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jǐn)?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蘇軾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辛棄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詞牌簡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
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
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
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
韓淲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fēng)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fēng)寒”;有“一曲西風(fēng)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fēng)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fēng)里綠蔭初”句,名“清和風(fēng)”;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平韻體始于唐代韓偓,流傳至今;仄韻體始于南唐
李煜。通常以韓偓詞《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duì)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
婉約派與
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1-3]詞牌格律
格式一
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上片三句,兩平韻。
格律對(duì)照例詞:(唐末)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
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羅襪況兼金菡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雪肌仍是玉瑯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格式二
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兩平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紅蓼渡頭秋正雨,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印沙鷗跡自成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不語含顰深浦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幾回愁煞棹船郎,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格式三
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五句,兩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風(fēng)撼芳菲滿院香,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四簾慵卷日初長,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鬢云垂枕響微锽。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春夢(mèng)未成愁寂寂,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佳期難會(huì)信茫茫。
仄平平(句),
萬般心,
平仄仄(句),
千點(diǎn)淚,
仄平平(韻)。
格式四
雙調(diào),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下片五句,兩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紅藕香寒翠渚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月籠虛閣夜蛩清。
仄仄仄(句),
天際鴻,
平仄平(句),
枕上夢(mèng),
仄平平(韻)。
兩牽情。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
寶帳玉爐殘麝冷,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羅衣金縷暗塵生。
仄平平(句),
小窗涼,
平仄仄(句),
孤燭背,
仄平平(韻)。
格式五
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三仄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紅日已高三丈透,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金爐次第添香獸,
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紅錦地衣隨步皺。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佳人舞點(diǎn)金釵溜,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酒惡時(shí)拈花蕊嗅,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別殿遙聞簫鼓奏。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duì)照例詞交錯(cuò)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hào)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表示可平可仄;逗號(hào)“,”和句號(hào)“?!北硎揪?;頓號(hào)“、”表示逗。)
[1][4]典范詞作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北宋)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北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南宋)辛棄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