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懂得事物實在的知識……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美德
-----《理想國》
生平與著作簡介
1、生平:貴族家庭 20歲為蘇格拉底的弟子 政治抱負 28歲至40歲海外漫游三下西西里島 前387年創(chuàng)立阿卡德穆(Academy)學園 學園存在了900多年
“不懂幾何學者請勿入內”
四門課程:數學、天文、音樂、哲學
2、著作: 常被后人引用主要著作的有:《申辯篇》、《曼諾篇》、《理想國》、《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國》是其代表作。
兩個領域的劃分
一、可感的領域與理智的領域
1、不同的認識能力對應不同的認識對象
認識能力: 理智(知識) 感覺(意見)
認識的對象: 不變的存在 變化之物
(真正的是者) 既是又不是者
認識的結果: (確定的)知識 (不確定的)意見
2、兩個分離的領域:
可感的領域:我們所見的流變的的世界。肉體所歸屬的可見的、暫住的存在
理智(可知)的領域:真正的是者,“理念”世界。靈魂所歸屬的不可見
的、永恒的存在
二、兩個領域的細分
“四線段”比喻
知識由模糊到清晰的遞進等級
可 知 領 域 數學型相 本原 |
可 感 領 域 影像 自然物 |
數學知識 理性知識 (知性知識) 知 識 |
幻想 信念 Conjecture belief 意 見 |
理念論
一、(什么是)理念
1、詞義:
eidos idea - 看, 顯相,形狀
英譯: Idea form
中譯: 理念 型相 形式
2、意義:在可知世界真實存在的、能被理智所認識的普遍的真相。
3、主要特征:分離性和普遍性。
理念與可見之物的區(qū)別:
一與多
完滿(絕對)與不完滿(相對)
不變(永恒)與變
理智的對象與意見的對象
4、理念與可見之物的關系
分有:型相是一類事物的共性(共相),每一事物都分有這一共相的一部分。
個別事物分有理念,因而具有與理念相同的名稱和性質。大的東西由于分有“大”而成為大的,美的東西由于分有“美”而成為美的。 ----《巴門尼德篇》
摩仿:型相是原型,事物是模仿。
理念是自然的模型(Pattern),其他的事物與它們相似,是理念的摩本
自然物和人造物(如:“床”)是對型相的摩仿,藝術形象是摩仿的摩仿。
三、善的理念
1、理念的等級:
自然物的理念 → 屬性的理念(社會屬性高于自然屬性)→ 善的理念
2、太陽的比喻—善
⑴ 善是最高的、終極的存在(理念),是全部存在和認識的基礎(本原和動力),支配世界的最高原則。善實際上等同于God。
⑵ 善“給認知對象以真理,給認知者以認知能力”。類似于可感世界中的太陽。
四、洞穴的比喻
文字分析見課本p44-45
哲學家的興趣在可知世界的理念,最高目標是追求善。
五、理念論的困難(略)
困難的問題在于:“理念世界” 和“感覺世界” 的關系及各種“理念”之間的關系問題。在《巴門尼德篇》中以巴門尼德批評少年蘇格拉底理念論的方式,表明了這方面的困難。
六、通種論
《智者篇》提出的“通種論”對柏拉圖中期理念論作了重要修正,論述了理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結合。
通種:最高(基本)種類的理念,最具有普遍性的理念。有三對六個:
存在(是者)和非存在
存在與非存在相通:存在者可以不存在,非存在可以存在。
運動和靜止
相同和相異
靈魂學說
一、靈魂的三重區(qū)分
靈魂是單純的,其支配身體活動的三原則是:
1、理性 :行為的最高的原則 支配意志和情活動。認識理念世界,達到至善
對應的德行是智慧。其圓滿的活動是善理念在現(xiàn)世的表現(xiàn)
2、激情(意志):對應的德行是勇敢
3、欲望(情欲):對應的德行是節(jié)制
激情、欲望受理想支配,行為合理得當即正直(正義)
二、靈魂回憶說
1、靈魂不朽說
身體是多,是物質性的,靈魂則是“一”,是精神性的,屬于理念世界。
2、輪回轉世說
3、知識即回憶
知識是靈魂對理念的自我觀照。
學習是對原初知識的摹本。
回憶是靈魂的模仿
4、學習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三、理想的國家—國家是大寫的人
1、社會階層:
生產者:農夫和商人、手工藝人,其美德是節(jié)制
衛(wèi)國者:武士,美德是勇敢(及智慧)
統(tǒng)治者:真正意義上的衛(wèi)國者,最優(yōu)秀、最有智慧的人(哲學王)
2、社會正義
三個階層(等級)各守其德、各安其分、各盡其職就是社會正義。
3、社會制度
統(tǒng)治者(包括武士)由國家培養(yǎng)教育,公平競爭,嚴格選拔產生。 無個人利益、無私有財產,無家庭。
生產者等級有私產和家庭,但不可有權力。
男女平等
4、哲學王的培養(yǎng)
按序進行體育音樂數學 科學哲學等訓練
兩次嚴格選拔(20歲、30歲)
專門的哲學訓練(35歲前)和社會磨練(35歲后-50歲)
金屬造人的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