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江邊鳥
從文化廣場回家,路過太白樓,太太說還沒登上過太白樓哪,今天就陪著太太登上太白樓去看看,其實太白樓我是登臨過幾次了的。
濟寧太白樓,位于濟寧市古運河北岸的太白中路。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底層是高大寬敞的磚制臺基,有城墻垛口,聽說此地原是濟寧古城墻所在。
登臨太白樓是免費的,疫情期間,要掃碼,戴口罩。
從正面臺階登上城樓,但見花木繁茂,濃蔭密布。太白樓建筑在高約4.5米的臺基上,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站在城墻上,古運河迤邐而過,城下是太白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構(gòu)成一幅悠遠而又現(xiàn)實的畫面。
太白樓,是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現(xiàn)為李白紀念館。濟寧太白樓,原是唐代賀蘭氏經(jīng)營的酒樓,大詩人李白一家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時,就居住在酒樓前,每天在酒樓飲酒消遣,揮灑文字,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賀蘭氏酒樓也因李白經(jīng)常光顧而名聲大振,生意興隆。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并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于世。明洪武年間,濟寧左衛(wèi)指揮史狄崇修建濟寧州城墻時,依原樓樣式,將太白酒樓移遷于南城墻上,并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后于明、清、民國間歷代重修,太白樓延存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的太白樓是1952年在舊城墻上重建的。
太白樓坐北朝南,面寬7間,東西長80米,南北進深13米,高15米,樓體為兩層重檐歇山式建筑,紅墻灰瓦,朱欄游廊環(huán)繞,斗拱飛檐,雄偉壯觀,系古樓閣式建筑。二層檐下正中懸扇形“太白樓”楷書陰刻匾額。
一尊白色的李白雕塑聳立在樓前,只見那詩人以閑適自然的姿勢,昂首仰望星空,足踏大地,長髯飄逸,腰系寶劍,左手扶劍,右手擎杯,氣宇軒昂,有才氣超然之感。表現(xiàn)出詩人獨酌時的灑脫神情和及時行樂,消極遁世的復(fù)雜思想。
樓外庭院內(nèi)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靜靜地挺立著,青松掩映,竹影婆娑,花木扶疏,方磚鋪地,花墻環(huán)繞,臺階曲折,古樸典雅。除了不甘寂寞的鳥兒嘰嘰喳喳,古樸的庭院里一切都那么靜謐。這里有乾隆皇帝《登太白樓》等50余塊碑碣聳立,李白初到濟寧時寫下的“壯觀”二字的斗字方碑,灑脫飄逸,字如其人。院落里還不時有市民前來游覽,拍照留念。
樓后有一座方碑,正面雕刻著唐詩三百首,背面雕刻著《李白任城縣廳壁記》。
進入太白樓,一樓正廳中間是一座帶有電視屏幕的屏風,原來大廳中是李白畫像,現(xiàn)在被這個大屏風代替了。四周墻壁上有李白生平介紹。
李白(公元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別名李十二,唐代詩人。祖籍隴西成紀,5歲入蜀,25歲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42歲奉詔入京,62歲仙逝。李白36歲時來濟寧,濟寧是詩人寓家時間最久,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詩人李白善詩好飲,世傳其詩千余首,清新俊逸,灑脫豪放,豪氣上沖云霄,下振海岳,不少名篇成為千古絕唱。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靜夜思》、《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李白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背景墻都是一些精致的木雕,雕刻的是濟寧的有名景色。有許多的展板,大廳屏風后就是李白的詩作,大廳西側(cè)壁上是《任城縣廳壁記》,大廳東側(cè)壁上是《李白酒樓記》。
左右兩邊大廳有許多的展板,有“追古太白樓”、“千古李杜情”、“太白贊物”、“太白頌酒”、“太白仙蹤”、“太白入魯”等。
樓內(nèi)存有李白《清平調(diào)》長卷,《送賀八歸越》狂草橫幅。陳列著歷代名家編撰的李白文集、當代書畫家的作品等。
二樓回廊的墻壁上嵌著歷代碑刻,李白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烙印在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印記。李白詩詞的力量,既有陽春白雪的傳統(tǒng)韻律,又是下里巴人的坊間傳唱。李白文化作為一種被廣為認可的文化,更有深入調(diào)研的必要。
二樓大廳為書畫展覽,主要展板有“研究太白”、“浪漫太白”、“豪邁太白”等和許多的展柜。展柜內(nèi)有歷代名家編撰的李白集和文章,以及當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
濟寧太白樓內(nèi)眾多的文物,林立的歷代刻石,歷史名人所留的題詠不勝枚舉。樓內(nèi)現(xiàn)存唐、金、元、明、清歷代名人題詠260多篇,題詠作者達200余人,館藏歷代原始刻石50余塊,遍布于太白樓樓上、樓下、四周墻壁及院內(nèi)平臺之上。
李白一首痛快淋漓的詩: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fù)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李白外出時寫就的《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fù)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姐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fù)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濟寧太白樓因為李白而成為濟寧千秋獨步的歷史名樓,太白樓獨有的文化內(nèi)涵,使這座充滿了詩歌氣息和文化韻味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懷和唐風遺韻的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