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yè)流離的人除去轉(zhuǎn)入溝壑或加入社會最下層的乞丐階層以外尚有三條路走,就是入軍隊(duì)、當(dāng)土匪,與不肯討飯不肯做賊而拉洋車。”——著名社會學(xué)家李景漢
說起民國北京,人力車夫絕對是時代特色之一。除了小說《駱駝祥子》之外,現(xiàn)在的電影電視劇中,只要是民國題材,街頭必然會出現(xiàn)人力車。很明顯,民國時代的人力車,就像是現(xiàn)在滿街跑的出租車一樣。
老北京的人力車又稱為“洋車”,清末(光緒12年)從日本傳入,很快就取代了傳統(tǒng)的騾馬和小車,成為最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到了民國時期,北平街頭出現(xiàn)了又快又便宜的有軌電車,但人力車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依然迅速發(fā)展。(注:北京最早的有軌電車出現(xiàn)在光緒25年,是德國公司修建的,但很快就被義和團(tuán)破壞了。)
民國北平檔案顯示,1929年北平有人力車4萬多輛,到1934年6月就增加到了53397輛。就像現(xiàn)在的出租車一樣,一輛車不止一個司機(jī)在跑,當(dāng)時一輛人力車一般有兩個車夫,以便做到“人停車不停”,盡量不耽誤時間。
一位日本學(xué)者在1920年代的調(diào)查中,粗略估計北平有5.5萬名人力車夫,這個數(shù)據(jù)應(yīng)該不包括“臨時工”。當(dāng)時,北平的常住人口大約有80萬人,人力車夫所占比例十分驚人,平均每9個成年男子,就有一個是人力車夫。
老北京人稱呼人力車夫?yàn)椤袄筌嚨摹保@其實(shí)是個讓人看不起的職業(yè),不到迫不得已沒人愿意去干。但這種工作畢竟不需要什么技術(shù)和學(xué)歷,只要有點(diǎn)力氣,身體沒什么大病就能干,窮困潦倒的人不在乎什么臉面,自然十分樂意成為“拉洋車的”。
生活在皇城根兒的老百姓,很講究“高低貴賤”,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去拉人力車。北師大歷史系講師、近代史學(xué)者王印煥統(tǒng)計,民國北平的人力車夫主要有三類人,旗人、郊區(qū)農(nóng)民以及外來人口。人力車夫主要都是北平人,其中旗人占據(jù)了北平人中的6成以上。也就是說,每天在北平街頭拉洋車的,大約有一半都是旗人。
為什么旗人所占的比例這么高?相信大家也能猜到。旗人以前養(yǎng)尊處優(yōu),過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現(xiàn)在到了民國,很快就敗光了家產(chǎn),沒有謀生的手藝,只能靠力氣吃飯。民間常說“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旗人一下子淪落到社會底層,也是吃盡了苦頭。
按照顧客類型來說,人力車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包月車夫,一類是散客車夫。所謂包月車夫,就是專門給某一人或者某一家拉洋車,按月付錢。這樣的車夫都是服侍富貴家庭,每月待遇穩(wěn)定,也極少遇到拖欠,生活還能過得不錯。
但是,大多數(shù)車夫都只能拉散客,也就是每天在街上晃悠或者在固定地點(diǎn)等客,收入不定,也極容易受到天氣等原因影響,日子過得很苦。
這些拉散客的車夫也分為兩類,一類有屬于自己的人力車,相對日子要好過一些。絕大多數(shù)車夫沒有自己的車子,只能租賃。民國時期一輛人力車的價格大概在40元至150元不等,對于貧苦老百姓來說,購買人力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個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去車廠租車,交8至10元的押金,然后定期交租金就行了。還有些人租賃私人的人力車,這種一般都是親朋好友或者街坊鄰居之間,互相信任才行,當(dāng)然租賃費(fèi)用也是互相商量。
但是,不管在哪里租車,高昂的租賃費(fèi)用都少不了。所以,人力車夫必須起早貪黑,拼命賺錢,交了租金之后,勉強(qiáng)還能剩下一點(diǎn),養(yǎng)家糊口——實(shí)際上,很大比例的人力車夫都是單身漢,他們最多只能養(yǎng)活自己。
看過《駱駝祥子》的人,應(yīng)該對其中的描寫印象深刻吧,人力車就是在不斷地奔跑中,耗盡了自己的生命。
大多數(shù)沒有成家的人力車夫,都是住在車廠或者多人租賃一個大雜院。這種地方租金很低,一般都靠近城墻,遠(yuǎn)離市區(qū)。
人力車夫的房間黑暗潮濕,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外,幾乎什么也沒有。大雜院人很多,院子里又臟又亂,糞便污水遍地,臭氣熏天。這種地方極容易傳染疾病,車夫的健康狀況可想而知。
不管春夏秋冬,刮風(fēng)下雨,人力車夫都要出去干活。春秋兩季還好,夏天和冬天最難熬。在路上拉車跑容易出汗,棉衣一旦濕透了,停下來冷風(fēng)一吹,衣服就被凍住了。到了夏天,出汗更多,很多人力車夫只好把上衣脫下來,搭在車把手上,光著膀子在街上跑。
就這樣風(fēng)吹日曬,在路上不停奔跑,人也越來越麻木了。日復(fù)一日地只能跑下去,直到耗干自己的生命。
人力車夫都窮成這樣了,還有什么值得偷啊?很簡單,他們有一樣最值錢的東西,人力車。
人力車在北平很常見,比較值錢,小偷很容易就能脫手轉(zhuǎn)賣。因?yàn)槁飞系教幎际侨肆?,丟了之后很難再找回來。
1930年北平《益世報》有過一篇報道:住在朝陽門外的何景尚是個人力車夫,當(dāng)年2月1日晚10點(diǎn)多,他來到前門西珠市第一舞臺門口等客。那個時候,有錢人會玩到很晚,在舞廳等娛樂場所門口,有很多人力車夫等客人。
何景尚等了一會兒,一男一女走過來,要坐車到北橫巷。何景尚拉著女子在前面走,男子在車后步行,兩人也沒有說話。走到半路,車上的女子忽然要停車,然后掏錢遞給何景尚,讓他到路邊的茶葉鋪?zhàn)淤I茶葉。
何景尚見前面的茶葉鋪?zhàn)舆€亮著燈,也不好拒絕,拿著錢就去了。等他按要求買好茶葉出來,才發(fā)現(xiàn)那一男一女和人力車,都不見了。這時何景尚才恍然大悟,趕緊跑去報警,但這種情況,車子十有八九找不回來了。
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竊賊往往假裝客人,拜托車夫去路邊買東西,趁其不備偷走車子。有些車夫一時大意,就中招了。
丟了人力車,幾乎是要了車夫的命。租車的押金往往是東拼西湊而來,丟了車自然要不回來了。人力車丟了,車廠會讓車夫賠償,但一輛車價值40至150元,車夫每日溫飽都顧不上,怎么賠償?最后只能家破人亡,甚至被活活逼死。
有些人被逼無奈,也干起了竊賊的勾當(dāng)。因?yàn)槿肆嚪蜃呓执?,時間一長,對各個胡同和住戶逐漸熟悉,為盜竊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
他們幾乎什么都偷,衣服、家具、甚至貓狗,能賣錢的都不放過。比如,北京市檔案館資料中記載,1932年11月,兩名人力車夫翻墻進(jìn)入一戶人家,偷走了木案兩塊,木板五塊,竹簾子三個,都直接賣掉換錢了。還有,1935年,車夫李發(fā)五和李九,翻入民宅,偷走了皮帶4條。
還有更匪夷所思的行為,1932年,一個叫田伯華的人因?yàn)樨毨В惨?dāng)人力車夫。他找人租賃了一輛車,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直接將車子拆了變賣,錢全部揮霍一空了……
所以,老北京的人力車夫群體,也是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
總之,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底層的老百姓,苦苦掙扎,只為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