻長安,這時候本來都打算打醬油的董卓部下,被王允的清除令給嚇壞了,于是統(tǒng)統(tǒng)都加入了反對王允的李傕郭汜軍。
呂布和并州軍雖然戰(zhàn)斗力強,但是也擋不住十幾萬董卓殘部的圍攻,在董卓死后不足三個月之際,長安再度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攻占,王允被殺,身死族滅。
直率的忠臣王允死了。死于他的缺乏政治謀略和隱忍。但是畢竟董卓也被殺了。
只不過,這個殺董卓的成功,從其他角度來說,也是不成功的,這是因為,王允等忠臣們?yōu)榱藲⒍?,被迫卷入了另一個致命的漩渦。這是怎樣的一個致命的漩渦呢?下一期三國演義細節(jié)解密,大錘為您解答。
熱門推薦
《三國演義細節(jié)解密》之二十六:童謠猶如閻王帖,誰在幕后操縱
非正常歷史研究人員,專注歷史銷售幾千年~
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錘說史
想看有趣的歷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