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家
新
線
干
HAPPY NEW YEAR
懷念父親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樹枝綻出新綠,小草長出嫩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
吃過早飯,我和妻兒收拾好昨天已準備的祭祀物品,下樓乘車,準備去給父親掃墓。
父親的墳墓在離家?guī)资锏囊粋€山溝里。2015年春父親去世,我們全家人經(jīng)過商議,沒有把父親送回老家安葬,而是在離縣城不遠處新選了一塊墓地。此處地勢寬闊、平坦,背有靠山,前有看山,不遠處一股清泉從山谷深處流出來,在這里拐了一個彎逶迤而去,樹林茂密,環(huán)境清幽,一派鳥語花香,比老家的墳地環(huán)境好多了。父親為了家庭、兒女勞碌了一輩子,去世了,理應有一個好的墓地安息,這也是我們做兒女的心愿。
我們來到父親的墓地時,是上午十點多鐘。先把祭祀用品放下,把墳墓上的一些枯草拔除,又添了幾鍬新土。整理完畢,又仔細的把墳前的小石桌打掃干凈,祭祀用品一一擺上去。父親愛喝酒,我特意買了一瓶,給他倒上…因防火責任重大,我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上墳不燒香不帶火,鮮花祭祀,文明祭祀。
跪在父親墳前,回憶起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音容笑貌,不由得悲從中來,我流下了思念至親的熱淚。啊,父親,您放心吧!今天,您牽掛的孫兒已經(jīng)長大,老母親安享晚年,全家人正按照您的意愿生活,您可以安息了!
父親的童年充滿了苦難:六歲喪母,和大他兩歲的哥哥跟著老實巴交的父親艱難度日。據(jù)父親講,那時我們家是村里最窮的人家。由于爺爺沒有文化,又太過老實,因此常受人欺負,往往是干的最多,得的最少。那時,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給生產(chǎn)隊放牛、放羊、割草、砍柴,去地里勞動,侍弄莊稼,一年四季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稍谇锾旆旨Z食時,生產(chǎn)隊長總要以各種理由克扣一些。許多好心的鄰居為爺爺叫屈,讓他找生產(chǎn)隊長去評理。可笨嘴拙舌的爺爺不會和人爭論,只是憨厚地說:“不用了,吃虧人常在世”。這句話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和做人的準則。
爺爺雖然對村人憨厚、老實、善良,寬以待人,但對兩個兒子卻要求極嚴。經(jīng)常教育伯父和父親:雖然窮,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錢財千萬不能要,要有做人的骨氣和自尊,要勤儉持家。伯父和父親深受爺爺?shù)挠绊?,也都是勤勤懇懇,與人為善,承襲了爺爺愛勞動,能吃苦,睦鄰里,重勤儉的山人遺風,為我們下一代人做出了表率,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每當談起童年的苦日子,父親總會感嘆:“我們父子三人吃的苦、遭的罪,全村沒人能比得上”。
父親終于熬到了十八歲,在一次征兵中被幸運選中,那是艱苦的1960年。臨別時,爺爺、伯父一同為父親送行,淚眼相望,父子三人抱頭痛哭。父親生平第一次從里到外穿上了嶄新的軍裝,坐上了火車。剛上火車,接兵干部就給每個新兵發(fā)了六個白面大饅頭作干糧。父親饑餓難耐,在家時根本見不到白面饅頭,剛到手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等火車走了一半的路程,接兵干部讓大家吃干糧時,發(fā)現(xiàn)父親坐著不動,過去一問,父親才不好意思的說因為肚子太餓,饅頭剛分到手就吃光了。接兵干部笑笑,只得又給他多發(fā)了一份。每次講到這里,父親都會說:“在家時窮慣了,缺吃少穿,粗茶淡飯,哪能吃上白面饅頭。那次的饅頭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饅頭?!?/span>
父親當兵的地方在首都北京一一昌平縣(現(xiàn)在的昌平區(qū))南囗鎮(zhèn),是坦克兵。走進軍營,讓他大開眼界,開闊了視野,補習了文化,強健了體魄,增長了才干。由于在部隊服役期間伙食好,營養(yǎng)足,父親的身高兩年間從參軍時的1.7米一下子竄到了1·8米。難怪后來父親探親回家時,爺爺和伯父竟沒能認出來。當意識到站在門囗的這個身材魁梧的軍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親人時,爺爺和伯父才反應過來,趕緊抱住了激動的父親,父子三人又一次相擁而泣。聽父親講,他后來帶爺爺和伯父到北京旅游,參觀了天安門、故宮、長城、十三陵等名勝古跡,品嘗了老北京的民間小吃,并在部隊招待所住了十多天,參觀了軍營,爺爺高興的很。回到村里后逢人就說:“我這輩子算是沒白活,看了皇帝住的金鑾寶殿,吃了皇帝吃的宴席”。言辭中透露出了極度的興奮和滿足。
父親退伍后,被分在了本縣嶺上國營牧場。由于父親肯吃苦,工作踏實,出身好,又受過部隊的培養(yǎng)和教育,因此深得領導信任。一次,縣郵電局招收工人,要求各單位推薦思想好、作風正、肯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青年,領導第一個就推薦了父親。于是,經(jīng)過批準,父親離開了牧場,穿上了郵政綠的服裝,當上了一名郵政投遞員。郵局分給父親的是全縣條件最差、最難走的步班郵路,好像要存心考驗父親的意志。但倔犟的父親從不服輸,默默的接受了這份任務。從此,這條偏僻、難走、漫長的鄉(xiāng)村小路上,經(jīng)常能看到父親的身影:挑著一擔沉重的包裹、郵件、報紙,獨自前行,這一走就是三十年。一年四季風霜雨雪,酷暑烈日,除了節(jié)假日,天天奔波在這條全縣海拔最高,路況最差,最難走的郵路上。隆冬時節(jié),朔風怒吼,寒冷刺骨,滴水成冰。遇到過不去的冰河,他只能脫去鞋襪,挽起褲腿蹚過去。冬天的冰河冰冷刺骨,堅持走到對岸,雙腿凍的發(fā)木,感覺不像是自己的腿腳了。獨自行走在荒山野嶺,風雪彌漫,看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坑,上山時是自己的腳印,返回時還是自己的腳印,真正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筆下的老翁獨釣的是冬天的清閑與詩意,父親則不然,沒有一絲閑情逸致。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養(yǎng)家糊囗,他必須與惡劣的天氣斗,必須把工作干好,家人才有飯吃。夏天,或遇大雨滂沱,山洪暴發(fā),把全身淋個透濕是常有的事,但他所送的郵件卻沒有一件丟失或打濕。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的奔波在這條郵路上,一年買十幾雙膠鞋,每雙都破爛的不能再穿。由于所去的投遞點大多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jīng)濟落后的小村莊,有的僅有幾戶、十幾戶人家。有的投遞員笑父親太老實,對他說:“偏遠的投遞點不用天天去,三、五天去一次就行”。但父親卻從未偷懶過,三十年如一日,嚴格按照郵局排單上的投遞點挨個去送郵件,從沒有發(fā)生過延遲、錯投、丟失的現(xiàn)象。
父親踏實肯干、求真務實的嚴謹工作作風,贏得了郵局干部職工的一致好評。年終評勞模,父親總是第一個被評為“特級勞?!薄跋冗M工作者”。到后來,父親似乎成了獲獎專業(yè)戶,單位給他發(fā)的獎狀貼滿了家里的墻壁。我清楚,那一張張不同時間、不同顏色、不同內容的獎狀,就是父親踏實工作,清白做人,敬業(yè)奉獻的真實寫照。他一再教育我們兄妹:干事情要認真負責,踏踏實實,熱愛本職工作,要對得起自己掙的這份錢”。在我眼里,父親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郵電職工,掙著一份微薄的工資養(yǎng)家糊囗,但他是我最尊敬和愛戴的人。
因為經(jīng)歷過苦日子,父親生活很節(jié)儉,尤其是對自己,甚至有些苛刻。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郵局發(fā)的工作服,除了抽包煙覺得奢侈,生活上總是能省則省,能儉則儉,衣服、鞋子總穿了又穿,舍不得買新的。他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也深深感染著我,影響著我,長期以來我也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不亂花錢的習慣。
2000年,父親辦了退休,離開了他工作了幾十年的單位,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雖然不再每天去上班了,但父親心里卻經(jīng)常掛念著他的單位、同事,隔幾天總會去看看,眼神中透著深深的眷戀。他最喜歡的事就是看《人民郵電》報,《山西郵電》報,時刻關心著國家的郵電事業(yè),為郵電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而欣喜,而歡呼。每年的九九重陽節(jié),郵局都要組織退休老職工老干部聚會,聚餐、體檢、座談等,給退休職工送溫暖,獻愛心。每到這天,父親就格外高興,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吃飯,整理要帶的東西,然后早早趕到聚會的地方,和以前的同事一起體檢、聚會、座談,高興的象個孩子。他們一起參觀新修的郵電大樓,觀看先進的郵件自動分揀設備,和郵電學校畢業(yè)的年輕職工談心,感受著郵電事業(y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變化,心中充滿歡喜?;氐郊遥d奮的父親總會深有感觸的說:“感謝國家的政策好,對我們退休職工很關心,又漲工資,又發(fā)福利,又讓體檢、聚會,我們感覺很溫暖。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這些郵電退休職工!”
父親退休后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趣。每天喝茶抽煙,還種著屋后的一小塊菜地,養(yǎng)著幾只雞,一只小狗,真正的田園生活,很有情趣。為了健康,母親總勸他少抽點煙,可抽慣了煙的父親總耐不住煙癮,戒不了幾天就又復抽起來,真是沒辦法。
就在2014年的秋天,父親查出了肺癌,是晚期。我們全家人很震驚,也很難過,趕緊聯(lián)系醫(yī)院準備為他做手術??捎捎诟赣H年齡偏大,身體狀況不太好,幾家醫(yī)院都不同意做手術,怕在手術臺上下不來,建議保守治療。我們聽從醫(yī)生的建議,買了一些藥把父親接回了家。面對生死,父親看的很淡,也很堅強。他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我想得開。我從一個窮小子參軍入伍,參加工作,娶妻生子,家庭幸福,知足了。希望你們兄妹要孝敬母親,過好各自的日子。我們含淚答應了父親的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