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257-辰-書法與簡化字的關系(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57楷書
行書
草書
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257-辰-書法與簡化字的關系(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57
每日一題
簡化字寫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借鑒繁體字的法則。
每日一字
辰字的第二筆可以尖起,可以頓起,可連上可不連??瑫路饺∑健P袝蝗?。草書下方是長字。
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靁電振,民農(nóng)時也。物皆生,從乙、匕,象芒達;廠,聲也。辰,房星,天時也。從二,二,古文上字。凡辰之屬皆從辰。 ——《說文》
辰,震動。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農(nóng)歷三月,三月陽氣已經(jīng)發(fā)動,雷電振天,是百姓忙于農(nóng)務的時令。此時萬物已經(jīng)生長,所以字形采用“乙、匕”會意,像草芒伸展;“廠”是聲旁。辰,也代表房星,房星是天時的指針,表示春耕開展的時候。因此字形采用“二”作邊旁,“二”是古文寫法的“上”字。所有與辰相關的字,都采用“辰”作邊旁?!断笮巫值洹?div style="height:15px;">
辰,象形。金文字形是蛤蚌殼之類軟體動物的形象,“蜃”的本字。后經(jīng)假借而產(chǎn)生了其他用法。本義:蛤蚌之類的軟體動物。——《漢典》
辰為“蜃”的本字。金文的辰字,即像蜃形。蜃屬蛤蚌類,有大而堅硬的肩殼,上古時代的人們用它磨制成除草的工具。如《淮南子》一書記載:“古者剡(音yǎn,削尖)耜(音sì,古農(nóng)具)而耕,摩(磨)蜃而耨,(音nòu,鋤草)。”辰字后來多借用為干支名,是十二地支的第五位。辰又是日、月、星的通稱,也泛指時辰、時光、日子等。
辰光:時間。
辰時:舊日式計時法指上午七點到九點的時間。
另:
【構造】象形字。甲骨文左上像蛤蜊制的農(nóng)具蚌鐮形,其制上有二孔,縛于拇指上,用以掐取禾穗。右下正像縛于拇指上之狀。猶如今農(nóng)村掐高粱、谷子用的掐刀。金文繁化。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辰。又用作“蜃”的初文。
【本義】《說文·辰部》:“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nóng)時也。物皆生。從乙、匕,象芒達。廠聲也。辰,房星,天時也。從二。二,古文上字?!蔽鲂问蔷妥乃鞯母綍尀橐炅x。本義當為蚌鐮。
【演變】辰,本義指用蛤蜊制的農(nóng)具蚌鐮。后也用以指蛤蜊。農(nóng)具是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而農(nóng)業(yè)與日月星辰的運行及時節(jié)有密切的關系,故引申用為①日月星的總稱:故天有三~,地有五行。也泛指②眾星:螢火亂飛秋已近,星~早沒夜初長。又特指③北極星或商星: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古人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行,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用以計時,故又引申為④時辰,日子,時光:生~八字|吉日良~。又借以表示⑤地支的第五位,用于紀日時年月:秋八月庚~,公及戎盟于唐。又表示⑥十二生肖中的龍:~龍巳蛇。大概由于農(nóng)事起于驚蜇,萬物復蘇,故引申表示⑦震,振動。由于“辰”為引申義所專用,蛤蜊之義便另加義符“蟲”寫作“蜃”來表示。
○蜃,從蟲從辰,辰也兼表聲。讀shèn,本義指①大蛤蜊:小曰蛤,大曰~。皆介物,蚌類。引申指②蜃景:海市~樓?!膀讟恰庇忠瓯扔鳍厶摶玫臇|西:此海市~樓比耳。
【組字】辰,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是《說文》部首?,F(xiàn)今仍設辰部。凡從辰取義的字皆與農(nóng)事、時日、起動等義有關。
以辰作義符的字有:辱、晨、辳(農(nóng))、農(nóng)(農(nóng))、。
以辰作聲兼義符的字有:振、娠、賑、蜃、震。
以辰作聲符的字有:宸、唇。
資料主要來源:
①謝光輝主編《漢語字源字典(圖解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年)
chén象形,甲骨文、金文象縛蚌鐮于拇指上之形,用以掐斷禾穗(一說象大蛤之形);小篆字形稍變,隸定為“辰”。本義為蚌鐮,上古的一種農(nóng)具。因星相與農(nóng)事關系密切,故引申為星名、時光、時刻等。假借為地支的第五位。
【辨析】以“辰”作音符構成的形聲字讀音不同。chén:晨、宸∣chún:唇∣zhèn:振、震、賑∣shēn:娠∣shèn:蜃。
資料主要來源:
①魏勵《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這個“辰”字本為象形字。甲骨文①略像蚌殼之形。金文②的形體極像蚌殼的樣子。小篆③的寫法與甲骨文的形體類似。④為楷書的形體。
《說文》:“辰,震也?!贝苏f不妥?!俺健弊值谋玖x應為“貝殼”。上古以大蚌殼作農(nóng)具,所以“農(nóng)”的繁體字“農(nóng)”以及“耨”等字都從“辰”。當“辰”字被假借為地支的第五位時,它的本義即由后起的形聲字“蜃”字所代替,如“海市蜃樓”。后世一般多用“辰”的假借義,即地支的第五位:子、丑、寅、卯、辰。又可作十二時辰之一,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上午七點至九點。時間往往與星的運行有關,所以,“辰”又可以當“星”講,如《荀子·禮論》:“星辰以行,江河以流?!彼^“北辰”,也就是指北極星,如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魏太子》:“眾星環(huán)北辰?!边@是說:眾星都環(huán)繞著北極星轉。
《詩經(jīng)·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薄澳奔垂拧澳骸弊?。這兩句詩是說:不分早晨和深夜,不是早起就是晚睡??梢娫姷摹俺健弊质恰俺俊钡耐僮帧?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