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計3838字,預(yù)計閱讀時長10分鐘
你試過拉黑低層次的朋友圈嗎?
真的很爽。
成長始于朋友圈,
墮落也是。
為什么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
低層次的朋友圈?
有人跟我說,因為這次疫情,她想拉黑幾個多年的朋友。
交情的確是老交情,可是看到他們老是在朋友圈發(fā)表一些極端、偏激的言論,地圖炮這個,地圖炮那個,又實在覺得過分。
其實我也有同感,在遇到問題之前,覺得有些人平時也玩得挺好的。可是一遇到問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的三觀跟你真的合不來。
這時候,這些朋友就成了雞肋一樣的存在:
丟掉吧,覺得可惜。
想起以前相處的快樂時光,
覺得或許可以寬容一些;
可是留下吧,又覺得友誼已經(jīng)變質(zhì)了,
也沒法跟以前一樣相處。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聊朋友這個話題:
好的人生,
應(yīng)該從整理自己的朋友圈開始。
朋友圈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以前我就深刻地感受到,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其實不比家人帶來的小。
舉個例子,有人問我是怎么做到自律的。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也很容易分心。直到大學(xué)這個毛病也沒改過來,報告寫到一半,朋友叫我:“一起去逛街?”我就開開心心地去了。
可是到準備出國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這樣的狀態(tài)不行,花了很多時間,效率卻一直不高。
我就約了一個學(xué)霸一起去圖書館學(xué)習(xí)。跟在學(xué)霸的旁邊,自己要是摸魚的話,就會有一種愧疚感。而且學(xué)習(xí)氛圍也比自學(xué)或是跟其他朋友一起學(xué)習(xí)時高很多。
跟學(xué)霸一起去了幾次圖書館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學(xué)習(xí)狀態(tài)的速度快了很多,而且也不那么容易被誘惑了:我沒法告訴自己,大家都在玩,所以我玩一下也無所謂。
我意識到優(yōu)秀的人還跑在我前面,所以我得加倍努力才行,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了。
當我們找不到自律的狀態(tài)時,我們身邊的圈子就是幫助我們自律的最佳途徑。
一個朋友圈的很多特質(zhì)都會在這個
圈子里“流行”開來,
不管是優(yōu)秀的特質(zhì),
還是糟糕的特質(zhì)。
比起“出淤泥而不染”,我更相信“臭味相投”?;蛟S的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但是我做不到,大部分人也做不到。
想想看,假如你身邊的朋友都很怠惰,不愛上進,而你是一個特別有目標有追求的人,你們真的能玩到一起去嗎?
首先,聊天的話題不一樣,每次都雞同鴨講,你們還能聊多長時間的天?
其次,時間的安排不一樣。他們都去吃喝玩樂,約你你能每次都拒絕嗎?
過不了多久,就只剩下兩個結(jié)局:
? 要么你漸漸淡出了原來的圈子;
? 要么你就被他們同化,
忘記了曾經(jīng)頗有野心和抱負的模樣。
為什么我要勸你整理朋友圈
好的朋友會帶你開眼界,壞的朋友能讓你“大開眼界”。
看到過這樣的例子:
有個姑娘被朋友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是個家暴男,而這一點,那個朋友也是知情的。姑娘及時發(fā)現(xiàn)了那個男人的真面目,趕緊分手,卻還要被朋友念叨“不識好人心”。
她覺得不可思議:哪怕關(guān)系沒有多好,也不至于坑到這種程度吧?
也有很多類似的提問:
為什么有的朋友就是見不得你好?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遇到這樣的朋友。有些純屬是觀念就是這樣,他們覺得這樣是對的,也就這樣做了,并且還希望將你“不正確”的言行給糾正過來。
而有些人,純粹就是心眼壞,見不得自己身邊的人過得比他們好,恨不得將所有人都拉到自己這個檔次。
朋友圈不僅會塑造你的為人,更是一張對外的名片。
別人也會通過你的朋友圈,來了解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要覺得這是一種偏見,朋友的同化作用太明顯了。
如果你只是受人蒙騙,在別人看來,那也是識人不明。明知道這個人有問題,還想跟他做朋友,這是什么毛???
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圈子不再適合你停留,一些朋友不再適合成為你的朋友時,別猶豫,趁早離開。
有人說:道理我都懂,可是這也太殘忍了,要跟以前玩得很好的朋友絕交,不是誰都有這樣的鐵石心腸的。不如等時間慢慢去過濾,適合的朋友自然會留下來,不適合的關(guān)系就慢慢淡了。
這樣的確不失為一種方法,可是到底太過被動:別人不跟我撕破臉,我也不好意思跟人撕破臉。
就這么不尷不尬地相處著,你以為是給自己和別人都留下了一條退路,可實際上卻是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看到一些你反感的言論,你不好出聲,只能忍氣吞聲。對方提一些得寸進尺的要求,你不想同意,覺得“我都不想把你當朋友了”。
可是他一句“我們是朋友,你怎么可以這么小氣”,頓時讓你沒了脾氣。
關(guān)系可以隨著你的擱置慢慢變淡,可總會有一些人,不會跟你遵守這樣的默契,他們會想方設(shè)法地耗空你們的關(guān)系,直到你忍無可忍,徹底拉黑。
那么早一點遠離
和后來遠離有什么區(qū)別?
區(qū)別就在于這段時間內(nèi),你浪費了很多沒有意義和必要的情緒,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本來就不準備繼續(xù)當朋友的人身上。勞神傷財、傷筋動骨,還會讓你懷疑朋友的意義。
朋友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
只是好的朋友不是這樣,壞的朋友變成如此,也不必太過驚訝。
高層次的朋友圈,從主動篩選開始
這些年我也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想要打造一個高層次的朋友圈,你不能只靠被動地被選擇,更要主動去篩選。
也就是說,我們要學(xué)會主動遠離低層次的朋友圈。對于很“雞肋”的朋友,最好來一個快刀斬亂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首先,遠離那些永遠在否定的人。
有一些人,他們永遠在否定,否定身邊的人,否定他接觸到的所有東西,否定可能發(fā)生的改變。他們從中獲得安全感、存在感、自信感。
別指望他們會給你什么靠譜的建議,他們只會在你想要改變的時候,不遺余力地打壓你、拖你的后腿。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適合眼下的生活。
如果你成功了,他們會酸:都一把年紀了,瞎折騰什么,以后有的是后悔的時候。
如果你失敗了,那他們就更得意了:早就跟你說過的吧,不可能的。
你不遠離他們,就只能強忍著那種不爽。何必呢?
?? 其次,做好自己不是最優(yōu)秀的那個人的準備,調(diào)整好落差感。
以前你可能是你的朋友中混得最好的那個,可能是目光的焦點??墒钱斈闳プ穼じ鼉?yōu)秀的圈子時,很可能你就變成了最平凡的那個人。
這很容易造成心態(tài)的失衡,開始自我懷疑:難道我就這么糟糕?
當然不是。
也別為了一時的追捧,只想活在過去的朋友圈中,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當你踏入一個新的圈子時,是你身上改變的力量最強大的時候,別在這個時候顧影自憐,這才是你的起點,又不是你的終點。
抓住這個時機,努力從新的圈子里汲取好的特質(zhì)。
??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至始至終,你要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被朋友影響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你不能成為只會被朋友影響的人。
你要想清楚,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希望身邊的朋友是什么樣的人。心里有一桿秤,衡量自己與別人的位置。保持獨立思想,自由精神。
我說的主動篩選,絕對不是倒貼。朋友是建立在“自我”的存在下出現(xiàn)的,你需要的是朋友,不是誰的附庸。
“你若盛開,清風(fēng)自來”,所以也不用刻意去追逐某些圈子,刻意融入格格不入的地方去。
你可能會需要一段默默努力的時間,去擁有那個圈子具備的特質(zhì),到那時,你自然而然地就是其中的一員。
朋友本來也不是越多就越好的存在,而伴隨著一個人的成長,一些朋友只能停留在某個階段,很難陪伴你一輩子。這很無奈,卻也是現(xiàn)實??墒悄阋膊荒芤驗檫^去的朋友停止成長。
朋友最好的狀態(tài)或許是很多年后,還能三觀一致,志同道合。可有時候這是特別理想的狀態(tài),我們遇到的很多人,都是無法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的。
那么我想,在雙方都不難堪的情況下“和平分手”,是最為體面的方式了。
這次的疫情讓我反思了很多東西,包括友誼。每一次問題暴露的時候,都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當你已經(jīng)明白一個人不適合當朋友的時候,你們已經(jīng)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了。
現(xiàn)在,
選擇權(quán)還在你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