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那就是我喜歡那些帶著芳草氣息帶著詩意沉靜的中草藥名:白茯苓、漢宮秋、水半夏、忍冬花、山茱萸、雪見草、杜仲、白芷……
那一草一花,一秋一夏,一山一水,都在那過了火的忍了熱的粗砂藥罐里面沸騰過,取了天地的精華,取了大自然的造化,平了我的心火靜了我的性情。
我喜歡聽那些草藥在藥罐里咕嚕咕嚕煎煮的聲音,喜歡聞著滿屋飄滿草氣藥香,恍惚著自己好像入了詩進了畫。
捧一盅濃黃黑的湯藥,有點自憐自怨,琴棋書畫,草香彌漫,一般齊全。
我喜歡看那老中醫(yī)在搭脈時專注的神情??粗绱藢V匕衙},我想,中醫(yī)大概是世界上是唯一能用感受來體會患者身體疾苦的一種療法吧。他會透過望、聞、切、問,這簡單的四個字,在簡單的交流中,掌握了我傾訴的苦痛,不需要在大口罩后面嚴肅的提問,也不需要用那些昂貴的冰冷的儀器來檢查判斷我的身體。老中醫(yī)一般話語不多,沉默中已經(jīng)胸有成竹,掌握了病情,尊重了隱私,開出了藥方。
所以,每當我有點不舒服,想養(yǎng)養(yǎng)身體養(yǎng)養(yǎng)性情,就會去中藥店鋪看中醫(yī),細細地訴說我的苦痛,靜靜的讓他把脈,聽他用古老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專業(yè)語言輕言細語的分析病情和原因,然后看著他在藥方子上,一筆一劃的寫下那些溢滿著詩情畫意的草藥名,清清楚楚的標注幾兩幾錢,是直接熬煎,還是要炒熟再用,是空肚喝還是飯后喝,先開三副藥吃著看看,還有要注意服藥的時候要戒生冷忌蒜辣等等。然后,才把方子遞給我去柜臺那邊抓藥。
每當這時,我就會先拿著方子一遍遍讀哪些藥名,只覺得唇齒生香,仿佛沁入到了心底,直到店員不耐煩的喊我遞單子。
我站在柜臺前,目不轉睛的看著店員打開那些小小的藥屜,對照方子,拿著小秤,一樣一樣的把藥草秤過,倒在一張古色古香的方紙上,一一包好后,系上線打個結(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成用專業(yè)藥袋了)交給我。
拎著藥包回家的路上,一陣陣藥草清香撲鼻,驅散了這塵世中的污濁之氣,感覺自己神清氣爽,那病痛也就好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