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中,女主羋月有三段戀情,其初戀為春申君,這段純屬杜撰,因為春申君比宣太后小20歲,不可能會有青梅竹馬的故事。之后的兩段即與義渠君及魏丑夫的孽緣,在《戰(zhàn)國策》、《史記》等史學(xué)巨著上還真有記載。
先說義渠君。義渠是東周時期活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長期與秦國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敗。秦惠文王時,義渠名義上歸附了秦國,但秦昭王繼位后,前來朝賀的義渠王欺負(fù)秦王年少,期間桀驁不馴,大有反叛之意。
離奇的就在這里。不知是宣太后與義渠王見后兩性相悅呢,還是宣太后甘愿犧牲色相借以籠絡(luò)強(qiáng)敵??偠灾?,《史記》中給他們記了一筆:“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div style="height:15px;">
乖乖!堂堂秦國太后,竟與游牧民族首領(lǐng)淫亂,而且私通也就算了,居然還堂而皇之的整出兩兒子出來,這算什么名堂!
事情可不就是這樣?按說,和親政策古而有之,但一般來說,不是自己娶對方女子,就是把己方女子嫁過去,像宣太后這樣把自個奉獻(xiàn)出去的,中國五千年歷史僅此一例。
當(dāng)然,宣太后的犧牲也不是沒有回報,至少二三十年中,秦國逐漸走向強(qiáng)大,而義渠王大概迷戀于溫柔鄉(xiāng),勢力此長彼消,最終在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而殺之于甘泉宮,秦國隨后又趁機(jī)發(fā)兵攻滅義渠,并在其故地設(shè)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與義渠王的情史聽起來像是故事,不過這是一段真實存在的歷史。對此,有人說宣太后是個做事干凈利落而為人兇狠狡詐的女人;也有人認(rèn)為,宣太后犧牲色相、不顧母后之尊而與義渠王私通,爾后又設(shè)計將之殺死,由此解除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此后秦王可以一心東向,其對統(tǒng)一的功勞不小。
這個嘛,群眾們是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都有道理,誰又都沒道理,全憑個人看法了。
此后,隨著秦國的日漸強(qiáng)大,秦昭王也日漸成熟,其對太后當(dāng)政的局面也頗為不滿。據(jù)《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記載,秦昭王得到范睢的輔助后,勢力漸增,因而后者向其獻(xiàn)策,說國中只聽說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有王也;“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
淖齒、李兌都是弒君篡國的亂臣賊子,秦昭王聽后為之大懼,于是發(fā)動政變,廢黜太后,并將“四貴”(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四人)全部逐出秦國。自此,宣太后的權(quán)力生涯就此告一段落。不過,權(quán)力雖然沒了,宣太后的故事還沒完。
《羋月傳》中,女主羋月即秦宣太后還有一個男寵魏丑夫。魏丑夫的“丑”是名字,倒未必是真丑,他這段風(fēng)流史也上了《戰(zhàn)國策》,其中即記載說:“秦宣太后愛魏丑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div style="height:15px;">
聽了太后說要將自己打包帶走的消息后,魏丑夫立馬慌神了。他還年輕,不想死啊,于是趕緊請了一個說客去宣太后那為自己說情。說客去了后說:“人死了,還有知覺嗎?”宣太后說:“沒知覺了?!?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