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杏花天。
這句詩大概可以作為“春分”的注腳了吧?
來到了春分節(jié)氣,便是在人間拉開了賞春的大幕,各色繁花次第開放,一路歡歌著由三月奔向了人間四月天。

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平分,故稱“春分”。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中寫到:“至于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span>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始發(fā)聲,三候始電?!闭f的是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開始出現(xiàn)雷和電。
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蹦咎m即玉蘭,海棠和木蘭都是大覺寺的特色花木,而梨花,是大覺寺沒有的,但是在北京東城區(qū)祿米倉胡同的智化寺里,梨花漫天,是春日里最繁盛的景致,很值得為您推薦。

大覺寺四宜堂院內(nèi)的古玉蘭,聲名遠播,在它三百多年的樹齡里,飽含了無數(shù)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對它的眷顧和垂憐。大覺寺的玉蘭、崇效寺的牡丹、法源寺的丁香,昔日里曾并稱為北京賞花的三大勝景。因此,去大覺寺賞玉蘭花開,是很多人春日賞花的首選。
春分時節(jié),玉蘭花依然含苞待放,尤其前兩日突然而至的降溫和飄雪,為玉蘭花的怒放又蓄積了無限的來自于大自然的力量。

大雄寶殿南側(cè)兩棵海棠花,是與古玉蘭交相輝映的風(fēng)景,值得期待。
還有古寺鐘樓前那棵櫻桃花,在花開花落時節(jié),便會使我們情不自禁地憶念起清代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一首《浣溪沙·大覺寺》,便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三百年前的畫卷——納蘭性德扈從康熙帝巡幸西山,在大覺寺內(nèi)的所觀所感:
燕壘空梁畫壁寒,諸天微雨散幽觀。
篆香清梵有無間。
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
此時相對一忘言。
關(guān)于這首納蘭詞,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記述,頗為用心——“為理解這一絲哀愁,我來到西山大覺寺前。想必來過此處的人們也無不為這里的玉蘭銀杏而動容,無不為這里的古塔龍?zhí)端詰佟,F(xiàn)存的明代佛殿,泥灰色的木制廊檐,更是當(dāng)年納蘭所詠唱的那一番'篆香清梵有無間'所不言而喻的場景。這樣的幽靜里,失去妻子兩年的容若,心仍舊像是那顆殘缺的櫻桃,另一半?yún)s是被多情的鳥兒無情地銜走,只剩下相對的無言。納蘭詞的美,被一個殘缺的櫻桃所帶出,于是美得那么讓人心碎,美得那么地讓人垂憐?!?/span>

此外,天王殿前的丁香、榆葉梅,殿前、殿后的紫藤,北側(cè)跨院的玉蘭和紫荊亦是從此時節(jié)起次第開放。
而大覺寺所在的陽臺山麓,正是美不勝收的時節(jié)。山桃花、杏花,以及山谷里的玉蘭花,美得讓人窒息。
來爬山吧,從繁華的都市里偶爾抽個身,將自己融身于大自然之內(nèi),或許便擁抱了一整個春天。




偷得浮生半日閑。
你,還在等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