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作為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為官必學(xué)”,被很多人效仿。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他屬于一個中年翻身的人物,年輕時,他也并不聰明,秀才更是考了7次,但為官之后,卻是混的風(fēng)生水起,這到底是為什么?
其中原因就和一本書有很大關(guān)系,這本書就是讓曾國藩中年改命的《了凡四訓(xùn)》。
《了凡四訓(xùn)》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xùn),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當(dāng)時,曾國藩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感念《了凡四訓(xùn)》中“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遂改名號為“滌生”,取“滌舊而生新”之意。
自此,曾國藩開始痛改前非、奮發(fā)圖強,不斷修正自身的各種缺點,脫胎換骨,青云直上,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而《了凡四訓(xùn)》也就成為曾國藩子孫們必讀的”人生智慧書“,現(xiàn)在盛行的曾國藩家書中的內(nèi)容,很多就是來自其中的啟發(fā)。
在書中記載,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有知命,立命,改命的感悟,主要是他年輕的時候曾遇到了一位高人
——云谷禪師。
他與禪師攀談良久,禪師告訴他: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又說: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yīng)的。并拿給他一本《功過格》,讓他行善修福。
了凡從此開始行善,從剛開始的3000善事小目標(biāo)開始做,一直做到最后的大目標(biāo)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過程中,他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命運在悄悄的改變。
例如,之前有個神算說了凡參加禮部考試,會考第三名,但結(jié)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
另外神算還算了凡考不上舉人,結(jié)果他不僅考中了舉人,最后還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
?于是,他更加相信云谷禪師的話。云谷禪師曾經(jīng)說過,“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到了晚年,給子孫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訓(xùn)》。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創(chuàng)造命的是上天,但是確立自己命運的人,只是我自己。
不當(dāng)活死人,活出勇猛心。
對于犯下的錯誤,要用于改正,一個人之所以有了過失還不肯改,都是因為得過且過,不能振作奮發(fā),墮落退后的緣故。
知錯就改,絕不拖延疑惑。
一個人的幸福來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災(zāi)禍也同樣來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人都希望趨吉避兇,都不喜歡災(zāi)禍,都喜歡有福分。
所以要改造自己的命運,那很容易,就是向了凡先生學(xué)習(xí),先學(xué)會積善。
謙德雖然在《了凡四訓(xùn)》中是最后一篇,卻是貫穿于“立命”“改過”“積善”的全過程,是“善”的根本。
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師。
央視十二套法制頻道做了一期講《了凡四訓(xùn)》的節(jié)目,專門做了官方推薦。
而且,早在2016年,中央紀(jì)檢委和國家監(jiān)察部的官網(wǎng)上就多次推薦《了凡四訓(xùn)》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