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1900年拍的這張照片,堂堂大清的坤寧宮竟變成了這副樣子,令人寒心哪!
坤寧宮如果說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那么坤寧宮就是明清皇后的寢宮。
坤寧宮位于交泰殿的北面,面闊9間,進深3間,有東西暖閣。它的名字來源于《道德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br>
皇帝是天,天就是“乾”,那么皇帝的寢宮是乾清宮。皇后是地,地就是“坤”,那么皇后的寢宮是坤寧宮。
坤寧宮自建成之后,就成了皇后的專屬寢宮,明朝歷任皇后都在此居住,是一個十分神圣、也是令眾多妃嬪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當然,它還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歷任皇帝大婚時要在這里住兩天,所以也是皇帝的洞房。
坤寧宮的東端二間,就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墻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里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
現在去那里游覽,會發(fā)現仍保持原樣。在洞房西北角有龍鳳喜床,床鋪前掛的帳子和床鋪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繡。被子上面各繡神態(tài)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和“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
當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經結婚的話,那就另說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
坤寧宮既然是明清皇后的寢宮,為什么很多皇后都不住在這里呢?
據史料載,清朝共有近二十位皇后(入關后),卻只有順治廢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幾個人住到這里,其余皇后們大多在東西六宮尋自己的住所。
雍正以后的皇后,比如雍正的孝敬憲皇后住在鐘粹宮,乾隆的孝賢純皇后住長春宮,嘉慶的孝淑?;屎笞∝箲c宮,道光的孝全成皇后、咸豐的孝貞顯皇后、光緒皇帝的孝定景皇后等都住鐘粹宮,同治皇帝孝哲毅皇后住在儲秀宮……
所以人們便猜測說,清朝皇后不居住在坤寧宮,是因為避晦。畢竟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時,崇禎的周皇后就是在坤寧宮自殺的。
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皇后也都講究忌諱不是?
可
@霞光主婦 認為,她們不住這里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畢竟順治、康熙入住紫禁城時,周皇后早已經吊死在坤寧宮了,而他們的皇后卻依舊住在這里呢!
在清代,坤寧宮由于代表“地”,也成為祭神場所。每日朝夕祭、春秋大祭、求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等,都在坤寧宮的明間舉行。
坤寧宮進門對面,設有大鍋三口,兩只豬各占一鍋,另一鍋蒸切糕。灶的北窗欞上掛著煮豬用的鐵鉤、鐵勺、鐵鏟,窗臺上放著照明用的鐵板燈、木板蠟臺。東墻上設著“東廚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
朝祭是每天雷打不動的節(jié)目,每到五更天的時候,就有太監(jiān)喊“請大人們吃肉”,所有乾清門的侍衛(wèi)進來到坤寧宮門口領肉。
這些人進門之后,從南窗下每人拿一塊毯墊,地當中有一燈架子(如今尚在坤寧宮),在燈前放下墊子,向西叩首之后坐在墊子上。有太監(jiān)給拿出一盤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給盤內撒一把細鹽,用手來撕吃。吃完之后把盤子一舉,就有太監(jiān)接過去。
如果沒吃飽,倘愿意再要的話也可以,言語一聲自會有人送來。
在坤寧宮,每天早晚都是如此,并且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親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釋迦牟尼、關云長、蒙古神等畫像。
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后還要在這里舉行慶賀禮,接受百官和妃嬪朝賀。
想象一下,這里每天煙熏火燎,再加上一進門就望見幾口大鍋,鍋里放著整頭的大豬,那種滋味兒是不是不太舒服?
正因如此,后來的皇后都不愛住在這兒,寧愿選擇東西六宮居住。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清朝的皇帝自康熙以后,大多不在乾清宮里辦公,各找各的地方。
皇帝不在乾清宮,皇后自然也不愿在坤寧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