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自洽)
一天,我的一個朋友向我傾訴心聲,說他被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包圍——
對不起父母,在他們需要兒女守在膝下陪伴的時候,他不能隨時盡心;對不起孩子,小小年紀需要他好好照顧,自己卻因為工作忙碌,只能選擇把孩子的餐飲交給小飯桌;對不起自己,竟然對工作感到疲憊,各種選擇和不滿交織,苦惱不堪。這些事情千頭萬緒襲來,讓一直少年意氣的他,突然感到了“孤獨”和無助。
我暗自“取笑”他幸好不是黨員,不然對整個國家的人他都得感到內(nèi)疚,需要請罪。
1
說到“孤獨”,這正是我想要說的話題。因為,它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你看那些成年的動物們,不管高級低級,眼中總有孤獨的光。
在大城市的地鐵上,人和人擁擠的像夾心奧利奧,但每個人的眼中卻依然寫滿茫然,那種放空一切的神情分明與孤獨無異。
成年人的生活里滿是孤獨,不然怎么會有婚姻、知己、死黨這樣的關(guān)系,不過是為了抱團取暖。哪怕是最親的人,也并不能改善人“生而孤獨”的本質(zhì)。
很小的時候,我們沒有安全感,所以在父母的羽下尋找依靠;長大了自己翅膀硬了,需要飛翔,孤獨就被一種征服欲給掩蓋了。只有接近中年時,才會發(fā)現(xiàn)生命真正的內(nèi)涵——不就是孤獨嘛!
我們以為精心撫育的孩子會永遠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心靈的分支,永遠和自己一條心,但其實他們長大后,不管是身體還是靈魂都會遠飛,去尋找自己的天地。
我們以為父母會理解我們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也會懂得我們不得不承受的無助,但其實他們不是我們,他們最熟悉的還是自己的世界。
我們以為兄弟姐妹和自己血管里留著同一種血液,所以大家一定會相互尊重、愛護和謙讓,但其實很多同胞都為利益撕到雞毛一地。
所以,我們怎么會不孤獨呢,這不就是一個人真正需要面對的生活嗎?至于由此衍生出來的“負罪感”只是自己不能認清“孤獨”的一種表現(xiàn)而已。
因為我們總想著從父母那里得到過依靠,所以我必須要付出回報,多少都不過分;孩子需要我的依靠,我就一定要把全部的愛給他;一直都有夢想,如果不趕緊實現(xiàn)就會感到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LOSER。
我們還是把身上的責(zé)任和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了,重到負罪。
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放在一個開闊點的地方,放自己一馬呢?
2
付出很多,再不斷索取。這是很多人日常容易犯的“錯”,不管是在感情還是金錢上。其實不管是哪種關(guān)系下,人和人之間都是既獨立又合作的關(guān)系。
于父母,在我們年幼的時候,他們小心呵護了我們,在他們年邁時,我們盡可盡之力去照顧;于孩子,生養(yǎng)他們,監(jiān)護他并尊重他,長大了就放手讓他們飛翔;于另一半,相互合作、關(guān)愛、理解、信任,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我覺得沒有人生來有罪,只要不是自己作了惡,所有人都不用背負罪責(zé),誰也不虧欠誰,誰也無理由用各種方式束縛誰。即便是對孩子,我們也只能為從他們身上獲得到了很大的快樂而感恩,而不是強調(diào)自己付出了多么了不起的愛。
放過自己,才能做到放過別人。不苛求自己,也才能有不苛求別人的能力。而放過自己的表現(xiàn),首先就是能夠享受孤獨。內(nèi)心能接納真實的自己,能存放自己的想法,能保守他人的秘密,能拒絕俗事俗人的糾纏。
能夠承受孤獨,內(nèi)心才會變的強大,焦慮也才會少一些。
3
我親愛的朋友,與自己和解吧。
我是村頭小芳
只說我們村里的事
也可能是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