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文廟院里戟門的西側,孤零零放置著一個鐵獅子,十來年來,筆者每次來都會看它一眼。其實,看見還是沒看見,它都在這里。這點兒時間,對于它來說只是一瞬間。它見證了太多的故事,關于它自己,關于它的主人。
通州文廟。 攝影 左岸
2013年通州文廟內的鐵獅子。 攝影 左岸
這里只不過是它的庇護所而已。元皇慶二年(1313),在一片喧囂的鼓樂聲中,它和它的夫君——一只腳踩繡球的雄獅,披紅掛綠佇立在東邊300開外的戶部京畿都漕運使分司署大門前,這既是他們的出生日,也是它們主人的成立日。從此,這么一蹲,無論時光變幻,悲歡離合,就是700年。
這是一只鑄鐵雌獅,蹲坐于方形臺座上,左前足輕撫幼獅。鐵獅子高94厘米,前后長80厘米,寬53厘米,底座高47厘米。鐵獅子側身歪頭,圓眼直視,云頭鼻子,半張大嘴,臉龐兩邊卷毛與短須髯連接,脖子系素紋綬帶,掛一鈴兩纓穗,左前爪下有一只向后趴臥姿勢的可愛小獅。
鐵獅子的面部特寫。 攝影 左岸
鐵獅子底座鑄有文字,因年久風化,字跡筆劃模糊,方座前立面正中鑄有銘文“皇慶二年八月”,左側鑄銘“去邪□惡,鎮(zhèn)宅大吉”。古人認為獅子是吉祥神獸,把它看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權和保護力,象征地位、吉祥。然而,它甚至都保護不了它自己。
第一次的生離死別,是雄獅子的流失。那一夜,雌獅子一定流了太多的眼淚。也許,只有足下的小獅,才能夠讓它聊以慰藉。
三百年彈指一揮間。清康熙七年(1668),這里改成了通永道署,十五年(1676),根據(jù)所存雌獅子規(guī)制,補鑄了一只雄獅子。這只雄獅子挺頸左扭,張嘴吐舌,左腳下踏繡球,方座正面陽文銘為“大清康熙拾伍年二月吉日重修”。雌雄對目,精、氣、神。
月圓月缺,悲喜無常。光緒二十六年(1900),因通永道支持通州義和團反抗外國傳教士欺壓百姓和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道署被侵占通州的洋兵焚毀。但二獅猶存。1916年,民國的女子師范講習所設于此,二獅被放在大門內甬路兩側。1964年秋,第三中學設于此?!拔母铩遍_始后,紅衛(wèi)兵“破四舊”,將補鑄的雄獅子砸碎,在砸雌獅額部時,一學生手腕被震傷而罷手,雌獅子因而得以幸存。1984年冬,雌獅子被文管所保護起來。
雌獅子的傷有多重?這件事直到2020年,某文物保護中心受通州區(qū)文物保管部門委托,對通永道署鐵獅子的舊傷進行“會診”才發(fā)現(xiàn),鐵獅子頭部及底座足部在“文革”時期遭到不可逆毀壞,造成頭部凹陷殘缺。部位向不同方向延伸,頸部、腿部等位置也有多處裂隙。鐵獅子右前足三條裂紋已全部貫穿壁厚,并沿腳趾延伸至小獅后腿處,小獅頭部也有裂紋延伸。他們針對這些傷痕,一一進行了脫鹽、除銹、緩蝕和補配。
北京地區(qū)以前有很多鐵獅子,經(jīng)過幾百年的歲月變遷,留存下來的鐵獅子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是鐵獅子的“經(jīng)濟價值”——可以砸碎成原料回爐冶煉。據(jù)資料報道,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鬼子占領北平后,就大規(guī)模收銅鐵回爐造槍炮??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也回收鋼鐵造槍炮。上世紀五十年代大躍進時收廢鐵大煉鋼鐵,六十年代一些鐵獅子被當做“四舊”砸了。
如今,北京僅剩九只鑄鐵古獅。其中,有三只單個的,三對成雙的。而咱們通永道署鐵獅子是能夠確定制造時間、來源的北京地區(qū)現(xiàn)存古鑄鐵獅中最大的和制作最精美的。
(待續(xù))
作者 左岸
編輯 柒玖陸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