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河沿日記》里的京城古建筑(一)

——《北河沿日記》讀后

?《北河沿日記》海豚出版社

蘇民生,云南人,曾留學日本,后定居北京,在大學里講美術史,家住阜城門,平時好蒔弄花草,約友訪古。有書畫技藝,亦有文字功底,惜皆為片段,不成文章。

這些古跡的紀錄主要來自他的《游居鑒古錄》,一小部分是《北河沿日記》里的,皆作于1940~45年間,其中所紀錄的古建筑我有幸得見,更多的則或消失不見,或聞所未聞,因此他訪古所錄之文字尤顯珍貴矣。

?周作人苦雨齋里,后排右四為蘇民生

蘇民生曰:民國二十五年,困居于北平,除每星期講美學史兩點鐘之外,直等于賦閑。于是利用閑暇與少數知己作汗漫游,或徜徉于鄉(xiāng)間以沉潛于社會的根底,或探訪古跡,與古為鄰,如牛反芻,亦溫故之意云爾。

廣安門


1910年的廣安門城樓

廣安門箭樓

廣安門,明代嘉靖

蘇曰:廣安門內大街頗荒涼,近城門處,稍微繁華,出城不久即抵天寧寺境,回望廣安門城樓與小箭樓,樣式文雅端麗,小巧頎張,殊類南方建筑。

廣安門城樓、箭樓及甕城

《水經注》:“昔周武王封堯后于薊,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在廣安門附近出土了饕餮紋半瓦當,被公認為戰(zhàn)國時期燕國宮殿常用的瓦屋構件,所以薊丘的位置,一般認為是廣安門西北白云觀附近的高丘。今人在廣安門橋以北立了一座“薊城紀念柱”,上寫銘文:“北京城區(qū)、肇始斯地、其時惟周、其名曰薊?!?/span>

《日下舊聞考》:“今廣寧門俗稱彰義,特沿金元以來舊名耳?!睆V安門舊稱廣寧門,金代時稱彰義門?,F城門已不存,但還有廣安門橋、廣安門大街及廣安門中醫(yī)院等地名。

《北京的城門與城墻》

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廣安門屬“外七門”。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最直接的依據就出在廣安門一帶。到了明清,沿太行山東麓來的人,過盧溝橋,然后進北京,廣安門是最后一站。

安定門


安定門

安定門,明代永樂

蘇曰:入安定門。門匾石質陽刻“安定門”三大字,為顏刻體,甚雄勁。門框上寬下窄,亦殊別致。大街中道如灰土坑,煙塵飛騰,人不能行。

1860年的安定門

《北京的城門與城墻》

安定門是明、清北京內城的北垣東門。1860年通州失守后,英法聯軍首攻安定門,以大炮將城門樓轟塌,而城門建筑群也在1915年修建環(huán)城鐵路時,被破壞殆盡。安定門為出兵征戰(zhàn)得勝而歸的收兵之門,內城九門中有七門甕城內建關帝廟,唯安定門、德勝門內建真武廟,祀奉真武大帝。而“九門走九車”中安定門走糞車。

先農壇


我在2021年拍攝的先農壇太歲殿

先農壇,明代永樂

蘇曰:攝石雕云神龕影一片,龕形如圓頭圭,全面陽刻云紋。又攝太歲殿前大銅缸影,式樣磊落大方,簡截明快,其臺座為三石,俱為立方體,與缸極相稱,有現代感。殿門透雕式樣亦古雅大氣。至誦豳堂,有木匾,楷書誦豳堂三字為沈瑞麟所書,墨地緣字唯年號用朱色,而捺章則白地朱文,乃一優(yōu)美之圖案也。

我在2021年拍攝的石雕神龕

先農壇現在兼作古代建筑博物館

先農壇的建筑群有五組:慶成宮、太歲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爐)、神廚(包括宰牲亭)、神倉、俱服殿。另有壇臺四座:觀耕臺、先農壇、天神壇、地祇壇。

先農壇曾被育才學校所占,將太歲殿改為教室,俱服店改為圖書館,一畝三分地改為籃球場,現已遷至先農壇南側。桃花同學站在觀耕臺上看著育才學校說:要是能在這里上學該多好啊,下課就能看到先農壇。

西四牌樓


1910年的西四牌樓和望火樓

西四牌樓,明代永樂

蘇曰:立牌樓下,仰觀透雕木刻之欄間,花紋為三巴紋。其他部分之彩涂花紋為方格,每格內有花如野菊,疑從波斯傳來者。木柱上端之冒,周圍畫云紋及珠紋。

1927年前后的西四牌樓。圖中近處為西牌樓,上有“履仁”二字;右側為望火樓;左側遠處二層小樓為東北角的西四街樓。地面上有有軌電車軌道。

“西四牌樓”的斷句應該是“西-四牌樓”而不是“西四-牌樓”,因為皇城東西各有四個牌樓,西邊那四個就叫“西-四牌樓”。

《日下舊聞考》載:'崇文門北去里許為單牌樓,曰就日。又北為四牌樓,東曰履仁,西曰行義,南北曰大市街。''宣武門北有單排樓曰瞻云,又北二里有四牌樓,東曰行義,西曰履仁,南北曰大市街。'崇文門北的牌樓叫東四牌樓,宣武門北的牌樓就是西四牌樓。

白石橋


白石橋,今天臨近國家圖書館,明朝正德間稱廣源閘,其西有鎮(zhèn)國寺,即今之萬壽寺

白石橋,元代至元

蘇曰:白石橋。已新修完竣,橋梁涂混凝土(三合土),余等循新辟馬路北行。土壤松軟,露出元磁大塊無數。元磁渾樸正如元人。蔥翠猩紅,深淺不一。有薈萃其碎片嵌為屏風者,亦集錦之一種也。

1997年拆除后的白石橋組件在真覺寺內重新搭建

由北向南看,橋南即是金剛寶座塔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提出修建通惠河,沿途設閘24座,白石閘為其中之一,閘橋就是白石橋。

《日下舊聞考》載:“真覺寺前臨橋,橋臨大道,夾道長楊,綠蔭如幕,清流映帶,尤可取也”。文中所說的橋,即白石橋也。

參考書目:

蘇民生《北河沿日記》

《日下舊聞考》

劉侗、于弈正《帝都景物略》

喜龍仁《北京的城墻與城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您真的了解老北京?圖解三千年古城的演變(組圖)
消失的北京城門
西四牌樓
一條微信吃遍北京八條老街50家特色美食
吃遍這9條街,北京味道就融入生命永不遺忘了!
老北京城門解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