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話胡同(八十一)
北京核心區(qū)域藏著的小胡同
前細瓦廠胡同(2)
帶你見識宅門里的故事
在前細瓦廠13號院(第八十期中已有介紹)的東側(cè)有一處大院落,這里可稱為大宅門。這是一座廣亮大門(圖1-2),戧檐鑲著一對磚雕獅子(圖3-4),門洞上方橫梁立柱施以局部彩繪,一對雀替鏤空雕刻(圖5),大門兩側(cè)立有抱鼓石門墩各一(圖6),厚重沉穩(wěn),雕刻精細,顯示出這座宅院的前主人非一般人等。
在揭開這座宅子的主人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大家早已熟知的“樣式雷”的故事,因為這座宅院的前主人與“樣式雷”有關(guān)。
在清代建筑史上,“樣式雷”是一個神秘的建筑世家,在長達200多年的歲月里,持續(xù)為皇家主持設(shè)計和建造宮殿、園林、陵寢等浩大的建筑工程。在清代,內(nèi)務(wù)府專門負責皇家建筑樣式設(shè)計的機構(gòu)叫作樣式房。雷家因為技藝高超,好幾代人都被選為樣式房的掌案,所以后人尊稱雷家為“樣式雷”。雷氏家族八代傳承,以至于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說:“在清代260年間,北京皇室的建筑師成了世襲的職位?!?br> 在樣式雷主持營建的這些皇家建筑中,接觸最密切的要算“銷算房”了。銷算房故名思意,就是核算皇家建筑的工程預(yù)算,清代各個時期先后有“算房劉”、“算房梁”和“算房高”等世家。銷算房與樣式房一樣同屬內(nèi)務(wù)府,如果說雷家“掌案”樣式房長達200年,那么在晚清掌案長達七十余年“銷算房”的就非“算房高”莫屬。
為什么說雷家與高家有關(guān)?這不僅體現(xiàn)在“樣式房”與“銷算房”需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上,而且有記載說“雷廷昌(樣式雷第7代)幼子雷獻華與高氏聯(lián)姻,其后人自云高氏`算房高'(高蕓)家”。
理清了樣式雷與算房高的關(guān)系,我們就清楚了算房高當時在京城的地位。據(jù)高家后人說,算房高最高官至三品。
三品官員按現(xiàn)代的官位算應(yīng)在部長之列,尤其是管皇家工程預(yù)算的,其收入可想而知。
這座大宅的主人現(xiàn)在也就清晰了,前細瓦廠胡同11號,是算房高的宅邸。
“算房高”,真實名字叫高蕓,字蘭亭。高蘭亭從入行到去世,整整做了50年的銷算。他一生總共承辦了100多項皇家工程,包括天壇祈年殿、頤和園及三海、圓明園的海晏堂、慈禧與光緒的陵寢、正陽門城樓等等,其后人子承父業(yè),前后又做了20多年的“銷算房”,直至清廷壽終就寢。
算房高家大業(yè)大,據(jù)說他在前細瓦廠和后細瓦廠胡同置辦了多處房產(chǎn),有人形容其房產(chǎn)之多,細瓦廠胡同簡直可以改為高家胡同了。
寫到此,我也打消了一個疑問:13號院落的精美磚雕二道門,為何深藏在院內(nèi),因為二道門少有這種門樓,多為垂花門。原來,據(jù)高家后人講,他們記憶中(文革中被抄家,房產(chǎn)被沒收)的家應(yīng)該是那座雕刻著磚雕的門樓,當時為5號院(現(xiàn)13號),院前為一片空地,是放車用的,磚雕門樓前的房子應(yīng)該是后蓋的,東面的4號院(現(xiàn)11號)原是北洋時期做過陸軍總長的蔣雁行的宅邸。
打消了一個問號,又增加了一層疑慮,那么到底11號院和13號院哪處是算房高的宅邸哪 ?可能的解釋應(yīng)該都是算房高家的,只不過是到了民國,算房高家沒有了皇家的差事,經(jīng)濟上大不如前,只好把13號的大宅賣了。但這都是小編的妄猜。
查閱資料知,蔣雁行1931年遷居北京,1941年病逝,并無居京住所的記載。
但不管怎么說,13號院都不是等閑之人能居住的。據(jù)說到了文革之前,大門對面還有照壁,院落為五進,并有一處大花園。
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院落,門樓已經(jīng)過整修漆飾,一進門就能看見一座影壁墻,只是被搭建的小棚遮擋得只露出很小的局部(圖7),但露出的部分磚雕圖案清晰,雕刻精美(圖8)。進門左轉(zhuǎn)是二道門,這是一座高大敞亮氣派的垂花門(圖9-11),木雕部分雕工精細,整個垂花門保存完整,門簪上雕有四季花卉。垂花門后是二進院落,院中正房為五開間,前檐寬大,顯然是舊有老屋。據(jù)說后院還有一幢二層小樓,是小姐們的繡樓。
因為這里早已改為了宿舍,基本上也成了大雜院,五進院落剩下了三進,后邊的二進及花園被蓋了樓。剩下的院落雖被自搭的房屋占據(jù),但基本建筑格局仍在。由于不方便進入,小編也就到此打住腳步。
下面是去過這座宅院里邊的人的描述:
這院子在正房東西兩側(cè),均有一道抄手游廊。 向西沿著游廊往后院走, 西側(cè)還有跨院,西跨院也是三進,可是正房這邊卻始終是山墻,自成院落。在第二進西跨院后,現(xiàn)為前后院出入通道的游廊以西,出現(xiàn)了一道樓廊及二層小樓,這應(yīng)該就是當年的繡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