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 Deserves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作者|九夏
前幾天看電影,滿心歡喜地去了,結果非常糟心。不是電影不好看,是旁邊有個熊孩子一直在大吵大鬧。原本該煽情的地方,瞬間被小孩的叫嚷代替了。
起初小吵小鬧,已經(jīng)引起周圍好多人的不滿,后面越來越吵,孩子已經(jīng)哭著說要回家,家長就是無動于衷。
途中出去一趟,還以為是送走了。誰想只是出去買好吃的哄哄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買賬,仍然吵鬧不停。
電影結束時大家一致批判那個家長,家長卻說:“孩子太小,不懂事,至于那么計較嗎?”
有位小姐姐機智地反駁:“他不懂事,但你也不懂事嗎!電影院也不是你家開的,憑什么打擾別人看電影呢?”
我雖然默默走開,心里卻給這個小姐姐點贊。
現(xiàn)如今有許多的家長,總是拿著“孩子太小不懂事”做擋箭牌,讓孩子為所欲為,卻不知道這是變相的縱容。
2016年,四川成都差一點釀成一起重大慘案。一名穿著黃色衣服的安裝工人,高空作業(yè)在墻外打鉆,從樓頂往下掉綁著繩子的那種。
8樓有個小孩在看動畫片,因為屋外太吵,一氣之下拿著水果刀,跑到陽臺割安全繩,下面的施工人員嚇得半死,大聲呵斥求救。
不到一分鐘繩子就被割斷了,安裝工人及時抓住了墻外的窗戶,才沒有掉下去。
最后是消防大隊出動,將人安全救了下來。找到孩子的父母時,本以為父母會好好教育孩子,沒想到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啊,不懂事。”
氣得消防人員和安裝工人無話可說。
熊孩子并不是生下來就是熊孩子的,而是家長們慣出來的。他們總是把“孩子太小不懂事”掛在嘴邊,潛臺詞就是“因為是孩子,做錯什么都是可以原諒的。”
但是細思極恐,一個孩子如果傷害了別人,還理所應當毫無悔意,這有多么可怕。小時候就這樣冷漠無情,長大了還了得。
孩子對家長來說,永遠是個孩子,但是你不教育他,一定會有別人替你教育。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網(wǎng)友曝出熊孩子猛推孕婦的事情嗎?一個小學四年級的男孩,竟然如此殘忍,最后還無所謂地說出:“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chǎn),我就想看看這是不是真的,她會不會流產(chǎn)?”
結果熊孩子遭到一陣暴打,以后見到這位網(wǎng)友就躲得遠遠的。
熊孩子的奶奶還說:“都把我孫子打得淤青了,下手太狠了。”
可是網(wǎng)友們沒有人同情熊孩子,一致表示打得好,這種熊孩子不打不長記性。
其實最讓人氣憤的是熊孩子的態(tài)度,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真的推倒孕婦,事后還沒有絲毫的悔改。
難道學校的老師或家長,沒有人教過尊重孕婦,不能推搡孕婦,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這些基本道理嗎?
可是為什么他還是如此肆無忌憚,就是因為有些家長的不作為,甚至是溺愛,才讓熊孩子有了作惡的底氣。
孩子犯了錯第一時間不是批評教育,而是無底線無原則的維護。
總結熊家長的經(jīng)典語錄,“他還只是個孩子啊”“他這么小,你和他計較什么”“小時候都很調皮的,長大了就好了”“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span>
他們有無數(shù)個理由給自家熊孩子開脫,卻不找一個理由教育。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成人的犯罪行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
孩子沒接受家長的教育,就不會知道攻擊別人,傷害別人需要承擔責任。他就不會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從小在庇護中長大的小孩什么樣?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的少爺,15歲,因為和其他車輛發(fā)生一點刮擦,就帶著幾名彪形大漢將一對年輕夫婦,打到頭破血流。
17歲,從勞教所出來不到半年,又犯下震驚全國的輪奸案。最終判有期徒刑十年。
事后有記者采訪,李雙江說:“孩子太小,不舍得打,沒好好管教。等需要教育時,已經(jīng)晚了。”
從小在良好的教育中長大的小孩什么樣?
幾年前,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科學家回答:“幼兒園?!?/span>
記者有點不相信,以為科學家敷衍,只能繼續(xù)問:“在幼兒園學到什么?”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lián)碛星敢猓晃顼埡笠菹?;愛護大自然。”
但是這位科學家,其實是在說,小時候接受良好的教育,對一生多么重要。
家長總說“孩子小”,正因為小,才更需要你的教育。
合格的父母,會教出懂事的孩子。不合格的父母,就只能拿“孩子太小,不懂事”來敷衍逃避。