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占到了地球表面的71%,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13億5千萬立方千米的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7%。
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其中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目前登記的海洋魚類是15304種,但這些僅僅是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種類,據(jù)科學家估計,海洋生物超過了210萬種,目前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而在眾多的海洋世界中,有一種名叫翻車鲀的海洋魚類,也算是獨樹一幟,讓人們印象深刻,一起來了解下。
翻車鲀,也叫翻車魚,太陽魚、月亮魚,屬于翻車鲀科、翻車鲀屬的一種,體型上,翻車魚大體上呈卵圓形,身體較高而且很扁,身體長度是高度的1.7倍游走,沒有尾柄,眼睛很小。乍一看,這就是幾乎只有腦袋,沒有身體的家伙,它們又喜歡躺在海面上曬太陽促消化,所以也稱太陽魚,在剛開始人們不了解的時候,還以為是只海怪。
翻車鲀也算是一種常見的海洋魚類,體型很大,能長到四五米,體重可以長到1400-3500公斤。它們喜歡一群群的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區(qū)域,有的也到溫帶或者寒帶海洋里,一般是十幾只成群,偶爾單獨或者成對的游泳。
翻車魚小時候還是比較靈活,畢竟體積不大,經(jīng)常能夠跳出水面,但長大后,行動就是非常遲緩了,只能是側(cè)著躺在水面上,或者背鰭露出水面,但是如果需要,它們也能夠潛入到海底100米深的水中。
翻車魚最喜歡吃的是各類海藻、軟體動物、水母,各種小魚,甲殼類動物,對于那些稍大點,靈活的魚類,根本無法駕馭,不過,就這樣的體型和行動速度,也是不可能捕食比較大的海洋生物的,不被吃就算不錯了。
好在,翻車鲀的潛水技術還算是頂呱呱的,至少相比它們的游泳技術,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最遠能潛入海平面800米深,不然在海面上,速度又這么慢,這么大體量,只能守株待兔,不餓死才怪呢。
翻車魚因為行動遲緩,所以身上也是寄生物寄居的理想場所,身上的寄生物多達50多種,甚至在寄生物上,還有寄生物,有趣的是,當它們在海上曬太陽時,一些鳥兒會幫助它們把寄生物作啄食掉。
當然,它們也會幫助其他海洋生物,它們的身上能夠分泌一種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可以幫助其他魚類治療傷病,也被稱為海洋醫(yī)生。
說到動物,自然就是要說到繁殖,翻車魚的繁殖方式也是極為特殊的,每到繁殖期,雄魚會先上岸,在沙地上挖上一個大坑,準備繁殖后代用,緊接著,雌魚便上岸,將自己的卵子排在這個沙坑中,然后雄魚便立馬來到坑上,將自己的精子排下,也就是說,整個繁殖的過程中,雌性和雄性完全不需要肢體的接觸,就完事了。
而且雌魚排卵結束后,就直接離開了,照顧受精卵的事情,完全交給了雄性。
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在于,雌性一次產(chǎn)卵可多達3億枚,而普通的魚類一般的產(chǎn)卵量在30萬枚,鯊魚更少,只能按個位數(shù)計算。
在日本周邊海域,翻車魚在每年8-10月產(chǎn)卵,而且還會多次產(chǎn)卵,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產(chǎn)子冠軍,也難怪吉尼斯世界紀錄,會將世界上生殖力最強的脊椎動物給翻車魚。
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協(xié)會科學家大衛(wèi)·史密斯成說過:大型、成熟的翻車鲀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們能夠找到交配對象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會選擇一次性排放數(shù)以億計的卵,也是它們的無奈之舉,只是想讓自己的受孕率提高一些。
但是盡管雌性排放的卵子數(shù)量如此巨大,但是翻車魚卵子受精的機會和幼魚成活的機會都非常低,這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卵能夠成熟生長,一場暴風雨或是一次天敵的襲擊,就會讓幼體死傷殆盡,要不然的話,世界所有的海洋都會擠滿了翻車魚的。
再來說說幼魚的生長速度,翻車魚剛出生時,非常的小,僅有0.25厘米長,真的只有一小丁點,但是它們的生長速度確實很快,這也是因為它們能吃,它們的嘴巴幾乎總是張開著的,什么浮游生物,小魚小蝦,水母,有什么吃什么,從不挑食,而且它們也不愛動,自然是長膘了,長到成年時,可以達到1.4-3.5噸,平均也在2.2噸左右,暴漲6000萬倍,真是驚人。
相信很多人認識翻車魚,都是因為那張翻車魚被海獅追著咬,而翻車魚淡定自若,仿佛跟自己沒什么關系,既不逃跑,也不反抗,難道它不疼嗎?
但是我們是冤枉翻車魚了,它也痛啊,也想跑啊,可是個頭又大,行動也不快,身上就是個大頭。
據(jù)科學家研究,翻車魚的游泳速度只有0.5米每秒,這比人類走路的速度還要慢,而它們的天敵:虎鯨、海獅、鯊魚,統(tǒng)統(tǒng)都是游泳健將,在這些龐然大物面前,翻車魚就如同龜速一般,哪是對手。
就算有這么大的體型,但翻車鲀的戰(zhàn)斗力真心很差,沒有尾巴,不能像大鯊魚那樣一甩尾巴,把天敵甩暈,牙齒也退化了,僅有的牙齒都長在咽部,嘴巴小,它們的嘴巴連完全閉合都做不到,還談什么用嘴巴來制敵呢?
就這樣的魚類,在海洋中眾多天敵,能存活到今天沒能滅絕,除了能生之外,還因為太難吃了,刺多肉少,肉質(zhì)很差,皮下一層厚厚的膠質(zhì)層,占了身體的近一半,目前,只有臺灣和日本有吃翻車魚的習慣。
好在難吃,不然戰(zhàn)斗力這么弱,早被吃貨打撈干凈了。
翻車魚,這種蠢萌蠢萌的海洋生物,您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