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近日印發(fā)《關于深化擴權賦能強縣改革增強縣域發(fā)展活力的實施意見》,通過若干改革舉措,進一步擴大縣域發(fā)展自主權,推動縣域經(jīng)濟做大做強。
近年來 ,省管縣成為政府改革熱議的話 題 之一 ,改革 的 目的是為了增強縣域經(jīng)濟的活力 ,減少了行政中間層次和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縣級行政特別是財政自主權、避免了地市一級對縣級的政策截留,使得廣大農村地 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起來 。據(jù)了解,省管縣改革很重要的是財政省管,截至2011年底,全國27個省份在1080個市縣實行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約占全國縣級總數(shù)的54%。2021年9月23日,河南省政府發(fā)布《通知》,拉開了當?shù)厝嫔罨∝斦惫芸h財政管理改革序幕?! 锻ㄖ访鞔_,按照放權賦能的原則,財政直管縣的范圍由目前的24個擴大至全部102個縣(市)。
擴權省管下放權力
湖北省將向市、縣兩級再下放一批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參照仙桃、潛江、天門3個省直管市,將設區(qū)市部分行政權力事項下放到79個縣、縣級市和參照縣市管理的區(qū)。為了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將深化開展“縣直報省、省直達縣”改革。
將參照財政直管的模式,發(fā)改、科技、經(jīng)信、財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yè)農村、商務、文化和旅游、林業(yè)等12個部門,將深化開展此項改革。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有明確規(guī)定外,原需經(jīng)設區(qū)市審核、報省審批或管理的事項,原則上由縣級直接上報省審批或管理。
省經(jīng)信廳起草形成了全省實施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戰(zhàn)略三年(2021-2023年)行動方案,對標全國百強縣(市),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三百”梯隊縣市。方案細化實化“三百”目標、重點任務及措施,全面推進和支持經(jīng)濟強縣創(chuàng)優(yōu)爭先,打造一批高質量發(fā)展增長極,引領全省縣域經(jīng)濟突破性發(fā)展。重點支持十個縣市區(qū)搶抓國家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機遇,堅持因地制宜,重點支持10個示范縣市(陽新縣、紅安縣、大悟縣、南漳縣、監(jiān)利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赤壁市、宜都市)圍繞“壯大縣域經(jīng)濟,推進產城融合發(fā)展”、“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加快智慧化改造,提升縣城智慧化水平”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試先行,打造縣城城鎮(zhèn)化建設“頭雁”形成示范,爭取部分試點在全國能形成示范。
由來據(jù)了解,湖北省現(xiàn)任書記和省長長期在沿海大省浙江、山東任職,兩地省管縣試點起步早,縣域經(jīng)濟實力強,省直達縣效果明顯。
浙江省
浙江省是我國縣域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全國經(jīng)濟百強縣數(shù)量穩(wěn)居前列, 創(chuàng)造了蕭山、義烏、溫嶺、安吉、嘉善、慈溪等眾多極具影響力的縣域發(fā)展典型模式,其經(jīng)驗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先進性和借鑒價值。
1953年起對全省各縣、縣級市開始省直管財政。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市管縣改革以來 ,在浙江省內除了寧波市嚴格遵守市管縣體制外 ,絕大部分地級市僅僅是在形式上實行市管縣 ,而實際上仍然延續(xù)著省管縣 的格局 。1987年 ,由省財政廳牽線搭橋 ,采取 富??h 與貧 困縣結 對 的辦 法 ,先后 結 成 余 杭一 磐 安 ,鄞縣一 景 寧 ,紹 興 一云 和 ,蕭 山一 泰順 ,嘉 興一 常山 ,嵊縣一松 陽六 個對子 ,制定 了《關 于扶持六個試 點 縣 開發(fā) 山 區(qū) 經(jīng) 濟 若 干 財 政 稅 收 政 策 的意見 》。1994 年 ,浙 江省 根據(jù) 國務 院關于實行 分稅制 財政體制的決定精神 ,結 合改革開 放 以來財政 體帶革 的實 踐 ,為 了保證 省 有一定 的調 控 能力 ,定分稅 制財政體 制時 ,省 財政 從 1994年起對'縣 (市 )財力增量 集 中了 “兩個20%”,即地方收 入 增 收 額 的20%和 稅 收 返 還 增 加 額 的 20%。對 少數(shù)貧 困縣和海 島縣適 當照顧 。浙江省 11個市除寧波因計劃單列,全部都得到省財政資金支持 。2004年,浙江省理論研究部 門 的專家學者把浙江省管 縣 財政體 制作為佐 證 ,提 出 了“撤銷市一級 ,或把市一級 改為派 出機 構 ”;“增省撤 市 ,設 立 中央 、省 、縣三 級政府 ”;“虛 市弱 鄉(xiāng) ,把 地級市、鄉(xiāng)鎮(zhèn) 分別作為省 、縣的派出機 構”等 等諸如此類 觸及行政體制 改革 的設想 。
山東省
1992年 1 2月 ,省 委 做 出 決 定 實 施 “內外開拓,縱橫突破, 縱抓集團,橫抓強縣” 戰(zhàn)略,將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 2 6 個 縣 市 區(qū) 和 1 0 0個鄉(xiāng) 鎮(zhèn) 作 為全省的強縣(市區(qū))、強 鄉(xiāng) (鎮(zhèn) ),給予政策扶持,促其加快發(fā)展。2 0 0 3年 1 1月 ,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縣域經(jīng)濟工作會議,會議緊緊圍繞全面建 設小康社會,確 定 實 施 “三個突破” 和 “雙 30”工 程 ,實施促強扶弱帶 中間的縣域經(jīng)濟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2009年納入山東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試點范圍的20個縣(市)為:商河縣、高青縣、萊陽市、安丘市、金鄉(xiāng)縣、泗水縣、郯城縣、平邑縣、寧陽縣、莘縣、冠縣、曹縣、鄄城縣、夏津縣、慶云縣、惠民縣、陽信縣、利津縣、榮成市、莒縣。2017年新增納入改革試點范圍的縣(市)為:平原縣、寧津縣、平陰縣、沂源縣、墾利縣、棲霞市、臨朐縣、梁山縣、東平縣、五蓮縣、蘭陵縣、蒙陰縣、陽谷縣、東阿縣、無棣縣、單縣、鄆城縣。2019年,開通“省級領導直通車”,各縣(市、區(qū))每年提報1個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直接呈報省委省政府,實行主管或分管領導提級調度,涉及重大事項和建議,縣委書記可直報省委。
加大重大項目支持力度通過產業(yè)基金方式加大對鐘祥項目引進的支持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縣域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的相關戰(zhàn)略部署,我省從省級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中單列100億元(其中長江產業(yè)基金出資80億元),設立支持縣域產業(yè)發(fā)展引導基金,支持市縣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傳統(tǒng)產業(yè)改造升級項目和新興產業(yè)的培育項目。
截至目前,經(jīng)長江產業(yè)基金管理委員會核準,長江產業(yè)基金已同潛江、黃石等地合作發(fā)起設立第一批,第二批11支縣域基金已完成仙桃、孝感縣域基金的設立工作,剩余9支(含荊門)縣域基金的設立工作正在推進中。觀察:在浙江已經(jīng)實施省管縣模式并證明成功 了的地方可以繼續(xù)保 留,但在其他省區(qū)是否應保留市管縣模式 。起碼可以先期保留地級市對縣 (市 )的人事任免權和業(yè)務指導權 ,下放財權和事權。79個縣、縣級市和參照縣市管理的區(qū)名單(按湖北省統(tǒng)計年鑒中2019年湖北79縣市區(qū)GDP排名)排名 指標名稱 GDP(億元)
1 黃陂區(qū) 1071.09
2 新洲區(qū) 951.61
3 江夏區(qū) 948.80
4 仙桃市 868.47
5 潛江市 812.63
6 襄州區(qū) 735.33
7 大冶市 680.69
8 宜都市 679.24
9 漢川市 677.63
10 棗陽市 674.91
11 天門市 650.82
12 鄂城區(qū) 618.11
13 枝江市 580.69
14 鐘祥市 561.03
15 夷陵區(qū) 541.67
16 曾都區(qū) 535.54
17 當陽市 509.19
18 赤壁市 466.85
19 京山市 430.10
20 孝南區(qū) 429.59 21 華容區(qū) 423.21
22 谷城縣 408.43
23 東寶區(qū) 406.81
24 蔡甸區(qū) 400.53
25 應城市 396.22
26 老河口市 388.66
27 咸安區(qū) 381.77
28 恩施市 379.52
29 麻城市 374.13
30 宜城市 367.73
31 廣水市 356.56
32 荊州區(qū) 350.05
33 松滋市 343.78
34 沙洋縣 335.85
35 公安縣 332.35
36 武穴市 324.47
37 監(jiān)利縣 310.04
38 洪湖市 306.15
39 南漳縣 296.39
40 丹江口市 290.6141 陽新縣 290.43
42 嘉魚縣 288.96
43 隨縣 270.12
44 蘄春縣 265.61
45 安陸市 260.70
46 黃州區(qū) 258.54
47 浠水縣 251.03
48 黃梅縣 247.12
49 石首市 223.49
50 云夢縣 215.44
51 利川市 204.89
52 紅安縣 199.11
53 大悟縣 182.76
54 遠安縣 181.79
55 鄖陽區(qū) 166.86
56 通城縣 166.06
57 秭歸縣 164.49
58 長陽縣 159.38
59 羅田縣 158.85
60 崇陽縣 153.3461 孝昌縣 139.06
62 通山縣 137.99
63 ??悼h 137.01
64 興山縣 130.58
65 巴東縣 127.46
66 團風縣 122.25
67 英山縣 121.62
68 建始縣 120.48
69 房縣 119.56
70 江陵縣 115.90
71 竹山縣 115.28
72 梁子湖區(qū) 98.74
73 咸豐縣 96.18
74 鄖西縣 92.55
75 來鳳縣 84.66
76 竹溪縣 84.54
77 五峰縣 81.76
78 宣恩縣 79.05
79 鶴峰縣 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