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時,喧囂退卻,一層層籠罩了夜紗倦鳥歸林,都在奔赴回家的路,車馳人往,都只為那一盞燈火的守候與柔情。
燈火,是黑夜的眼睛;是顛沛流離的安慰,是風雪夜歸的歸宿。走再遙遠的路,走再荒蕪的人生,只要有一盞燈火在守候,便是心安神定之處。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風一程雨一程中前行,體悟得失,品鑒暖涼,以為終于學會不動聲色地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時,才終于發(fā)現,心間終有一方柔軟,為人間煙火而生。
暮色蒼茫,寒夜露重,三三兩兩的人,稀稀落落而行,手里有幾兩小菜,心間有幾許寄托,都只為奔赴那一豆燈火,點亮人間煙火。
千帆閱盡,人間遍歷,終于發(fā)現,有了那一燈如寄,才可立黃昏、問粥可溫。
三毛說,“黃昏是一天最美麗的時刻,愿每一顆流浪的心,在一盞燈下,得到永遠的歸宿?!倍憬K于發(fā)現,可以不用很文藝,可以承認缺才華,也可以不再寫詩,只學煲粥,在那一盞燈火下,心似湖泊,柔軟安靜。走了長長的路才懂得,所謂歸宿,無非是讓漂泊的心有安放之處。
火光閃爍,燈盞明暗,一個很平凡的男人,在稀落的人群間旁若無人地打電話給妻子,告訴她馬上就到家了,問她晚飯吃什么?言語間盡是柔情。一位老人帶著孩子,在電話里匯報著行跡,我們已經到了那片燈火下。就突然間覺得我愛這人間,無非是愛那一盞燈的安暖。
再暗的夜,有一盞燈,便覺人間可愛,再孤寂的人生,有一盞燈火守候,便覺人間值得。一盞燈火的守望,可以消彌風霜,吹散雪雨,在心間,自成春色。
從前若有人問,“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和愛!”總覺不知如何作答,現在明白,是所有奔赴一盞燈火的人,哪怕燈火如豆,都足以溫暖心房。
人間遍是惆悵客,且向燈火寄余生。燈火闌珊處,余生堪寄處!
2019.10.10晚 郭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