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檢查了24家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身心俱疲。記得2018年11月,還在辦公室工作時,被抽調加入了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專班,轟轟烈烈搞了幾個月的專項治理。結果現在調動了科室,又跟培訓機構撞上了。
一周檢查下來,培訓機構也是良莠不齊,問題多多。
一、漫不經心,虛與委蛇
面對年檢,各家培訓機構的表現大相徑庭。前一天再三叮囑檢查材料要備好,等我們到了現場,一問三不知,或言材料不在,或說負責老師還沒到,甚或連我們檢查時的桌椅都沒有準備好。我想連最起碼的待人接物都做不好,還指望他能搞好培訓?
二、 財務混亂,暗度陳倉
三令五申的事情,某些培訓機構置若罔聞,尤其是牽涉到錢。管你什么規(guī)范財務制度,什么設置專用賬戶,什么開具正規(guī)發(fā)票,什么不能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3個月的費用,他們擅長的就是亂中取勝,施障眼法的有之,大吐生意難做經的有之,故作無辜狀的有之,一言以蔽之:唯利是圖。
三、管理無方,教學無法
培訓機構說到底也是搞教育的,可是很多教學行為都是不合乎規(guī)范的,比如過于強化分數,拿習題當教案,沒有教學計劃、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等等。對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業(yè)務疏于管理,教學業(yè)績無考核機制,教師沒有專業(yè)成長和提升的空間。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民辦教育事業(yè)屬于公益性事業(yè),是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培訓機構同樣應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上,遵循國家標準。
四、安全淡薄,左顧言他
很大一部分培訓機構的監(jiān)控,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要么工作人員不會操作,要么錄像存儲時間過短,要么沒有應急預案,在安全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如果監(jiān)控設備形同虛設,想想都會后背發(fā)涼。
當然,檢查的培訓機構中,也不乏規(guī)范合規(guī)、準備認真、態(tài)度謙卑者。他們精心準備材料,積極配合檢查,不斷完善改進,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如下圖)。
如今,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到處“綻放”,變成城市一道“風景線”。我以為,應該消化存量,嚴控增量,雖然培訓機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輔導的需求,但是它們正逐漸變成家長攀比、浮躁滋生的溫床,已然成為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源頭。
培訓機構的定位始終是模糊不清的,究竟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補充,還是投資回報率高的產業(yè)?如果培訓機構真正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那無可厚非。假如培訓機構逐漸淪為資本角逐的名利場,將是最大的悲哀。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培訓機構的教育心和公益性,而不是生意經和商業(yè)性。
培訓機構的大問題是師資問題。拋開缺少名師不談,培訓機構的教師,即使有教師資格證,但很多都是剛畢業(yè)不久考編未果的教師或是外地過來“打工”的教師,與學校在職教師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教學理念、方法、方式等還是不夠科學規(guī)范,他們普遍缺少專業(yè)性指導和教研活動。
我以為,培訓機構也是民生工程,關乎千家萬戶孩子的未來??梢允屑墝用鏍款^,嘗試校培結盟,讓培訓機構的教師也有機會去學校聽課學習,不斷提升培訓機構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或依托民辦教育協(xié)會定期組織培訓機構教師業(yè)務能力大賽或名師講座交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讓這潭“教學死水”活起來,動起來。
培訓機構的無序發(fā)展,歸根結底是家長問題,整個社會風氣和環(huán)境造就了一大批焦慮的家長,此時更需要學校的介入。學校應在家校合作上多下功夫,通過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家訪等形式,暢通教師與家長溝通管道,科學分析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共同研判孩子發(fā)展方向,家校共管,而不是一味地任由孩子去培訓機構。當然,問題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全社會都應該聚焦關注,一方面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消除制造教育焦慮的土壤,另一方面營造理性平和心態(tài),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把關心下一代真正落到實處。
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培訓機構當實行末位淘汰制。培訓機構比什么?不是比誰的面積大,誰的硬件好,誰的投資多,誰的關系硬,而應該比誰的管理嚴,誰的業(yè)務精,誰的教學優(yōu),誰的口碑好。
培訓機構的監(jiān)管是大事情,亂象當用重典。每年的年檢當“兩不兩直”,即不發(fā)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主題、直插現場,試行推磨式異地檢查或第三方測評,從一定程度上杜絕打招呼、講人情情況的發(fā)生。其次,培訓機構檢查,當應嚴盡嚴、嚴上加嚴,用比中小學綜合考評還要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之、約束之,給培訓機構增壓增效,提高培訓機構辦學門檻,而不只是單純地局限于面積、消防等沒有技術含量的硬件層面。
幻想有一天,當培訓機構不再是掙錢快的行業(yè),當辦學人開始講起了情懷,當去校外輔導變成家長們的恥辱,彼時,必然是天朗氣清,萬家太平了。
可是想到滿大街的培訓機構,看到朋友圈為培訓機構的背書,腦海中閃現馬路邊各種培訓機構的廣告招牌,心情又沉重了起來……
一家之言
【峰言鋒語】加強心理教師和校醫(yī)隊伍建設 助力昆山教育優(yōu)質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