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一個英才輩出的時代,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有著經(jīng)天緯地之才。這些人才中,最讓讀者們欣賞的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南陽人士,曾經(jīng)被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他出山后幫助劉備借到了荊州,劉備也因此得到了自己的領地,并且以荊州為根據(jù)地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自立為王,可以說劉備能自立為王和諸葛亮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劉備死后將整個蜀國和劉禪都托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他為了蜀國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最后累死在了五丈原。后世許多的君王,也都希望自己的臣子們可以學習諸葛亮這種精神,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盡心盡力?,F(xiàn)在許多的學者,提起諸葛孔明也無不是豎起大拇指。
諸葛亮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肯定有自己最喜歡的人才,他也會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有人說諸葛亮最喜歡的人才是姜維,他將自己的一身本事都傳給了姜維,其實不然諸葛亮最喜歡的人不是姜維,可惜這個人因為剛愎自用立下軍令狀,但是沒有完成好任務,最后被諸葛亮殺了。這個人是誰呢?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去看看吧!
這個人就是馬謖馬幼常,馬謖可以說是諸葛亮最器重的人才,他們兩個經(jīng)常探討兵法、談論國家大事,二人可謂是亦師亦友的關系,諸葛亮也有心栽培馬謖為自己的接班人。馬謖在跟隨諸葛亮當參軍時曾經(jīng)多次為諸葛亮獻計策,在平定南方叛亂時他提出懷柔的計策讓諸葛亮輕松便收服南方叛將的心。在針對司馬懿的時候他提出了反間計,讓曹魏君王和大臣不信任司馬懿,使他們自相殘殺,為蜀漢恢復實力贏得了時間。
經(jīng)過了幾年的休養(yǎng)生息,蜀國的國力已經(jīng)恢復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諸葛亮又與吳國簽訂了盟約共同伐魏,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占全的情況下,諸葛亮決定出師北伐。但是,就這次北伐使諸葛亮失去了自己最器重的一員大將,也使馬謖失去了性命。當時諸葛亮率大軍攻打魏國于不備,一路戰(zhàn)果斐然。但是魏國的君主及時的反應過來,派司馬懿和張郃率大軍救援,張郃與司馬懿定的計策就是攻打街亭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然后就可以對諸葛亮實施反包圍進而全殲蜀軍。
這時候誰能守住街亭,就顯得由為重要,馬謖主動請纓去守街亭,諸葛亮想也該讓馬謖獨領一軍出去鍛煉一下了,于是馬謖立下了軍令狀就領著2萬兵馬出發(fā)了??墒侵T葛亮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懿領的是20萬大軍,他的兵力是馬謖的十倍,而且無論是司馬懿還是張郃都是久經(jīng)沙場,馬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輩又怎么可能是他倆的對手。到了街亭,馬謖見到敵我兵力的懸殊明白了,用正規(guī)的方法無論是怎么排兵布陣,都不可能守住街亭,于是他決定兵行險招,讓蜀軍置之死地而后生??上吖懒耸褴姷谋貏傩拍?,也低估了曹魏士兵的戰(zhàn)斗力。就這樣街亭丟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了,馬謖也因此被砍了腦袋。
只能說馬謖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犧牲品,因為當時無論是誰去守街亭,都會失敗。但是打仗失敗了一定要有人承擔這個責任,所以就算是諸葛亮與馬謖的關系再好,諸葛亮再器重馬謖,為了嚴明軍紀也一定會殺掉馬謖。但是如果馬謖不死憑借著馬謖優(yōu)秀的參謀能力,他一定會幫助諸葛亮出更多的計策用來伐魏,蜀漢很可能會一統(tǒng)天下。就算是伐魏不成功,馬謖還是十分年輕的,當諸葛亮死后馬謖和姜維聯(lián)手一文一武也可以保蜀國不滅亡!可惜了一個人才,成為了失敗的犧牲者。
不知道讀者們對小編寫的這段歷史是否感興趣,歡迎大家和小編探討歷史問題。讀者們的評論,小編會及時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