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我們?yōu)檎_的問題給出了錯誤的答案,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解決了錯誤的問題?!_素·艾可夫
無論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看似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例如溝通或者說是交流。問題會出現(xiàn)在總有人覺得對方講得不清楚、也有人覺得對方想法有問題聽不明白、還有一部分人總覺得對方做得不到位。
如果你有這種問題或者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看看這本書《麥肯錫結(jié)構(gòu)化戰(zhàn)略思維》,不僅僅只適合職場中人,也適合每個在群體里生活的人。
《麥肯錫結(jié)構(gòu)化戰(zhàn)略思維》作者是周國元,曾任職于麥肯錫、安永等多家國際知名咨詢機構(gòu),負責海外并購,也曾是線英語平臺UUabc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 。他還是高級管理人員培訓導師其戰(zhàn)略思維課程深受企業(yè)歡迎 ,學員遍布字節(jié)跳動、阿里巴巴、京東、百度、聯(lián)想、蒙牛、招商蛇口等知名企業(yè)。
在本書中周國元提出了易學易懂快速升級你的思維方式,4大原則+5步應用+10個習慣+12個要點圖解的方法,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輕松做出理性的決策、獲得確定的成果。
那么作者提出的結(jié)構(gòu)化思維是什么呢?就三點:“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p>
一切問題的解決根源就是認知,如何正確的認識到問題也就是如果真正地想明白問題。
一、“認知”和“知道”往往容易混淆,把假設當真知
一個人的優(yōu)秀往往先是思維能力的優(yōu)秀,所以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那么我就要做到把問題想明白。
只有當意識到偏誤和闡述視角等認知邊界的存在,才能在判斷時做出及時調(diào)整。美國學者企業(yè)家戴夫·格雷(Dave Gary)在《閾限思維》(Liminal Thinking)中給出從思維變化入手改變生活方式的至簡三步:認識到自我的無知,尋求深度理解,在理解后做不同的事情。其中,認識到自我的無知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而史蒂夫·喬布斯說過:“只有往回看的時候你才能看到成功的關鍵點,往前看卻是一片茫然。因此你必須相信那些未來的關鍵點會連接起來。你必須相信你的那些所謂的直覺、命運、生命、因果等。這種信任從來沒讓我失望過,也真的徹底改變我的生活?!彼?,喬布斯是個能移動時間軸的偉大思辨者。
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不確定的社會,各種各樣的信息飛滿天,有些信息只是起到了傳達的作用,而并非是讓人得到真知,所以,一個缺乏思考的人往往會誤認為每個呈現(xiàn)出來的信息都是真的,并直接效仿與使用,或是成為自己做事的一種行為模式。
這里作者給出一個方法:麥肯錫五步法:“定義問題”、“結(jié)構(gòu)化分析”、“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交付”。
所以,首先“想明白”極其重要,然后要分析的這件事值不值推敲,是否故事線路清晰、論述邏輯嚴謹、支持每個數(shù)據(jù)點的推理。
如果可以,接下來我們就說明白,我們想要表的意思。
二、所有的溝通都是從“說明白”開始
電影《黑客帝國》中有一段經(jīng)典對白,當時,人類反抗組織船長墨菲斯被探長們抓捕并遭受了嚴刑拷問,大反派史密斯探長給墨菲斯打了麻醉注射藥物讓他說真話,自己卻只高談闊論對人類的各種不滿。審問并沒有審出人類反抗組織的具體位置,史密斯探長大怒并責問為什么注射的藥劑不起作用。在場的布朗探長無可奈何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可能我們正在問錯誤的問題……”
交流不僅是回答問題、也可以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當你能夠“想明白后”,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
1、“問正確的問題”是指在討論或調(diào)研的過程中,管理者能夠根據(jù)具體上下文深入探究關鍵信息點的作用,通過問相關問題能加深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并最終產(chǎn)生商業(yè)洞見的一種能力。
2、“問正確的問題”對提問者的綜合素質(zhì)有較高的要求,是提問者具有思考深度的體現(xiàn),也是掌握結(jié)構(gòu)化戰(zhàn)略思維后能夠順利推進項目的關鍵。在對要解決的問題定義本身理解無誤的前提下,問正確的問題可以引導更深入的討論。這種縱深或橫向“挖”的深度思考能力,經(jīng)常會產(chǎn)出之前提到的“下一層面的細節(jié)”,幫助我們提煉出真正的洞見。而缺少了這種問問題的能力,之前所有切分等技巧都只會停留在形式上的敷衍層面。
在交流中“說明白”可能對于某些人來說很很容易,但是做到“高效地說明白”可能絕非易事。
第一,溝通是雙向甚至多向的。我們能清晰、簡潔地單向發(fā)送信息只是溝通的第一步,還要傾聽、反饋和引導互動,最終達成共識。
第二,溝通是多層面的。內(nèi)容包括信息、洞見甚至個性化的情緒和情感。溝通的高手往往擁有融入個人情感的鮮明風格,將溝通上升到藝術層面。
第三,溝通也是多形式的。僅商務溝通就可以有好幾種呈現(xiàn)形式,如口頭陳述、文檔備忘錄、開會常用的PPT和白板演示等。能根據(jù)實際情況而選擇適當?shù)臏贤ㄐ问揭残枰獙崙?zhàn)的磨煉。
很多事說明白,達成共識后,才能去實踐想要的結(jié)果。
三、實踐見“真知”,方能看到正確的結(jié)果
只有兩種可能的結(jié)果:如果實驗證明假設是正確的,那么你就找到了一個規(guī)律;如果證明是錯誤的,那么你就有了一個新發(fā)現(xiàn)。——恩里科·費米
作者在解決這個問題中,告訴我這五點:為什么(WHY)、用什么(WHAT)、怎么解決(HOW)、為什么是你(WHO)、投入產(chǎn)出(HOW MUCH)
300年前,蘋果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追問“為什么”才有了后來的理論;19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倫琴(Roentgen)做常規(guī)實驗時發(fā)現(xiàn)了穿透厚書本的射線,追問之后發(fā)現(xiàn)了X光;20世紀40年代,埃德溫·蘭德(Edwin Land)聽到3歲女兒問“為什么照相要等相片呢”,于是就有了設計寶麗來(Polaroid)快速成像的靈感。
很多人蘋果砸在頭上,是“嗷”一聲喊疼后,將蘋果撿起來開心地吃掉了,而不是思考后,提問然后去實驗。很多事情亦是如此。
這就是作者最后提出的“做到位”,做事的時候不要只是想想,或者還沒有想明白就發(fā)表一些沒有依據(jù)的言論,更或者是直接去做,不計后果,當然結(jié)果不會稱心如意。
《麥肯錫結(jié)構(gòu)化戰(zhàn)略思維》這本書把許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同時簡單易懂,需要做的是認真地閱讀與思考,書里面提及到“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對我們工作尤其是新入職的人員,起到了高效且積極的作用,加速了自己的成長,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成長中,生活中的你也可以試一試這種方式方法。
提升與改變都是從認知的思維模式開始的,不妨從這三點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