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妃王氏是咸豐皇帝后宮之中一位鮮為人知的妃子。王氏出身于漢軍正黃旗包衣,咸豐初年入宮時金偉皇后鈕祜祿氏宮中的宮女。咸豐八年,王氏被咸豐帝相中,隨后被臨幸的王氏由宮女直接被冊封為貴人,封號為“吉”。根據(jù)清朝祖制,宮女冊封嬪妃,先要從官女子做起,而王氏卻直接越過了官女子、答應(yīng)、常在三級,直接被封為了貴人,這樣破格的晉封,縱觀整個清朝,也就僅此一例。而這如此違背常理的晉升背后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王氏給予了咸豐皇帝極大的好感,她身上的某種東西深深地吸引了咸豐皇帝,而這種東西,應(yīng)該就是足以讓六宮為之側(cè)目的美艷容貌。
因為容貌美艷,加之年輕俏麗,王氏當(dāng)時可謂是寵冠六宮,而這也引起了以懿貴妃那拉氏為首的眾嬪妃的嫉恨。王氏后代中有一位叫做王文善的族人,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經(jīng)寫過文史資料,題名《慈禧早年軼事》,文中稱咸豐帝有腿疾,因此有點行走不便,所以吉貴人王氏和懿貴妃那拉氏經(jīng)常扶著清文宗,倆人因而被戲稱為“御拐棍兒”。有次,懷孕的吉貴人在御花園假山旁和那拉氏玩捉迷藏時,竟被那拉氏故意推了一把而小產(chǎn)一個已成形的男胎。
咸豐十一年十月,被剛登基的同治帝尊封為吉嬪。同治年間,在壽康宮中養(yǎng)老的王氏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清宮脈案》中有記載:
同治元年十一月,吉嬪“肝胃滯熱,外受風(fēng)瘟”,以致“牙根腫痛,項側(cè)宣腫”、“右腮有紅腫一塊”,并且“憎寒惡熱,夜間少寐”。
同治四年四月,吉嬪因為“肝胃熱盛,外受風(fēng)邪”,引致“天行赤熱之癥”,令其“右目白睛紅赤,青睛有白膜一片,沙澀難睜,時流熱淚”。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吉嬪因為“肝熱脾濕,右手次指、左足大指腫破之癥”,引致“心悸不安,胸脅煩滿,兩指已然成膿”。
王氏作為咸豐皇帝的嬪妃,原本曾有畫像流傳,同治四年八月十五日,如意館“實銷恭繪吉嬪半身像用過材料買辦銀兩”,所以如意館在同治年間曾經(jīng)繪畫吉嬪半身像。但是后來不知何故,吉妃王氏的畫像卻消失不見了。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王氏被剛登基的光緒帝尊封為吉妃。
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西逃,吉妃王氏與祺貴妃佟佳氏以及同治皇帝的四位遺妃被慈禧丟在宮中自生自滅,不過所幸聯(lián)軍沒有進入內(nèi)宮,王氏等六位遺妃僥幸逃過一劫。
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吉妃逝世,終年六十歲,葬于定陵妃園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