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讀歷史人物,學名人智慧”
梁啟超說:“讀歷史文化人物,最能激發(fā)人的志氣!”
我國古代第一位大詩人:屈原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年少時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其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
早年時得到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
因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投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楚辭 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11篇)《九章》(9篇)《天問》《招魂》等。
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屈原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性,其作品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很多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屈原的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的苦悶彷徨和峻潔堅守的人格,以及“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斗爭精神,抒發(fā)了他的“美政”理想和家國之思,體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屈原的經(jīng)典詩句:
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毒鸥枭偎久?/p>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冻o》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毒鸥琛鴼憽?/p>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冻o·漁父》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峨x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