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并不是葉圣陶的孩子”(之三)

“我并不是葉圣陶的孩子”



之三

因而,我可以這樣說,從走上教壇的第一天開始,我都沒有接受到葉圣陶“工具論”的觀點。我始終追求語文課的人文氣息。我到現(xiàn)在都記得,在我講解《景泰藍的制作》時,我讓高中生們緊緊記住的是說明文內(nèi)部存在著一種不可倒置與由主到次的邏輯關(guān)系。而在講解《夜》時,我對當時的高三學生們講,這一篇小說,基本上抄襲了魯迅的《藥》而且始終沒有超過《藥》的成就。而《藥》,用魯迅的話說,則追求的是一種“安德萊夫式的陰冷”。這是一種小說味兒,是一種小說的基調(diào)。而在葉圣陶的小說里,這樣的小說意味是不存在的。
“工具論”的觀點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被影響。


真正的悲劇意味則在于,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所接觸到的語文課本與語文教學法,以及后來到中學執(zhí)教所使用的語文教科書,永遠都處于葉圣陶強大的包圍之中。葉圣陶是一座城,我們怎么突圍,都無法走出葉圣陶強大的“封鎖”。
潘新和這樣論定葉圣陶:“說他主筆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絲毫沒有夸張的意味。各個時期都有一些書寫語文教育歷史的人,這些人都很杰出,才華在葉圣陶之上的,也不乏其人,然而,葉圣陶是無與倫比的?!?/span>
潘新和這一點講得非常到位,整個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學,其實就是葉圣陶時代的語文教育。葉圣陶代表了一個時代?,F(xiàn)在看來,葉圣陶的存在,其實是中國現(xiàn)代語文的悲哀。
1949年解放后,葉圣陶被毛澤東指定為出版總署副署長兼人教社社長,主持新中國教材編寫大局。當年文學研究派的作家葉圣陶直接操辦了新中國第一代中學語文課文的編選,并定下規(guī)矩:“入選文章要加工,思想內(nèi)容要加工,語言文字也要加工?!?/span>
我們正是在這位“語文巨人”的大刀之下,學習教材并使用教材。
當然,我們知道,這位“語文巨人”在紅色語境里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沒有可能掙脫包圍著他的那些加于其身的東西。然而,我強調(diào)當年的文學研究派,其目的是想提出我的疑問:當初,這個身在“為人生”的詩學價值觀或被人們稱為“人生派”的新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文學團體之一員的葉圣陶,為什么在建國之后,卻不能像《小說月報》時期的那位名編一樣保持著文學的良知與清醒的?是什么,使得文化良知也一并喪失?


人們現(xiàn)在都知道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和白話詩歌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墒牵沁@其中的一個成員,在建國后,卻祭起了“政治標準”與“思想標準”來面對諸如《荷塘月色》、《口技》、《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我的叔叔于勒》、《項鏈》、《背影》、《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文學名篇,使它們以被閹割的形式出現(xiàn)在受教育者的面前。真的想問一句:是誰賦予了他這樣的權(quán)利?
他是否明白,這將在多大程度上傷害語文、傷害語文教師、傷害我們的學生!
因此,又多了一問:這算不算傷天害理?
正像很多人所知道的,從癸卯學制為“國文”定科以來,中國語文雖然擺脫了八股教育的“代圣賢立言”的桎梏,然而,百年而下,人們并沒有尋找到一條真正讓語文走向新生的道路。很多人都知道,自語文設(shè)科以來,語文就一直處于一種低迷的狀態(tài),偶爾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似乎也都是曇花一現(xiàn)。而自葉圣陶主導(dǎo)中國語文以來,以“應(yīng)需論”、“實用論”為語文教育本體論的“工具論”思想,一直主宰著中國語文的命運,遂使中國語文走向了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我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多少語文教師在面對葉圣陶時,還能夠接受潘新和教授所作的此公作為“全中國孩子、語文教師的良師益友”和“一位純粹的知識分子,中國語文教育史無法繞過的精神存在”這樣的定位。
 

不畏浮云遮望眼,撥云見日終有時。不管怎么說,時至新世紀,我們必須要讓葉圣陶時代結(jié)束了。
說到底,葉圣陶的力量,其實是很微弱的。他無力改變由他作為始作俑者而創(chuàng)設(shè)的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命運。也許,我們到了一個需要另設(shè)偶象——或者干脆推倒偶像還語文以真正的語文的好時代了。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語文也是慢的藝術(shù)。論及于此,我想起當年作為中國文化的守夜人的錢穆。
饒有意味的,甚且,我們稍稍言之過重的一點,也是使我們新中國所有語文教師包括葉圣陶在內(nèi)的人都得慚愧的一點是:錢穆,是由一個鄉(xiāng)村教師自修而成為學術(shù)大家的。
1949年,錢穆選擇了一條獨特的學者之路,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靶聛啞奔础靶聛喼拗?,書院繼承宋明書院之風,是寄望將有一個稍微光明的未來。之后,不斷赴臺北講學,聽者空巷。錢穆先生后半生定居臺北素書樓,著書講學,先后完成煌煌巨著《朱子新學案》、《晚學盲言》等多部著作,前來素書樓聽課的有大學生、博士及社會各界人士,前后18年。有人從學生聽成教授,又帶著學生來聽課。錢穆曾對學生說:“其實我授課的目的并不是教學生,而是要招義勇兵,看看有沒有人自愿犧牲要為中國文化獻身!”在素書樓的最后一課,宋楚瑜也慕名而來,錢穆慷慨激昂的呼喚:“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不要一筆抹殺自己的文化,做人要從歷史里探求本源,在大時代的變化里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span>
“在大時代的變化里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葉圣陶做到了嗎?

(錢穆先生圖)

我們現(xiàn)在推出的名師諸如于漪、魏書生、錢夢龍、李鎮(zhèn)西、程紅兵、李希貴、吳非、竇桂梅們做到了嗎?
沒有,我們是不能指望他們更不能寄望他們的。他們所具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能力結(jié)構(gòu),都不足以扛起當代語文教育。他們充其量只是語文之一匠。
至如李海林、王榮生輩,將語文之理發(fā)揚光大,然而,語文之美、之旨,卻從未窺得堂奧。靠他們?nèi)?gòu)建當代語文大廈,無異于緣木求魚。
他們甚至連語文教育的文化坐標都未能構(gòu)建起來。
讓我們還是從錢穆的話里尋求一點啟發(fā)吧:“……不要忘記了中國,不要一筆抹殺自己的文化,做人要從歷史里探求本源……”
既然文無定法,那么,也就應(yīng)該教無定式,同時,也應(yīng)該不拘文章篇目,舉凡好文章都在我們的閱讀之列,博覽群書。
所以,我們的當代語文教育,要上承孔子、老子、孟子、莊子、荀子那些仰之彌高的泰斗式人物,我們要繼承他們的財富。誠如柳宗元所說:“本之《書》以求其質(zhì),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騒》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至如后來之唐詩宋詞、韓柳散文、明清小品和小說,都是我們博取之源。
此后,于五四之后的學人,胡適、魯迅、周作人、徐志摩、老舍、鄭振鐸、錢鐘書、沈從文、廢名、張愛玲、朱自清、馬一浮、錢穆、朱光潛、梁實秋、熊十力、陳獨秀、陳望道、傅斯年、于右任、湯用彤、汪曾祺等都應(yīng)該是我們語文學習中最為寶貴的資源。


而于當代文學,我們要關(guān)注并汲取賈平凹、史鐵生、莫言、殘雪、馬原、畢飛宇、劉亮程等優(yōu)秀作家的文學資源,是他們,將文學語言帶入到鮮活的21世紀,中國文學的流脈也才得以汩汩滔滔、薪火相傳。中國語文應(yīng)該習得這些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學習最為鮮活的中國當代文學話語。
至如外國文學,當然,不必再死守著巴爾扎克、屠格涅夫甚至像高爾基這些三流作家了,真正的文學大師是雨果、歌德、席勒、卡夫卡、陀斯陀耶夫斯基、海明威、艾略特、博爾赫斯、布萊希特、納博科夫、卡爾維諾以及偉大的馬爾克斯他們。
至如弗洛伊德、叔本華、尼采、康德、羅蘭·巴特、索緒爾、維特根斯坦等大師,都是我們需要像仰望星空一樣瞻仰的。他們同樣以他們豐富的思想與體系,使我們體認到語文的偉大。





結(jié)  語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了那么多古今中外的作家、思想家、語言學家,其目的只有一個:
推翻葉氏所謂“語文教材只不過是一些例子”的觀點。葉氏之“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論點,實在是對語文教育的一種誤導(dǎo)。這一觀點背后所蘊含的最大的迷障就在科學主義。因為既是例子,便可“作范”,然而,對文章而言,例子之論,是不能涵蓋其本質(zhì)內(nèi)容的。
語文的回望,要超越葉圣陶,穿透這其中科學主義與實用主義的迷障。
所以,我們要再度從孔子、柏拉圖那里出發(fā),然后順流而下,討要我們現(xiàn)代語文所需要的一切,重新構(gòu)建我們這個時代的語文教育世界。
直言之,我們要借助這樣偉大的人物所奉獻出來的精神財富,構(gòu)建起我們當代的大語文教育教學體系。
而不應(yīng)該也不需要把語文的希望寄托在葉圣陶身上。
真的,與上述提到的偉大的人物相比,葉圣陶真的只是微末之光。葉圣陶,其實某種意義上愧對他的“圣陶”之名。莊子說,藐姑射之山之神人,“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比~氏一心追攀圣人,然而,最終卻喪失了圣人所持之文化立場。由此觀之,此圣人所陶鑄之人,并未能克紹箕裘,而終成圣人門庭之外的“政治動物”。
不是嗎?當我們不得不悲慨于當代語文教師差不多都是葉圣陶的孩子的時候,其實,葉圣陶本身是想成為孔子的孩子的。
所以,于此,我便提醒天下語文教師,我們,其實不應(yīng)該是葉圣陶的孩子,而應(yīng)該是偉大的孔子的孩子!
 
 (全文完。原文發(fā)表于《名作欣賞》2012年第1期P86—92頁。)
本文中有幾幅插圖來自于部分世界名著。請喜歡的人收藏。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忽然想起葉圣陶
葉圣陶潛在作文觀窺測
[轉(zhuǎn)載]寫博,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助推器”
恩高作品亮相全國校園文學研究高峰論壇
《葉圣陶教育名篇》
《我怎樣教語文(大教育書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