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一對一的娃,還有一次課,馬上中考了,時間很緊張,我說把費退了,就不上了。
退了家長不收,跟我說,讓她再去一次,上不上課玩一會兒也行。
對于中考生來說,這一次已經學不到啥知識了,那就給孩子做做考前輔導吧。交代注意事項,調整情緒,心理疏導,鼓勵一下,發(fā)揮出好水平。
昨晚有家長打電話報音標課,跟我反饋孩子進步特別大,以前不愛學,現在愛說愛學愛表現在學校課堂上還得到老師的表揚。
其實,跟著我學習的孩子,興趣都提上來了,自信心有了,性格變開朗了,不管說的對不對,敢大聲回答問題了,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成績不往上提都不可能。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課下說話聲如洪鐘,課上回答問題如蚊子哼哼。很典型。
原因是什么?課下嚷嚷的比誰都大聲,因為不用管對錯,表達自己就行。課上一回答問題,怕出錯,不敢大聲,萬一出錯了呢,還要被訓。
怎么解決?打消孩子心里的擔心和顧慮,一點點鼓勵,強化正向的東西。需要一個過程,慢慢改善。
學習是“術”,核心人格是“道”,如果有一個健康的人格,擁有面對困難抗挫折的能力,有穩(wěn)定的情緒,有向上的態(tài)度,什么知識學不會?在知識方面,稍加指點就搞定。
孩子們因為喜歡,才能對抗困難,因為喜歡,才有力量堅持?
這都少不了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被鼓勵,被夸獎,被懂得。這恰恰是我做的。
而相反,在家里,大多數總是被指責,被要求,被嘮叨,或者被忽視。
所以孩子們愿意來,來了開心啊,來了要跟我分享她要說的話,因為我聽了之后,還會好奇,贊嘆順帶鼓勵一番。
環(huán)境是一個道場,我們這里就是一個正向的環(huán)境,孩子們自然正向發(fā)展。
有時候家長跟我溝通孩子的進步,我會告訴她:我知道,是這樣的。
家長很詫異,你竟然這么不謙虛?難道不應該客氣幾句才顯謙遜嗎?
我告訴她,這是事實,不管你跟我說不說,我都知道效果就在那里。孩子就是進步了,不管學習上還是性格上。
我的反饋就是自信,就是知行合一。
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我知道孩子還有哪些變化,我知道孩子的進步。不管家長你承不承認,我都知道自己帶給了孩子什么樣的進步。
也有的家長會向我發(fā)脾氣,說效果不好,說一些負面的東西,我都能承接住,能做到現在,一定是委屈承受過,指責,責罵承受過,什么奇葩家長都見過,什么家庭類型的孩子都教過。
最重要的是,我不會被家長的負面情緒帶偏,因為一個成為了心理咨詢師的英語老師,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家長憤怒,無非是對自己的能力無可奈何,才向外推卸責任,孩子的結果跟自己預期甚遠,自己不會管,寄希望于別人。
所以潛臺詞就可以說,我交錢給你了,你就要把孩子全包了,孩子變好是我孩子好,孩子沒好你沒教好。
她忘了,家庭是個道場,孩子要每天去學校,然后每天回家,一周一次或兩次才來我這里。家長卻將責任全部推給我。
即使只有這個頻率,所有孩子都有改善,只不過達不到家長心中預想的目標。
看透本質,自然就會有解決辦法。疑難雜癥咱都有方法。啥樣孩子基本都能搞定,因為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人,需要被尊重,被看見,被共情。這些能力恰恰我都擅長。
所以,孩子們跟著我是幸運的,不僅僅教授知識,還為孩子健康的人格助力,幫助孩子發(fā)展人格,鍛煉情商,完善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
跟著我學習的孩子們后勁兒足,幾年以后不跟著我學了還有效果,因為幫助他們發(fā)展了自學的能力,幫助他們完善了毅力,抗挫折能力,正能量。
我不控制,要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讓自己為自己負責,真正地理解不是為老師學,不是為家長學,而是為自己學。
我中小學各個年級都一直在教,所以非常了解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整體情況,學習進度和課程難度,這也是胸有成竹的原因之一吧。
在教育之路上我還會一直走下去,一直精進,一直完善自己,成長自己,用更好的自己去陪伴,去教育,去培養(yǎng)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