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管理 · 五
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自省”的所有目的與結果都是為了獲取“自控力”。
“自控力”是理性的體現。
適度而有效的“自控力”乃是自我管理的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關鍵能力,因而也是自我管理的首要能力、根本能力、最高能力。
從這一角度看,“自我管理”的精義就是如何正確而恰當地對“自控力”的培養(yǎng)、把握和運用。
作為高級動物的人,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會具體而直接地體現在是否具有“自控力”上。
人作為具有一定智慧的社會性高級動物,肯定也具有絕大多數動物都具有的、正常的情緒、感受、直覺這些動物性特征;但如果這些情緒、感受、直覺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那么一個人所表達與呈現出來的這些基本特征,從本質上講跟其他低等動物幾乎也沒什么兩樣。
人性弱點中最大的“弱點”,經常地會表達和呈現為容易在有意無意中看輕自己的“人性弱點”,而這種“弱點”在有關認識與獲取“自控力”方面的具體表征則為:很容易在自覺不自覺中夸大自己“自控力”的同時,對某些充滿著負能量的不良誘惑缺乏乃至喪失辨識力、防范力、抵抗力,以致于極容易促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淪為誘惑力的俘虜。
因此,“自控力”的本質即是要求一個人對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之間交叉互動關系的性質、方式、過程、效果等能夠作出動態(tài)的、恰當的、正確的認知與判定、抉擇與取舍、安排和調適,尤其是要對那些從不正確或不恰當的情緒、感受、直覺滋生出來的那些諸如成見與狹隘、傲慢與自是、虛妄與浮夸、偏頗與固執(zhí)、隨意與魯莽、輕率與盲從、怠惰與敷衍、渝忠與失信等等人性弱點所引發(fā)的非理性思維和行為保持高度的警覺,并通過自我矯正或他人糾偏,對由它們所引發(fā)的猜忌、失誤、挫敗、損失等保持理性的態(tài)度,并采取正確而恰當的措施予以因應,以使所出現或遇到的不良狀況能夠及時而有效地恢復常態(tài)并步入正軌,或者使之不致擴散并每況愈下。
培養(yǎng)、獲取和具備“自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夠努力達致如下境地:
正視并在最大程度上抑制自我人性弱點的表達和呈現,并務求做到在自我人性與他人人性間交叉互動的過程中,不使自我人性弱點所具有的“負能量”被輕易引發(fā)和產生、擴展和蔓延、增強和持續(xù)。
看一個人的“自控力”到底如何,重要的一點是要看他能否盡力避免被自己或他人的人性弱點激發(fā)起負面情緒或引發(fā)出負向行為,以及在負面情緒或負向行為出現后能否盡快糾偏并恢復到常態(tài)。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為滿足自身欲望而奮斗著的同時,也在為了節(jié)制自身欲望而與欲望作著斗爭;你能否取得這一“斗爭”的不斷勝利而不被自己的欲望隨意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你的“自控力”如何。
如果你能適當地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你的正常欲望反而更能得到適當地滿足。
第一個“還要”可能是“滿足”,而包括第二個“還要”在內的以后諸多不適當或不應有的“還要”則更可能是“后悔”了,而且“要”的越多和越強烈,“悔”的程度往往也越大和越痛苦。
從這種角度上講,“自省管理”的終極目的乃是通過涵養(yǎng)和善用“自控力”而能經常做到“自警”并“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