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圖文大觀】
植物誌第57輯:石竹等十個(gè)品種(70P)
圖文資料/網(wǎng)絡(luò) 編輯/雨中笠翁
║ │ │ │ │ │ │ │ │ │ │ │ ║
║1│9│8│7│6│5│4│3│2│1│ │植║
║0│。│。│。│。│。│。│。│。│。│ │物║
║。│石│生│石│甘│四│臺(tái)│臺(tái)│臺(tái)│石│ │名║
║臺(tái)│斑│根│竹│藷│塊│灣│灣│灣│竹│ │稱║
║灣│木│卷│︵│ │瓦│鉤│及│五│ │ │目║
║天│ │柏│轎│ │ │藤│己│葉│ │ │錄║
║南│ │ │竿│ │ │ │ │松│ │ │ ║
║星│ │ │竹│ │ │ │ │ │ │ │ ║
║ │ │ │︶│ │ │ │ │ │ │ │ ║
植物資料美圖
1.石竹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石竹 更多石竹 石竹0
英文名稱:Chinese Pink, Rainbow Pink
學(xué) 名:
Dianthus chinensis Linn.
Phyllostachys lithophila Hayata
科 名: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屬(Dianthus)
別 名:
五彩石竹、洛陽花、剪絨花、中國石竹、洛陽石竹、石菊、繡竹
原產(chǎn)地:中國
分 布:廣泛栽植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qū)。
用 途:1.觀賞用:花朵艷麗多變化,可用於花壇、花徑、花臺(tái)或盆栽。2.藥用:性味:帶花全草:苦、寒。效用:帶花全草:破血通經(jīng),利尿通淋。治經(jīng)閉,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水腫,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搔癢。
莖:根粗壯,根頸處有殘葉。莖簇生,光滑多分枝,直立,高 30 公分左右,無毛。
葉:
葉對(duì)生,基部合生,孢莖;葉片條形至狹披針形,全緣;籜灰黃色並具深褐色斑點(diǎn),外面疏被毛,幼時(shí)邊緣被緣毛,後變無毛;籜耳具深褐色毛;籜舌先端被黃色短毛。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緣一邊密被緣毛,另一邊疏被緣毛。
花:
花頂生在分叉處,單生或?qū)ι?,花序?yàn)閳A錐形聚繖狀,萼下具 4~6 片葉狀苞;花朵筒狀合生,5 個(gè)萼齒,5 個(gè)花瓣,花紅色、粉紅色或白色,邊緣具不整齊的淺齒裂,喉部具深色斑紋和疏生須毛;10 個(gè)雄蕊,2 花柱。
果 實(shí):蒴果矩圓形,種子寬橢圓形或卵形,扁平,邊緣生狹刺,黑褐色。
特 性:
石竹為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根粗壯,根頸處有殘葉。莖簇生,光滑多分枝,直立,高 30 公分左右,無毛。葉對(duì)生,基部合生,孢莖;葉片條形至狹披針形,全緣;籜灰黃色並具深褐色斑點(diǎn),外面疏被毛,幼時(shí)邊緣被緣毛,後變無毛;籜耳具深褐色毛;籜舌先端被黃色短毛。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緣一邊密被緣毛,另一邊疏被緣毛。花頂生在分叉處,單生或?qū)ιㄐ驗(yàn)閳A錐形聚繖狀,萼下具 4~6 片葉狀苞;花朵筒狀合生,5 個(gè)萼齒,5 個(gè)花瓣,花紅色、粉紅色或白色,邊緣具不整齊的淺齒裂,喉部具深色斑紋和疏生須毛;10 個(gè)雄蕊,2 花柱?;ㄉS富,有白、紅、黃、粉紅、紫紅、橙紅或具有斑紋,缺刻及單瓣重瓣之分可用於花壇、花徑、花臺(tái)或盆栽?;ㄆ?4~10月,集中於 4~5 月。適合花壇或盆栽,園藝栽培另有矮性三寸石竹、五寸石竹,皆是五彩石竹之雜交栽培種。蒴果矩圓形,種子寬橢圓形或卵形,扁平,邊緣生狹刺,黑褐色。
植物圖片
※※※※※※※※※※※※※※※
2.臺(tái)灣五葉松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臺(tái)灣五葉松 臺(tái)灣五葉松0
英文名稱:Taiwan Pine、Taiwan White Pine 、Taiwan Short-leaf Pine
學(xué) 名:
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Pinus parviflora auct. non Sieb. & Zucc.: Matsum. & Hayata
Pinus parviflora Sieb. & Zucc. var. morrisonicola (Hayata) Wu
Pinus parviflora Siebb. & Zucc. var. morrisonicola (Hayata) Wu
Pinus uyemaysui Hayata
科 名:
松科(Pinaceae)松屬(Pinus)
別 名:
山松柏、五葉松、松柏、松樹、玉山松、短毛松、臺(tái)灣五針?biāo)?div style="height:15px;">
原產(chǎn)地:臺(tái)灣特有植物
分 布:分部於中央山脈海拔 300~ 2000 公尺之山區(qū)。目前普及全省各地皆可種植。
用 途:1. 木材也可供建築、造紙和採取松脂等材料。2. 觀賞用,可作庭園盆栽、景觀、食用,重要綠美化樹種。3.藥用:效用:松節(jié)油: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葉:止咳。
莖:樹皮在樹齡約在 20 年後開始出現(xiàn)龜甲狀之裂紋,越老越明顯。高可達(dá) 30 公尺,胸徑 1.2 公尺。樹皮暗灰色,鱗狀開裂。大枝近平展或微向上展,樹冠圓錐形。
葉:
葉針形, 5 根一束,剛硬作射出狀,松針長 4~10 公分,多少作扭曲狀,葉緣有粗鋸齒;葉橫切面為三角形,有外生樹脂溝 2 枚。
花:
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簇生,長於枝頂;雌花長於隔年的老枝上。
果 實(shí):毬果直立,卵狀橢圓形,長型長 7~11 公分,徑 4~5 公分;果麟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圓形,通常會(huì)增厚而凸出,成熟時(shí)為褐色,尖端會(huì)冒出樹脂,內(nèi)有種子 2 枚;種鱗之鱗盾成菱形;種子有翅,連翅長約 2 公分;種皮革質(zhì),灰褐色。
特 性:
大喬木。松樹的樹皮在樹齡約在 20 年後開始出現(xiàn)龜甲狀之裂紋,越老越明顯。常綠大喬木,高達(dá) 30 公尺,胸徑 1.2 公尺。 樹皮暗灰色,鱗狀開裂。 大枝近平展或微向上展,樹冠圓錐形。毬果卵狀橢圓形,長 10 公分,徑 4 公分;果鱗頂端向外彎曲。松樹類的毬果是松鼠囤積糧食的來源之一。
植物圖片
※※※※※※※※※※※※※※※
3.臺(tái)灣及己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臺(tái)灣及己
英文名稱:Oldham Chlorantus
學(xué) 名:Chloranthus oldhami Solms.
科 名: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e)金粟蘭屬(Chloranthus)
別 名:臺(tái)灣及己、四葉蓮、四季春、東南金粟蘭
原產(chǎn)地:臺(tái)灣
分 布:臺(tái)灣全島低海拔 500~1000 公尺森林中。
用 途:1.緣藝觀賞用:葉形四葉莖頂,花序亦生於莖頂,是名符其實(shí)的四葉一支花,深具觀賞價(jià)值。2.藥用:性味:全草:苦、平。效用:全草:活血袪瘀,解毒消腫。治經(jīng)閉,瘀血腫痛,風(fēng)濕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莖:高 30~50 公分;根莖橫走,側(cè)根密集;莖節(jié)明顯。
葉:葉對(duì)生,通常 4 片,兩兩對(duì)對(duì)生於枝端,紙質(zhì),卵形或闊卵狀近菱形,光滑,長 8~12 公分,寬 5~8 公分,邊緣有鋸齒。
花:穗狀花序生於莖端,有 2~3 分枝,花小,白色,苞片卵形,花後可結(jié)紅色梨形漿果?;ㄆ?4~5 月。
果:核果梨形或倒卵形。
特 徵:臺(tái)灣及己的四片葉子兩兩對(duì)生在莖頂,看起來宛如綠色的大花瓣,因此有「四葉蓮」的稱號(hào)。為多年生草本,高 30~50 公分;根莖橫走,側(cè)根密集;莖節(jié)明顯。葉對(duì)生,通常 4 片,紙質(zhì),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 8~12 公分,寬 5~8 公分,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生於莖端,有 2~3 分枝,花小,白色,花後可結(jié)紅色梨形漿果。花期 4~5 月。
植物圖片
※※※※※※※※※※※※※※※
4.臺(tái)灣鉤藤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臺(tái)灣鉤藤 更多臺(tái)灣鉤藤
英文名稱:
Hirsute Gambirplant
學(xué) 名:
Uncaria hirsuta Haviland
Nauclea formosana Matsum.
Ourouparia formosana (Matsum.)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Ourouparia formosanan (Matsum.) Matsum. & Hayata
Ourouparia hirsuta (Haviland) Yamamoto
Ourouparia uraiensis (Hayata) Hayata
Uncaria formosana (Matsum.) Hayata
Uncaria kawakamii Hayata
Uncaria uraiensis Hayata
科 名:
茜草科(Rubiaceae)鉤藤屬(Uncaria)
別 稱:
倒吊風(fēng)藤、毛鉤藤、鉤藤、吊藤、釣鉤藤、鷹爪風(fēng)、掛鉤藤、Neibu(泰雅)、Kuudi'ttu(排灣)
原 產(chǎn) 地:
臺(tái)灣、中國
分 布:
臺(tái)灣分佈中央山脈以西,主要產(chǎn)臺(tái)近郊如新店、烏來、三峽(插角)及中部臺(tái)中、蓮華池、霧社、嘉義、高雄、臺(tái)東等地,低至中海拔森林。其垂直海拔分佈於 1,000 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地區(qū),數(shù)量有限。
用 途:
1.作繩索代用品:莖皮堅(jiān)韌,可作為繩索的代用品。2.藥用:性味:帶鉤莖枝:甘、涼。效用:帶鉤莖枝:清熱平肝,熄風(fēng)定驚。治頭痛眩暈,小兒癲癇,姙娠子癇,高血壓癥;根:治風(fēng)溼關(guān)結(jié)痛,腰腿痛。
莖:
蔓性藤本植物;枝條方形,覆有軟毛。
葉:
葉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 10~13 公分,寬 4~6 公分,尖端銳形,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兩面被褐色粗毛;葉柄長 0.5 公分;托葉大卵形,兩裂。
花:
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花梗,腋生,苞片 5 個(gè),密覆軟毛,宿存;花冠筒漏斗狀,綠白色,長 1~1.3 公分,覆有軟毛;喉部無毛,裂片 5 或 4;雄蕊在花冠的喉部,花絲很短;花柱長約 1.8~2 公分,柱頭頭狀;子房密覆軟毛,紡錘狀,兩瓣開裂。
果 實(shí):
蒴果,熟時(shí)暗褐色至褐紅色;種子很多,細(xì)小,有翅。
特 性:
臺(tái)灣鉤藤為茜草科鉤藤屬蔓性藤本植物;枝條方形,覆有軟毛。葉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 10~13 公分,寬 4~6 公分,尖端銳形,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兩面被褐色粗毛;葉柄長 0.5 公分;托葉大卵形,兩裂?;榍蛐晤^狀花序,有花梗,腋生,苞片 5 個(gè),密覆軟毛,宿存;花冠筒漏斗狀,綠白色,長 1~1.3 公分,覆有軟毛;喉部無毛,裂片 5 或 4;雄蕊在花冠的喉部,花絲很短;花柱長約 1.8~2 公分,柱頭頭狀;子房密覆軟毛,紡錘狀,兩瓣開裂。蒴果,熟時(shí)暗褐色至褐紅色;種子很多,細(xì)小,有翅。臺(tái)灣鉤藤葉腋具鉤刺,因此稱為鉤藤。
植物圖片
※※※※※※※※※※※※※※※
5.四塊瓦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小椒草
英文名稱:Reflex Peperomia
學(xué) 名:
Peperomia reflexa (L. f.) A. Dietr.
Piper reflexum L. f.
科 名:胡椒科(Piperaceae)椒草屬(Peperomia)
別 名:豆瓣綠、豆瓣鹿衡草、豆瓣如意草、一柱香、巖筋草、瓜子鹿衡、四塊瓦、三年草、姖椒草、椒草、小胡椒草
原產(chǎn)地:中國大陸南部、馬來西亞、印度、澳洲、非洲、美洲等地及臺(tái)灣
分 佈:臺(tái)灣產(chǎn)於全境山地陰濕處及森林之巖壁、樹幹上自生,苗栗、臺(tái)中、南投、屏東,林下溼地、石上、樹幹上自生。南投清境農(nóng)場(chǎng)、溪頭有分佈
用 途:藥用:全草:辛、溫。效用:全草:行氣止嘔:全草:暖胃消食。治胸腹?jié)M悶,反胃嘔吐,宿食不消。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luò),健脾,止咳之效。治中暑,腹瀉,勞傷咳嗽,哮喘,痢疾,風(fēng)溼痹痛,疳積,跌打損傷,神經(jīng)衰弱。
莖:肉質(zhì)狀草本,高 10~25 公分,全株綠色;莖基部伏臥,節(jié)上常著生不定根,節(jié)間具縱走稜,多分枝。
葉:
葉柄短,被短柔毛,葉片通常 4片或 3 片輪生,肉質(zhì)狀,具透明腺點(diǎn),橢圓形或近圓形,長 0.9~1.2 公分,寬 0.5~0.9 公分,兩端鈍圓,無毛或嫩葉被疏毛,有不明顯 3 出脈。
花:
穗狀花序長 2~4.5 公分;總花梗與花序軸皆被毛;苞片近圓形,盾狀。雄蕊 2 枚,花絲短,子房 1 室,卵形,頂尖,柱頭頭狀,被短柔毛。花期 2~4 月及 9~10 月。
果 實(shí):漿果卵狀球形,頂端尖,長約 0.1 公分。
特 性:多年生肉質(zhì)狀草本,高 10~25 公分,全株綠色;莖匍匐性且有溝稜,在莖節(jié)發(fā)根,多分歧,分枝方形直立且被毛。葉輪生,通常一輪 4 片,卵形,鈍頭肉質(zhì),三出脈且具腺點(diǎn),幾無柄。穗狀花序單生,長 2~2.5 公分;花梗及穗軸有毛;苞片圓形,幾無柄。漿果卵形尖頭,端有毛。
植物圖片
※※※※※※※※※※※※※※※
6.甘藷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甘藷 土窯
英文名稱:Sweet Potato
學(xué) 名:
Ipomoea batatas (L.) Lam.
Convolvulus batatas L.
科 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Ipomoea)
別 名:
紅薯、紅番薯、甘薯、田薯、白薯、地瓜、山芋、紅苕、玉秋藷、番薯、金薯、甜薯、豬菜、過溝柴、鴨腳蹄、Boko(阿美)、Bun-gaa、Gahe(泰雅)、Borase(排灣)
原產(chǎn)地:熱帶美洲,臺(tái)灣於 17 世紀(jì)初,由福建傳入。
分 佈:臺(tái)灣全島平原及丘陵地皆可種植。
用 途:1.食用:塊根(地瓜)食用外,並為農(nóng)村養(yǎng)豬之主要自給飼料,甘藷葉可當(dāng)葉菜;葉莖可當(dāng)養(yǎng)豬的飼料。2.藥用:性味:塊根:甘、平。效用:塊根:益氣生津,補(bǔ)中和血,寬腸胃,導(dǎo)便秘。
莖:長蔓平均長 257 公分,莖徑平均 0.61 公分,綠色,無茸毛,節(jié)間長平均 8.02 公分。(葉、花、莖以臺(tái)農(nóng)72號(hào)為例)。
葉:
心臟形,綠色,葉長平均 14.3 公分,寬 15.4 公分,頂葉綠色,葉形粗大,葉柄綠色,長度平均 30.0 公分,無茸毛。
花:
開花期 10~12 月間,植株開花少。
果 實(shí):蒴果、卵形,極少見。
特 性:
甘藷為一年生草木。塊根肥厚,肉質(zhì)、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顏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有所不同,外皮長為紅色、黃色或白色,肉白色、黃色或紫色。莖平臥,稀纏繞。葉互生,通常為寬卵形。
甘藷種類繁多,原種不清楚。自古栽培在熱帶美洲,今日已成為世界各地的主要糧食作物。莖細(xì)長,匍匐於地上,葉心臟形,花冠紫色,與牽牛花的花朵相類似。根肥大,其塊根俗稱藷,澱粉含量很高。供食用或飼料用,也可作油炸等加工食品用,或酒精的原料,用途很廣。甘薯是一種旋花科植物的塊根,甘薯的發(fā)源地在美洲,後逐漸流傳開來。明代萬歷 21 年時(shí),福建長樂縣有一位華僑叫陳振龍,在呂宋(現(xiàn)菲律賓)看到甘薯味美適口、而且產(chǎn)量極高,是一種很好的糧食作物,當(dāng)時(shí)流傳著一首歌,"不愛靈藥共仙丹,惟愛紅薯渡荒年,漢人遠(yuǎn)來傳此種,陳氏父子取洋番"。歌頌這種高產(chǎn)的糧食作物,歌頌陳氏父子的功勞。
植物圖片
※※※※※※※※※※※※※※※
7.石竹(轎竿竹)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
石竹 更多石竹
英文名稱:Thill Bamboo
學(xué) 名:
Phyllostachys lithophila Hayata
科 名:禾本科(Poaceae)孟宗竹屬(Phyllostachys)
別 名:石生江南竹、臺(tái)灣石竹、石竹、石竹仔、石南竹、轎槓竹、轎竿竹
原產(chǎn)地:臺(tái)灣特有種
分 佈:特產(chǎn)臺(tái)灣中、北部海拔 500 公尺左右山區(qū),現(xiàn)廣泛栽培於臺(tái)灣中部海拔 500~1,500 公尺山區(qū)。
用 途:1.竹材用途:石竹的材質(zhì),堅(jiān)韌彈性佳,取來做扛轎的最佳材料,故又名轎槓竹。2.食用:石竹筍,味道鮮美,不亞於桂竹,阿里山奮起湖一帶亦有將其筍裝封於馬口鐵罐販?zhǔn)邸?.藥用:稈中層皮(竹茹):清熱利濕、除煩止嘔。
莖:根莖橫走而散開,稈單獨(dú),但密生,高 3~12 公尺,徑 4~12 公分,節(jié)間長 25~40 公分,節(jié)上長 2 小枝;籜面佈暗褐色塊狀斑點(diǎn);兩邊具軟毛;籜耳細(xì)小,頂端叢生粗大剛毛;籜舌半月形,芒齒緣;籜葉線狀披針形。
葉:
葉具柄,柄長 0.5~1 公分;葉 2~5 片簇生,長 7~20 公分,寬 1~2 公分,狹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尖,葉面滑潤,葉緣一邊密被粗毛,另一邊疏被粗毛;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主脈兩側(cè)各具 5~7 條側(cè)脈;葉耳不明顯;葉舌凹下,先端截形,具芒刺,不生葉耳;籜革質(zhì),外表被毛並具暗棕色斑紋,邊緣被毛;籜耳小或不明顯,被棕色剛毛;籜舌突出,先端被黃色柔毛;籜頂葉片長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全緣而略帶皺褶。
花:
花與果實(shí)未見,筍期 4~6 月。
果 實(shí):
特 性:稈單獨(dú),但密生,高 12 公尺,徑 12 公分以上,節(jié)間長 25~40 公分;籜面佈暗褐色塊狀斑點(diǎn);兩邊具軟毛;籜耳細(xì)小,頂端叢生粗大剛毛;籜舌半月形,芒齒緣;籜葉線狀披針形。葉 2~3 片簇生,披針形以至長方形,長 14~18 公分,寬 1.8 公分,葉面滑潤,葉緣一邊刺狀毛,一邊全緣;葉柄扁平,長 0.3~0.5 公分;葉舌先端截形,不生葉耳。
植物圖片
※※※※※※※※※※※※※※※
8.生根卷柏
※※※※※※※※※※※※※※※
資料簡(jiǎn)介
※※※※※※※※※※※※※※※
中文名稱:生根卷柏 更多生根卷柏 生根卷柏0
英文名稱:Doederlein's Spikemoss
學(xué) 名: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
科 名: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卷柏屬 ( Selaginella )
別 名:深綠卷柏、石上柏、山扁柏、大叩菜、梭羅草、地梭羅、金龍草、龍鱗草、地側(cè)柏、蝦麻葉、鍋巴草、巖青、巖扁柏、過路蜈蚣、大風(fēng)尾草、地柏草。
原產(chǎn)地:日本、中國大陸、琉球、臺(tái)灣
分 布:臺(tái)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陰濕處或林陰地帶。
用 途:1. 藥用:清熱解毒、抗癌、止血。全草可治癌癥及肝硬化。性味:全草:淡、涼、微澀。效用:全草:袪風(fēng),解熱,消腫,止痛,活血,袪瘀,抗癌。治肺炎咳嗽,咽喉腫痛,氣管炎,結(jié)膜炎,黃疸,肝炎,膽囊炎,乳腺炎,急性扁桃腺炎,肝硬化腹水,肺癌,鼻咽癌,肝癌。
莖:匍匐狀生長,長約 20-40 公分,主軸側(cè)生多回分枝,分枝處經(jīng)常著生根支體。
葉:葉二型,側(cè)葉和中葉各 2 行;側(cè)葉在小枝上呈覆瓦狀排列,同枝的兩側(cè)緊靠斜展,卵狀長圓形,長 0.3-0.5 公分,寬 0.15 - 0.2 公分,鈍頭,基部心形,葉緣內(nèi)側(cè)下方有微鋸齒,外側(cè)的中部以下幾全緣,兩側(cè)上方均有疏鋸齒;中葉 2 行,彼此以覆瓦狀交互排列直向枝端,卵狀長圓形,長 0.22-0.25 公分,寬 0.1-0.12 公分,先端漸尖具短刺頭,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中脈龍骨狀向上隆起,前后中葉的中脈相接成狹脊?fàn)睢?div style="height:15px;">
果:孢子囊穗常為2個(gè)併生于小枝頂端,長 0.3-0.8 公分,四棱形;孢子葉4列,交互覆瓦狀排列,卵狀三角形,長約 0.15 公分,寬約 0.1 公分,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鋸齒,龍骨狀。孢子囊近球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中部以上,或有的囊穗全為小孢子囊。
特 徵:匍匐狀生長,長約 20-40 公分,主軸側(cè)生多回分枝,分枝處經(jīng)常著生根支體。營養(yǎng)葉分中葉及側(cè)葉兩形,中葉側(cè)葉長卵形,葉尖具有芒刺;側(cè)葉向兩側(cè)平展,基部歪形,長 0.3-0.5公分寬 0.12-0.2 公分,營養(yǎng)葉上表面為深綠色,下表面則為灰綠色。孢子葉在枝端成四列之覆瓦狀排列,並形成穗狀,長約 0.2-0.5 公分。生長在中低海拔林下腐植質(zhì)豐富的陰濕處。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var. tashiroi Hayata
Crataegus indica L.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Crataegus indica L.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Rhaphiolepis indica Lindl.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用 途:1. 園藝觀賞植物:因葉形雅緻,質(zhì)地優(yōu)美,獲園藝界選定為庭園植物,植栽各地,成為本土行道樹、綠籬、庭園美化、防風(fēng)樹、地被植物、盆栽等用途。2. 樹皮可淬取染料:樹皮含鞣質(zhì),可取做染料。3. 花材用:花枝、果枝可供花材、盆栽等用途。4.食用:果可食用。5.藥用:性味:根、葉:微苦、澀、涼。效用:根:驅(qū)風(fēng)散熱,消腫,活血消腫,涼血解毒。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水腫,關(guān)節(jié)炎,凍傷,腳踝關(guān)節(jié)凍傷;枝葉:消腫去腐:治無名腫毒,'創(chuàng)傷出血,燙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
葉叢生於小枝條的先端,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 5~7 公分,寬 1.5~2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薄革質(zhì)或厚紙質(zhì),粗鋸齒緣,表面呈有光澤亮麗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中肋及側(cè)脈在表面不十分顯著,在背面則略隆起;葉柄長 0.2~0.3 公分。
花多數(shù),白色,有時(shí)略帶有粉紅色,徑 1~1.2 公分,呈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 6~8 公分,具有毛茸;苞片線形,長 0.6~0.7 公分,先端銳尖,邊緣有毛茸;花瓣卵狀菱形,長 0.7~0.8 公分,寬 0.25~0.3 公分,先端銳尖;雄蕊多數(shù),子房球形,花柱 2 枚;花期 6~8 月。
石斑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xì)長。單葉,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5~7 公分,寬約 1.5~2 公分,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基楔形並向下延生,葉尖突尖或鈍形,葉緣為粗鋸齒狀。花序?yàn)閳A錐花序,頂生,疏花,外被鐵褐色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6~0.8 公分;花萼為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被長緣毛;花瓣長菱形,長約 0.9 公分;雄蕊多數(shù);花柱 2 裂。果實(shí)為仁果,徑約 0.5 公分,球形,成熟時(shí)黑色。本變種之分布較廣,中國大陸亦產(chǎn)之,其葉呈楔狀倒卵形,乃易於區(qū)分。用途同恆春石斑木,果可食,根藥用,治跌打損傷,樹供栽培觀賞,為優(yōu)良的薪炭柴。
Arisaema formosana (Hayata) Hayata f. formosana.
Arisaema formosanum var. bicolorifolium T. C. Huang
用 途:1.觀賞:植株造型奇特,花苞像眼鏡蛇吐信,是臺(tái)灣全境陰溼地或林下常見的天南星植物。2.藥用:性味:塊莖:辛、苦、溫,有毒。效用:塊莖:燥濕化痰,袪風(fēng)定驚,消腫散結(jié)。治中風(fēng)痰壅,半身不遂,癲癇。
其花長於「佛焰苞」內(nèi),4~6月由葉柄基部抽出,花序軸向前漸變細(xì),花序軸末端直徑 0.1~0.2 公分,雌雄異株,也有少數(shù)雌雄同株,花莖較葉柄短,長 50~60 公分;佛燄苞基部呈筒狀,上部弓形,先端呈尾狀銳尖,長 12~15 公分,殘存性;雄肉穗花序?yàn)閳A筒狀,不含附屬體長 2 公分,絲狀線形,長 3~4 公分,每一雄花中皆有雄蕊 2 堆;花絲短,長僅 0.03 公分,花藥 2 室;雌肉穗花序亦為圓筒狀,不含附屬體長 2 公分,附屬體長約 7 公分,每一雌花中皆有子房及 1~9 枚倒生胚珠;三月至五月開花。
多年生中草本,假莖高10~60 公分,白至灰綠色,有時(shí)具紫褐色斑點(diǎn)。葉單生,直立,近葉長或略短於假莖,葉柄如莖狀,具紫黑色斑點(diǎn);小葉狹橢圓至橢圓形,輪生,先端漸尖,具短尾,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粉白色。其花長於「佛焰苞」內(nèi),4~6月由葉柄基部抽出,花序軸向前漸變細(xì),花序軸末端直徑 0.1~0.2 公分,雌雄異株,也有少數(shù)雌雄同株。漿果球形,未熟果綠色,熟果黃橙色,具少數(shù)種子。性喜適度日照而略溼潤之處,於路旁林緣略有土層之處可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