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喜怒哀樂,非常接近于怒的是生氣。所謂生氣,就是因不合心意而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緒。在日常生活中,不合心意的事情是隨時會遇到的。孩子不聽話,孩子學習不認真被老師批評了,在單位受了不公正待遇,開車出門堵車或被別人強行超車,辦事時遇到態(tài)度不好的工作人員,發(fā)博時遇到無理可講的嬸嬸,等等。因此,不愉快的情緒也會時常產(chǎn)生。
生氣是一種不良情緒,或許人人都懂。生氣的實質(zhì)“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人最愚蠢的行為和情緒?;蛟S很多人沒想得那么深刻。
醫(yī)學研究表明,生氣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是全方位的,經(jīng)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10大害處:氣血上沖傷腦,情緒不平靜傷神,顏面憔悴傷膚,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內(nèi)分泌,心跳加快傷心,呼吸急促傷肺,肝氣不暢傷肝,腎氣不暢傷腎,消化功能紊亂傷胃,肝郁痰凝、沖任失調(diào)傷乳房。
因此,若要健康,先從遇事心平氣和做起。遇事不生氣,首先要讓自己的胸懷變得更寬廣?!包S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鳥飛天外山如鏡,人到云中海似杯?!毙貞褜拸V了,包容心大了,自然不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
遇事不生氣,要始終保持理性的頭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先想一想,值不值得計較和生氣。對孩子,心平氣和的教育比生氣更有效。生氣并不能改變什么的,何必生無用之氣?與一個素質(zhì)低下的人計較,不也把自己的素質(zhì)降低了?
遇事不生氣,要學會保持微笑。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坦然自若,淡淡一笑了之。這是你的修養(yǎng),這是你的風度。有時候,淡淡一笑的“殺傷力”比怒發(fā)沖冠更大。
道理易懂實際難,這世上,或許找不到一個不會生氣的人。生了氣,要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用各種方法盡快排解不愉快情緒。不能耿耿于懷,更不能生悶氣。生悶氣比發(fā)怒的危害更大。游泳的路上與一友談起這個話題,與友約定共同做一個實驗:是否一天中不生一次氣。
生氣除了主觀原因,還有客觀原因。這個客觀原因,就是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成員的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了,在人際交往中所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緒必定大為減少。
原文地址:《誰能做到不生氣》作者:誠厚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