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始游了。
雷克薩斯車八點鐘在酒店門口等我們。司機叫NAK,大約二十四五歲,黑瘦精干。英語說得很好的。稍微嘮點什么,知道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上有兄下有妹的。他征求意見,并建議我們先玩什么,晚玩什么。
首先呢,要去買門票。到一個地方,排隊拍照,制作專屬門票。門票上面有照片,三天都用這個ticket,每個景點要驗票。每天NAK早晨來都要問,ticket 帶了嗎?七天票60美元,三天票40美元,一天票20。一般都買三天票的,大小景點三天玩比較合適。
買票處外國人很多,較多歐美人,較多中國人韓國人。韓國人來此的不少,也會大聲喧嘩。韓國大媽們打扮得不錯,化了妝前來。歐美團也有老人團來的,當(dāng)然年輕人更多。歐美的年輕人,有些女孩真是漂亮啊。
買了票之后,定下游玩的順序。
吳哥建筑寺廟景點有十幾處,游玩可循著外圈、大圈和小圈玩,共三個圈,一個圈幾個景點。
下圖表格可點擊后放大看:
我們先玩大圈,但沒有照上面表格來。
司機讓我們先到哪,再到哪。
按照我的理解,應(yīng)先看一般點的景點,再看精美點的。這個順序就是這樣。小圈的小吳哥(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吳哥窟)是最精美的,所以留著后面看。外圈路遠,當(dāng)然最后看。
司機小哥安排我們最先去圣劍寺。這是一座建于12世紀阇耶跋摩七世時期的主要廟宇。 它緊鄰吳哥城東北方。相傳該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
有關(guān)游賞吳哥窟,網(wǎng)上有人要求,去之前要有充分精神準備。
要求是:
閱讀兩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用來理解吳哥浮雕的故事以及印度教的文化;
閱讀《柬埔寨-五月盛放》,一本結(jié)合了旅游信息和寺廟介紹的推薦書目;
閱讀《LP-柬埔寨》,旅游攻略經(jīng)典款。
基本腦袋里揣著這四本書,就足以認識吳哥窟的過去和現(xiàn)在。
這些之外,還要聽聽或看看蔣勛的《吳哥之美》(蔣勛曾14次去吳哥。)。還要讀一下元朝周達觀的《真臘風(fēng)土記》。
我的天哪,這要求也太高了點。其實,稍微了解一下吳哥歷史就可以了。去過,有興趣,可回來再補有關(guān)知識。
話說到柬埔寨的第二天早晨,我醒得早,在手機上把周達觀的《真臘風(fēng)土記》看了下,看的是翻譯的白話文。周達觀是元朝使者的隨從,朝廷派使者到真臘(柬埔寨)去出使,他們在那里住了一年。
作為使者隨從的周達觀可能比較愛好寫作。他詳細記錄了當(dāng)時(1295年)高棉王朝最盛時的景象。關(guān)鍵是,柬埔寨自己完全沒有那個時代的任何記載,現(xiàn)在全世界的人全靠周達觀的書來認識當(dāng)時的吳哥。周達觀的書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有人說,如果他能收版稅的話不知能收多少錢了。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網(wǎng)上讀一下這本書。
現(xiàn)在我們到了圣劍寺。
門口,這是西門:
游人不算多。
那僧人也是游客吧,看到他用手機自拍的。
一般而言,一個寺就是一個四方的城。有城門城墻,四周是護城河。
為何建護城河?也是為了使建筑穩(wěn)固。柬埔寨是熱帶,雨季下雨多,很容易積洪水。護城河可以調(diào)節(jié)寺廟地下水位平衡,使寺廟建筑平穩(wěn)。
通城門的橋上有兩排雕塑,是幾十個天神和阿修羅在拔著大蛇。
按照神話傳說,他們在攪海,求得長生不老的藥。
這張照上的雕塑只剩一個天神了。應(yīng)該一排有幾十個。
還有的哪去了?是歲月的手把它們丟了!
他們手里像拔河一樣,拔的是一條大蛇。
這個叫阿修羅。
天神面目慈善,阿修羅怒目圓爭。
走過橋,到了這個門口。
一個大門,旁邊兩個小門。有人坐在左邊小門口歇息。
第一次見古建筑,有點激動。
在圣劍寺門口就用照相機拍來拍去。
右邊小門口有三個工作人員。
她們負責(zé)看守這一帶。沒事,就閑聊著。
66說,不能在門口耗太多時間,快快往里走吧。
里面才是精華。
走入門了。一縷陽光照在斑駁的墻上。
留個影。
留個影。
繼續(xù)往前走。
一井又一井的房子。
這些美好的窗。
又古樸又滄桑,又美又拙,又高貴又家常。
從里往外拍(到里面時撞了一下頭。以后就小心了,注意頭頂。沒再撞過頭。):
從外往里拍:
隨便看了眼那門洞:
穿越到遙遠的古代。
陽光照著八百年前的石墻。
千辛萬苦,采石運石。
千鑿萬鑿,鑿出華麗與精美。
門,一重又一重。
腳下的石塊,被磨去了一層又一層。
墻上的神女姿態(tài)婀娜。
大石塊上為什么有洞?
是采石場運石時,必須串繩或鑿進去木棍。
黑色的石塊,深沉內(nèi)斂。
為防塌落,今人臨時加固了門框。
紅色的石塊上雕刻精美。
女神的頭消失了。為什么只消失頭像?
也許是被盜了,頭像總是要值錢些。(看資料有此說法)
女神的一只手垂下了,蓮花的花苞也垂下了,無奈啊。
帶點暗綠的石塊。
因為處在陰暗的地方,長了青苔,長出了小植物:
廢墟之美:
你將要跳飛天舞嗎?
滄桑之變。
這棵樹的樹根準備要拔掉,必須小心翼翼:
穿越:
穿越。
再穿越。
一個僧人穿越古今。
凝望:
垂首:
上圖,圣劍寺著名的藏經(jīng)閣。
熱帶雨林里的樹高大,生命力強大。
這里雨水太充沛了,土地太肥沃了,仿佛是插根樹枝就能生長。
樹,依靠了屋。屋,支撐了樹:
也可以說,樹,要吞了屋。
屋,要頂撞樹。
看來,還是樹厲害。
樹壓了屋,屋不堪重負了:
樹和屋,呈膠著狀態(tài):
必須對著雕墻,細細端詳。
又走過一井房子。這里的石墻呈黑色。
藍天下,陽光中,黑石發(fā)著凜然的光,有一種特別的美。
圍墻倒在樹林里:
慢慢走到了圣劍寺的西門。
圣劍寺,當(dāng)然是供奉圣劍的。
但哪個屋放的劍,我們就不要搞清了。
只看古屋古墻古窗,
看雕的壁畫、疊的石塔,
就已足夠美,足夠流連忘返了!
這是圣劍寺四方城西邊的門。
司機NAK說好在這個門外等我們。
來一個標準自拍姿勢。
然后,走出了圣劍寺。
第一個寺就把我們震撼了。
后面接連震撼。
有人說,看三天石頭,會審美疲勞。
可我們一點也沒有這種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