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八月扎
來源:赤腳醫(yī)生網(wǎng) 整理:赤腳醫(yī)生網(wǎng)
【導讀】:含八月扎的別名、科屬、形態(tài)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藥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參考配方、彩色照片等內容
八月扎
別名 狗腰藤、八月瓜、八月炸、臘瓜、預知子
來源 為木通科木通屬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以果實和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或半常綠木質藤本,長達10米。枝條灰褐色或灰色,有條紋,皮孔明顯。三出復葉3-7枚,簇生短枝端,葉柄細長,有條紋,小葉3片,革質,卵形或卵狀長方形,長3-7厘米,寬2-4厘米,先端圓,中央凹入,基部圓形、寬楔形或稍心形,全緣或略呈淺波狀,上面略具光澤,下面淡粉白色。春夏開紫紅色花,單性同株,總花序長達13厘米,總梗細長,雌花生于花序下部,有1-3朵,雄花生于花序上部,有20-30朵,雄花花被3,雄蕊6,花絲三角形,中央有退化雌蕊3-4枚;雌花較大,有退化雄蕊6,無花絲,有雌蕊3-6,離生,子房長方狀圓筒形,稍彎曲,上位,1室,側膜胎座,胚珠多數(shù)。果熟時木化,蓇葖肉質,漿果狀,長圓筒形,長約8厘米,直徑4厘米左右,紫色,果皮厚,果肉多汁,白色,8-9月成熟后沿腹縫線開裂。種子多數(shù),呈扁橢圓形,紅棕色,長5-6毫米,有光澤。
同屬植物三葉木通,小葉較薄,邊緣淺裂或呈波狀,兩側小葉基部較平截。
同屬植物五葉木通,落葉木質藤本,小葉5片,先端圓常微凹至具一細短尖,種子長卵形而稍扁,黑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溪邊、山間、林緣、灌叢中。分布于長江流域地區(qū),西南至云南,北至河南、山西、陜西等地。三葉木通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等省區(qū)。五葉木通與三葉木通分布近似。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果及挖根。
藥理作用 1.三葉木通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2.利尿:家兔口服或耳靜注五葉木通煎液,皆現(xiàn)利尿作用,作用比淡竹葉強。
性味功能 甘、溫。疏肝,補腎,止痛。五葉木通:苦、寒。清熱利尿,通經(jīng)活絡,鎮(zhèn)痛,排膿,通乳。
主治用法 胃痛,疝痛,睪丸腫痛,腰痛,遺精,月經(jīng)不調,白帶,子宮脫垂。用量6-15克。五葉木通主治泌尿系感染,風濕關節(jié)炎,月經(jīng)不調,紅崩,白帶,乳汁不下。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子宮脫垂:鮮八月扎果實半斤(或鮮根一斤),升麻10克,益母草60克,棕樹根半斤,燉母雞一只,服湯食肉,分數(shù)次服,服藥期間臥床休息一周。
2.紅崩白帶:五葉木通鮮根、泡桐樹根各120克,切細與豬肉半斤煮食,一劑分2天食完(4次),可加白糖調味。但忌放鹽,忌生冷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