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竹,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深受歷代文人、畫家的喜愛,更是深得百姓愛戴,可以說是人見人愛的真“君子”。它雖與梅、蘭、菊合稱“四君子”,但它在人們心目中卻是最熟悉親近的“君子”。不僅是因為它品種繁多、生長地域廣泛,真正親民在于竹的實用價值,全身是寶。竹筍是鮮美的食物,竹材可用于建筑、交通、勞動、家居生活等各方面,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天然材料之一。竹編、竹節(jié)可作容器,竹材在用于造紙前,人們用“竹簡”書寫典章書籍;中國傳統樂器、兵器更是取之于竹。自古人民與竹為鄰,以竹為用,竹對廣大人民生活、文化的發(fā)展貢獻巨大,因此,不論竹的強大實用價值,還是修雅的形態(tài),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愛,在百姓眼里竹子可謂是表里盡善的全德“君子”。
歷代文人、畫家自是對竹超凡脫俗的特征個性大加贊譽,賦予了高標品格的君子之“德”。從竹子還未破土就賦予了高尚的品性:“未先出土先有節(jié),到凌云處還虛心。”竹筍的確是有節(jié)的,等長到成竹很高時更是虛心勁節(jié)。竹不畏風寒雨雪,以極大堅韌、頑強的生命力與自然抗爭,狂風吹不倒,大雪壓不折,修雅之姿,四季常青。“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辟澲裰浜敛贿^分。蘇東坡《戒壇院文與可(文同)畫墨竹贊》:“風梢雨籜,上傲冰雹。霜根雪節(jié),下貫金鐵?!绷硪皇住队放_榆槐竹柏》詩句“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都肯定了竹的傲霜、有節(jié)、不屈的人格氣節(jié)。
歷代贊美竹子品格的詩句不計其數,以人格喻竹的特征個性,賦予竹君子之德,同時,又會在詩畫作品中以竹的個性反觀贊美人的品德,這種互為比興的詩詞手法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中國繪畫中,與老莊哲學推崇的物我兩忘的創(chuàng)作思想不謀而合。蘇軾《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就是一例:“與可畫竹時,見物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其身與竹化”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化觀念充分展現了中國詩畫的老莊哲思。由此,我們就會明白中國詩畫創(chuàng)作都講究比興的手法,同時更是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兩化的意境。通過這個簡單例子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說中國繪畫是詩化的藝術,是追求老莊哲思境界的藝術,它具有更加深刻的中國文化內涵,不是簡單的審美構成和自然描繪。喜歡或是學習中國畫的朋友一定注重這些方面學養(yǎng)的積累,盧坤峰先生老年的一方朱文印“拙而知事少,老梅讀書遲”說出了對中國繪畫的感悟和體會。當然,盧坤峰先生詩文很好,從年輕時就注重詩文方面的學養(yǎng)積累,他大量題畫詩足以證明他詩文的功力,但老年仍自覺不足,可見中國文化修養(yǎng)對繪畫藝術的雅俗、高下起到的是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欣賞中國畫也要提高文化修養(yǎng)以提升賞美能力,否則只能停留在視覺形式層面,永遠無法進入到中國繪畫審美的核心——精神層面。
歷代墨竹繪畫大家代不乏人,真正使墨竹進入興盛時期的是北宋文同,就是前文中提到的蘇軾一再為他作品又題詩文、又作敘的文與可,蘇軾是文同的表弟,更是文同(繪畫)的學生,所以蘇軾對文同不僅感情很深而且敬重有加。文同是宋后的墨竹發(fā)軔者,他的墨竹屬于比較寫實的風格,不用勾勒之法,以筆墨直接寫出,他還提倡“胸有成竹”。后代墨竹畫法全是由文同墨竹發(fā)展而來,有的偏于寫實,有的直接寫意。蘇東坡的墨竹就是寫意風格,水平也很高。縱觀歷代畫竹作品宋元時期水平最高,明代水平明顯下降,清代倒是出了大寫意竹的好作品,像石濤、吳昌碩、李方膺、羅聘、諸升、鄭板橋、蒲華各出新意。
歷代畫家對竹書寫著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感悟。文同寫竹“心虛異眾草,節(jié)勁逾凡木”,蘇軾則寫竹“可折不可辱”,吳鎮(zhèn)“戲掃清風五百竿”寫暢懷之情,徐渭“我亦狂涂竹,翻飛水墨梢”完全是他對亂世以高清自標的狂放宣泄,鄭板橋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生民疾苦聲”,表達著對百姓的同情和牽掛。李方膺的“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抒發(fā)著放曠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不同人同是畫竹,卻表達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和高潔的情懷。
歷代畫竹的風、晴、雨、露、雪可謂極盡,沒給后人留下什么余地,可盧坤峰先生在長期觀察竹中,以敏銳的視角感受到了江南竹特有的煙雨朦朧,這種竹特有的幽雅氣韻恰與盧坤峰先生的詩詞修養(yǎng)和天生淡薄稟賦相吻合。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畫竹者幾乎無人涉獵此類主題形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清代諸升雖是畫竹大家,也曾涉獵此類煙雨朦朧的竹畫法,但因過于版刻而無所大成,而盧坤峰先生不僅觀察、體會、寫生自然之竹盡其精微、常年不懈,而且,練習蘭竹筆墨基本功極為扎實,他認為:“基本功絕對不能欠債,欠了債就是高利貸,一輩子都還不清。”他還認為:“畫畫的捷徑就是彎路,就是失敗,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失敗是必然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了?!北R坤峰先生正是以這樣的治學態(tài)度來成就他的繪畫藝術的。盧坤峰先生畫竹筆墨精湛、情致高雅、充滿生機,竹竿子剛中帶柔,極具韌性,他筆下的竹風刮不斷、雪壓不折,不像有的人畫的竹子風一刮就折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品格被盧坤峰“高韻情深、堅質浩氣”的筆墨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枝柔韌充滿彈性更是精道,因為小枝一般是被大家忽視的,而作為大家之作從小枝一看便知高下;竹葉靈動飄飄灑灑、神采煥然。他的畫作留給大家的是清雅飄灑、是幽韻朦朧、是一派生機的君子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