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井冰藍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講究科學育兒,也越來越注重孩子童年早期的撫養(yǎng)方法,知道兒童期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科學育兒主張說服教育,建議父母不要輕易打罵孩子,給兒童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于是很多父母就陷入了盲目的說服教育的怪圈,覺得只要指責孩子就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于是很多父母就一味的克制自己,同時也要求老師不對孩子做任何責罰,殊不知這種行為也犯了育兒大忌。
合理的責備是幫助孩子分清對與錯,
而懲罰是讓孩子記住錯誤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孩子對這世界充滿好奇,探索欲旺盛,這時候的孩子還不知道天高地厚,干什么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家有熊孩通常是最讓父母頭疼的,而這樣的孩子往往都具有極強的反抗力。
鄰居家小孩周周就是出了名的熊,幾周前我親眼目睹周周和小區(qū)里的幾個同齡的孩子在玩兒踢毽子的游戲,周周不小心踩在了毽子上把毽子踩壞了,毽子的主人看見毽子壞掉就委屈的哭了起來。
周周媽笑著問周周:“是不是你踩壞了蕾蕾的毽子呀?!敝苤芤膊徽f話就一個勁的搖頭,周周媽也還是笑著對周周說:“快給蕾蕾道歉?!?/span>
想不到周周媽這還沒打沒罵呢,周周就大聲哭了起來還一直叫吼到:“不是我,不是我,我沒有踩壞!”蕾蕾媽看見場面難以收拾安撫了蕾蕾后就拉著蕾蕾走了。
而周周任憑媽媽怎么勸就是不愿意承認,一直又哭又鬧,直到最后連周周媽也很無奈為了安撫兒子情緒妥協(xié)的說:“好好好,不是你踩壞的,不是你踩壞的。”周周才勉強停止了哭泣。
說實話這種不懲罰孩子、只管說教的父母是可怕的。其實在兒童成長初期,早在4到7歲的孩子就已經具有內疚感了,意思是說孩子在做了錯事、說了謊后,他心里就已經會自我批判了,即使他們嘴上不承認但也仍會感到良心不安。
所以,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對孩子的批評和責罰會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對錯,告誡他說謊欺騙是會受罰的,給孩子建立起一種行為反應刺激,讓他們看到父母的底線,明白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一旦做事太出格就算是大哭大鬧都沒用。
兒童期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階段,如若這個階段父母不予點強制性手段和措施給孩子建立明確的規(guī)則,那么青春期家長們就會吃盡苦頭。
孩子考差了父母不能去和孩子聊學習,
會給孩子增加壓力?NO!
現(xiàn)在的孩子壓力確實很大,幼兒園就在學加減法,剛上小學就要面對成績排名,周末還要上興趣班。
所以很多家長怕孩子太小過多和他談論成績會給孩子設心理包袱,特別是在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更不敢和孩子談論成績了。
這種刻意的規(guī)避看起來是在維護孩子的自尊,實際上是在磨滅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自己家的侄兒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的媽媽不想自己的兒子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有很大的心理包袱,所以當她兒子第一次考差時她對他說:“下次考好就行了?!焙髞磉@種情況多次出現(xiàn)她都是對她兒子說這句話。
直到有一天我問我侄兒:“你今年才一年級考70多分你媽媽會不會生氣?。俊睕]想到侄兒對我說:“不會啊,反正我媽媽都不管我!”
侄兒的這句話真是狠狠的把我嚇了一跳,原來不是侄兒自己不行,而是他覺得連自己媽媽都放棄自己了那他可能是真的不行,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其實說白了就是如果要想孩子發(fā)展的好,我們家長就不應該為了害怕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就干脆選擇不在意或不理會,相反很多問題就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去引導,給予孩子關心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愛與期望,懂得努力和勤奮明白自由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