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同治帝駕崩。22歲的皇后阿魯特氏,偷偷給父親寫個紙條,問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辦?沒想到父親只給她回了一個字——“死”。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同治帝的皇后,父親是清代唯一一位摘得狀元桂冠的旗人崇綺。
阿魯特氏容貌俊俏,文化修養(yǎng)極高,能用左手能寫一手好字。
1872年,兩宮決定為17歲的同治帝選后立妃。慈安認(rèn)為,年長同治2歲的阿魯特氏,淑慎端莊、知書達理,足以母儀天下。
而慈禧更傾向于14歲的富察氏,兩宮太后意見不統(tǒng)一,只好將選擇權(quán)交給同治帝。
慈禧以為自己的親兒子,必會按自己的意思來,哪知同治帝卻對阿魯特氏一見傾心。這讓慈禧很惱火,為此對阿魯特氏也心懷不滿。
同治帝與阿魯特氏大婚后,恩愛纏綿,本就耿耿于懷的慈禧,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還以皇帝常到中宮,妨礙政務(wù)為由,阻止與阿魯特氏來往密切。
但阿魯特氏依然面露微笑,每日請安兩宮太后。可即便這樣,慈禧對她也沒有絲毫好感。
有一次,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到男歡女愛時,慈禧正看得津津有味;她卻轉(zhuǎn)過頭去,這讓慈禧對她更加反感。
身邊人勸她,要學(xué)著討慈禧歡心。但在阿魯特氏看來,對長輩尊敬即可,用不著阿諛奉承。說自己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地位可不是輕易動搖的。
按清朝祖制,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的轎子,才能經(jīng)大清門、午門、太和門到坤寧宮,其他宮妃只能由神武門進宮。
而慈禧當(dāng)年是以秀女身份入宮,所以沒能從大清門風(fēng)光入宮,成了她最大的遺憾。阿魯特氏的話正刺到慈禧的痛處,恨得她咬牙切齒。
1874年,同治得了天花。阿魯特氏不顧阻攔,見到奄奄一息的同治,心如刀絞。
不覺中二人淚流滿面,互傾所受之苦。同治帝強打精神安慰她:“你暫且忍耐,總有出頭之日?!?br>
不料被傳到慈禧耳朵后,勃然大怒的慈禧拽住阿魯特氏的頭發(fā),一頓毒打。
同年12月,19歲的同治帝駕崩。75天后,22歲的阿魯特氏皇后也去世了。
而關(guān)于阿魯特氏的死因,一直有多種說法。
有說是慈禧對阿魯特氏下了毒手;有說阿魯特氏懷有身孕,慈禧擔(dān)心她生了皇子,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就逼死了阿魯特氏;還有說阿魯特氏因吞金而死。
個人認(rèn)為,阿魯特氏是因絕食自殺而死,原因有幾點:
一,據(jù)說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曾試探性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皇后。慈禧冷冷地說:“即可隨大行皇帝去吧?!币馑际亲尰屎笱吃?。
崇綺嚇得目瞪口呆,恰巧女兒阿魯特氏捎來一張字條,問他該怎么辦。崇綺咬著牙,將悲痛咽下去,顫抖著寫下一個“死”字,絕望的阿魯特氏唯愿來世再做他的女兒了。
眾所周知,阿魯特氏去世前,光緒已經(jīng)繼位,阿魯特氏被改封為嘉順皇后,大局已定。此時的阿魯特氏,對慈禧已沒有任何威脅,顯然慈禧也沒有對她下毒手的必要。
再說當(dāng)時慈安太后也在世,而阿魯特氏的外公,鄭親王端華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夫,等于阿魯特氏的母親是慈安的表姐。
而阿魯特氏又是慈安最開始就看好的皇后人選,所以慈禧就算想下手,也得權(quán)衡下,不可能到了無視慈安的地步。
二,史料上沒有任何記載阿魯特氏懷孕的資料,而且清代后宮制度規(guī)定,一旦查出后宮有孕,便要有一系列相應(yīng)的重點保護措施,不會毫無記載。
按清室宗法,給同治找兒子,必須在最近的血脈,“溥”字輩里找,但溥字輩里只有一位3個月大的溥倫,考慮到3個月大的嬰兒很容易夭折,才退而求其次,找了同治的堂弟,3歲的載湉。
等載湉長大生了兒子,過繼給同治,再以同治兒子的身份繼承大統(tǒng)。由此看來,假如有親孫子當(dāng)皇帝,何必絞盡腦汁,抱別人家孩子,所以慈禧沒必要兜這么大圈子。
三,光緒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曾上奏說,天氣久旱不雨,是因為阿魯特氏皇后的謚號有問題。按照潘敦儼的說法,阿魯特氏是悲傷過度,絕食而死的,節(jié)婦的表率,應(yīng)該大肆表彰,才能“風(fēng)調(diào)雨順”。
(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因歲旱上言,請更定謚號,謂:“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nèi),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云絕粒妄生,奇節(jié)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后妃》)
可見,阿魯特氏是故意絕食身亡。而潘敦儼所謂的“節(jié)婦”,是指那些丈夫死后,守貞不再嫁的婦女。
而阿魯特氏家族,本身就有著“以身殉節(jié)”的家風(fēng)。阿魯特氏的姑奶奶、姑姑里都出過節(jié)婦。
八國聯(lián)軍入京城時,崇綺的第三任妻子瓜爾佳氏,更是帶著兒子、孫子等全家男女老幼,挖了個坑,把自己給活埋了,集體自殺殉國。崇綺自己,也是自縊殉國的。
其實在慈禧立光緒為帝后,身為嫂子的阿魯特氏,處境相當(dāng)尷尬,既不是皇后又不是皇太后,可想而知。
因不會“低眉順眼”的阿魯特氏本身就不招婆婆待見,普通人家婆媳矛盾已很難調(diào)和,何況要面對一個嗜權(quán)如命的婆婆。
可以想像阿魯特氏一家門風(fēng)剛烈,她在死了丈夫、又沒有孩子的情況下,生活無望,所以決定絕食自戕,以此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