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姓功臣9等爵位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輕車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等級) 7、騎都尉(正四品) 8、云騎尉(正五品) 9、恩騎尉(正七品) 世爵俸祿為: 一等公歲支俸銀700兩,二等公685兩,三等公660兩; 一等侯又--云騎尉635兩,一等侯610兩,二等侯585兩,三等侯560兩; 一等伯又--云騎尉535兩,一等伯510兩,二等伯485兩,三等伯460兩; 一等子又--云騎尉435兩,一等子410兩,二等子385兩,三等子360兩; 一等男又--云騎尉335兩,一等男310兩,二等男285兩,三等男260兩; 一等輕車都尉又--云騎尉235兩,一等輕車都尉210兩,二等輕車都尉185兩,三等輕車都尉160兩; 騎都尉又--云騎尉135兩,騎都尉110兩,云騎尉85兩,恩騎尉45兩。 還有不列等的閑散公255兩,閑散侯230兩,伯品級官205兩,子品級官180兩,男品級官155兩,輕車都尉品級官130兩,騎都尉品級官105兩,云騎尉品級官80兩。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銀1兩,兼支給米1斛。 我們比較耳熟的清代異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襲三等輕車都尉,后晉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賜號驃勇巴圖魯,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華民國初年的軍閥、內(nèi)閣重臣、封疆大吏、社會名流等人中,我們還經(jīng)常見到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號,這是因為他們或世襲、或?qū)嵎庥懈鞣N爵號,雖然已改朝換代,但歷史的印記或遺老遺少的秉性不能改變的緣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后,開始賜予封號,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整個清朝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間,他們是: 1、一等誠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滿洲鑲黃旗人,屬于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團(tuán)。 2、一等誠謀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廣庭,滿洲正藍(lán)旗人,后改隸正白旗,其父是大學(xué)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領(lǐng)班軍機大臣,與和珅關(guān)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寵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銳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瑤林,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是大學(xué)士傅恒,傅恒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賢皇后)的弟弟,被封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學(xué)士(此職為三殿三閣大學(xué)士的最高等級,傅恒死后,就再無人取得過此大學(xué)士級別,原為第二的文華殿大學(xué)士就相當(dāng)于最高的大學(xué)士)。傅恒有四子:富靈安(僅獲云騎尉世職,當(dāng)過總兵、副都統(tǒng))、富隆安(是乾隆女兒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后,承襲一等忠勇公)、富長安(乾隆死后,與和珅一起獲罪,嘉慶帝讓其監(jiān)督和珅自盡,卻未殺他,后來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tǒng))、富康安(屢立戰(zhàn)功,金川平,論功封三等嘉勇男,后晉封嘉勇侯;平臺灣林爽文亂,進(jìn)一等嘉勇公;平廓爾喀,加賜一等輕車都尉;前往安南國平亂途中加封嘉勇忠銳公;平苗人起義,進(jìn)封貝子;后病死軍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王,世襲罔替)。 4、一等武毅謀勇公,姓吳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母親吳雅氏)族孫。好了,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